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本社区门诊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穴位取用,以病侧的主穴为基础,配合配穴,每次轮流选用7~8穴施以治疗,其中颊车、地仓、合谷三穴为必取之穴,地仓针时沿皮斜向颊车,合谷应取受病的对侧。针刺以徐疾迎随补泻法为主。留针20min,3次/w,4w为一疗程。结果治疗30例治愈,20例有效,10例未愈,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89例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MMT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8例)和伪针刺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的MMT治疗,针刺组行针刺治疗,穴取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伪针刺组行非穴点浅刺(取针刺组穴位旁5mm处),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每周5次;于基线、治疗每两周末患者自评完成SDS和SAS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安全性。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针刺组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下降均高于伪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P=0.005;F=8.36,P<0.001);针刺组和伪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4/48)和9.76%(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结论:针刺疗法能安全有效的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3.
黄燕惠  林忠豪 《医学信息》2010,23(16):2694-269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颈夹脊穴、风池穴、第一颈椎横突处等。结果治疗36例,痊愈10例,显效15。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针刺放血为主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观察组则同时运用针刺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止疱、止痛和结痂时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D3和CD4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5天,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0天,两组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以针刺放血为主,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止痛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自动针刺机械手的研制及其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制了可以模拟传统针刺手法的小型自动针刺机械手,同时利用该机械手还可以进行传统针刺无法进行的针刺各项参数的精确定量研究,如精确的深度、速度、角度、角速度、频率和间隔时间等.并通过在大鼠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治疗实验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与电针、对照组的对比试验,证实了该仪器能安全可靠精确地进行传统手法针刺试验,在治疗中可以达到和传统针刺相似的疗效,可以应用于针刺机理研究、针刺方法教学等领域,并具有临床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现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颈夹脊穴、风池穴、第一颈椎横突处等.结果 治疗36例,痊愈10例,显效15,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超波 《医学信息》2010,23(5):1449-1449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 针具选用0.30mm×25mm弹性良好的不锈钢毫针,采用针刺肩髃、肩内陵、肩贞等穴.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变化.结果 治疗愈显率为(80%),局部症状、压痛消失.结论 温针灸针刺肩髃、肩内陵、肩贞、臂臑等穴,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与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疗效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5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坐骨神经痛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均为经CT、MR检查确定有腰椎间盘突出伴明确坐骨神经痛阳性临床体征者,将5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随机分为经穴电针治疗组和经皮穿刺治疗组,各25例。穴位电针疗法:取以关元俞、气海俞等为主,环中、环跳、承扶、承山、昆仑、委中、为辅,另根据选取补泻法配以同侧腰腿穴位电针刺激。同时采用"一指禅"推拿肾俞、委中、承山等穴。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地注射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得宝松及混合药至相应椎间孔附近,同时应使药液均匀分布椎管内硬膜外。结果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药被准确灌注,成功率达100%。2个疗程结束后,电针组痊愈率为80.0%,经皮穿刺组痊愈率为44.9%,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0.005)。结论经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甲襞微循环和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为指标,观察针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平均病程6.7个月。针刺取穴,除针采用三阳经并治,以阳明胃经穴位为主。结果显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部分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针刺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和流态积分值低于针刺前(P〈0.001)。穴位二氧碳释放量除右冲阳穴外,其它各穴在针刺后均高于针前,大溪穴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炎也称面瘫 ,是临床常见病 ,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发病原因绝大多数系因局部受冷风或潮湿的刺激 (如迎风乘车、临窗睡觉 )而引起。其表现症状是 :口角歪斜下垂、流涎、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鼓腮时患侧漏气等。我运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原理 ,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 2 6 1例 ,获得满意效果。先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治疗 2 6 1例面神经炎的资料全部来自门诊治疗病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人体颜面部主要由手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阳经所循行分布 ,因此取穴以上述经穴为主 ,随病加减。主穴为阳白、鱼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甲襞微循环和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为指标,观察针刺对周围世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周围世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平均病程6.7个月。针刺取穴,除头针运动区外,体针来用三阳经并治,以阳明胃经穴位为主。结果显示:周围世面神经麻痹患者大部分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针刺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和流态积分值明显低于针刺前(p<0.001)。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除右冲阳穴外,其它各穴在针刺后均高于针前,大溪穴针刺前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提示,针刺可以使局部和全身的组织代谢增强,循环加快,面部和全身微循环改善,有益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周围世面神经麻痹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手针针刺同一经络上但被同一神经阶段支配的不同穴位的核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对33名志愿者进行手针针刺,每一位志愿者会随机地接受一个点的针刺:太冲穴,中都穴,太冲穴旁的非穴位点和中都穴旁的非穴位点,在针刺同时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针刺穴位相对于非穴位的激活脑区。结果:相对于刺激假穴组,刺激真穴组都激活了额内侧面、前扣带回(ACC,BA24/32/25);对侧中央后回、顶叶BA7/31、额中回;还有同侧的BA19和小脑。针刺太冲穴特异地激活了两侧额中回和颞下回,对侧颞中回、岛叶、小脑和同侧额中回、尾状核;针刺中都穴特异地激活了对侧颞上回、顶下小叶、同侧的中央前回和额上回。结论:针刺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会引起相似的大脑反应,而针刺同一经络上不同穴位所引起的特异性激活也表明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GB37)与视觉刺激后引起的人脑血液动力学反应,探讨分析视觉刺激状态下针刺对脑功能活动区的影响。方法:25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无视觉刺激电针组(10例)与视觉刺激状态电针组(15例)。视觉刺激状态电针组15例健康自愿者中12例取得成功,并在2种不同的刺激模式(包括视觉刺激任务与视觉刺激状态下针刺光明穴)状态下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BOLD-fMRI)实验;应用闪烁棋盘方格为视觉刺激任务,频率8Hz,最后以图像数据重组方法,检测受试者在接受视觉刺激任务与针刺状态时的大脑响应功能区的激活,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视觉刺激任务时见脑干、小脑后叶大面积激活、及边缘叶、海马、颞中回、颞下回激活;针刺状态时见顶叶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顶叶楔前叶、额中回激活。在视觉刺激下时电针光明穴见额上回,额下回、顶叶楔前叶及枕叶舌回激活。结论: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可看出针刺后脑功能响应功能区的激活情况;视觉刺激的参与导致针刺脑激活区改变,且该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对视觉系统转导通路整合有一定影响;此外,外界的刺激亦对针刺疗效可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经颅磁刺激辅助针刺八髎穴、曲泉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 2019 年 6 月至2022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并发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八髎穴和曲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2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 2 w后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排尿次数、日均单次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膀胱最大容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 2 w后排尿次数、日均单次尿量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 2 w后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量高均明显增加,膀胱残余尿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辅助针刺八髎穴、曲泉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排尿次数、日均单次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整脊结合针刀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66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整脊结合针刀疗法治疗组(34例)和单纯针刺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结合针刀,对照组穴取大椎、合谷、曲池、足三里、肺俞、太阳、地仓、列缺、太冲、委中.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脊结合针刀治疗痤疮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具有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以溶栓为主的抗凝、抗聚综合性治疗,治愈14例(25.93%),明显好转17例(31.48%),好转16例(19.63%),总有效率87.0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如果是急性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对于该病治疗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抗凝、溶栓、抗聚等综合性治疗,且保守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针灸推拿颈夹脊穴为主结合牵引和单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结果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镇痛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针灸推拿颈夹脊穴为主结合牵引和单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疗效,针灸推拿颈夹脊穴为主结合牵引在治疗效果和镇痛方面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胡红桥 《医学信息》2009,22(8):1623-1624
电针治疗LIDP,系在毫针治疗的基础上,于针柄联接电疗仪之电极,针刺与电刺激的作用相互叠加,进一步提高疗效.取穴多以腰夹脊穴为主,配合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昆仑等穴.电针参数多选疏密波,低频率,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赵大贵等认为央脊电针可以使病变的椎间盘收缩,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促进炎症水肿吸收、髓核缩小而解除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王升旭等认为夹脊电针电刺激直接作用于病变神经根,有良好镇痛及治疗效果,并能降低血浆内5-HT、5-HIAA、NA水平.张和平等[25]电针腰阳关、足三里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治愈106例,占88.33%;好转13例,占10.83%;无效1例,占0.84%:总有效率99.16%.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太溪"穴位组织蛋白质特异性,探寻针刺对大鼠"太溪"穴位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针刺组(n=6).针刺组每日定时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针刺.1周后切取"太溪"穴组织和非经非穴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太溪"穴和非穴组织、"太溪"穴组织针刺前后的双向电泳图谱.大鼠"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存在8个完全差异蛋白点,针刺前后"太溪"穴组织胶图中蛋白点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可见蛋白点数量由285升至326.说明:"太溪"穴位组织较非穴位组织存在蛋白质差异性,针刺可引起"太溪"穴区组织蛋白质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其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发病时,患者皮肤起疱疹,轻触皮肤会产生强烈的刺痛、灼痛感,有过敏反应,发病时令人难以忍受,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慌、厌烦、失眠等情况,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休息。针刺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疗法,其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