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大肠癌淋巴管转移机制不仅对预测大肠癌预后有帮助,而且可能为大肠癌患者制定完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中医证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中医药治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总结目前大肠癌中医证治的研无主要包括大肠癌证候研究、大肠癌中医治疗两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重复性的疗效观察较多,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且没有统一的证治规律等.综合分析当前研究成果和趋势,笔者认为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大肠癌中医临床研究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一线方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以及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多位专家,讨论了结直肠肿瘤靶向药物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卵巢转移是女性大肠癌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生卵巢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大肠癌卵巢转移的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病例是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对乙状结肠癌卵巢转移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较成功的案例。患者是乙状结肠癌术后11个月发现卵巢转移,通过MDT讨论给予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适时恰当地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维持治疗;疾病进展后通过病灶活检完善基因检测,及时更换化疗方案和靶向药物。至最后一次随访,患者生存时间达51个月。本文就此例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和胃癌个体化疗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由于我国大多数大肠癌和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化疗作为全身性内科治疗手段成为患者的主要选择.目前肿瘤的"标准化疗"仍然是以大样本统计学结果为基础选择化疗药物的治疗.由于肿瘤本身以及个体之间异质性的存在,同一部位的肿瘤对"标准化疗"的敏感性和毒副作用差异很大.以药物基因组学及药物遗传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疗"受到广泛关注,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论述大肠癌和胃癌领域"个体化疗"的研究进展,初步探索各种有药物相关基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发展与肝转移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肠癌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最易发生的转移器官.肝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切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预测和诊断肝转移对于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又称功能蛋白质组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对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癌原发灶、大肠癌邻近组织、大肠癌肝转移灶、血浆或血液、组织液和尿液进行蛋白分子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正常人蛋白代谢谱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发现大肠癌中特有的小分子代谢物,进一步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机制,观察由多基因事件引起的多蛋白质组分整体变化,从整体上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并且通过肿瘤标志物进行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其发展与转移.我们主要就大肠癌发展与肝转移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经淋巴、血液循环播散,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转移性大肠癌疗效欠佳,其5年生存率仅10%左右[1-2];开展大肠癌转移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大肠癌转移防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4],可以作用于大肠癌转移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在大肠癌转移防治中凸显出一定的优势,深化相关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大肠癌治疗临床疗效。1抑制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大肠癌化疗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46例大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个体化护理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7%(P0.05)。对照组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体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在改善大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时作用明显,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营养不良与毒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大肠癌化疗带给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发生肝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有效的治愈手段,但多数患者诊断时已经失去手术时机,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大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策略。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新辅助化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疗法、射频消融术、冷冻疗法、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07-2011年大连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993例初次就诊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相关诊治及预后.结果:993例大肠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7岁,男女比例为1.19∶1.直肠是大肠癌常见部位(42.8%),女性右半结肠癌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患者初诊时Ducks分期B、C、D期共占95.3%.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9.3%),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大肠息肉.O型血患者占34.3%、B型血占27.3%.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82.5%),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42.4%),复发最常发生在术后18mo内(76.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联合检测率(60%)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结论:大连地区大肠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9岁,就诊时多为临床中晚期,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大肠息肉,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5年间有中低分化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低分化腺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大肠癌的治疗手段有较大的改进,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是患者预后差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过程除受传统的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的调控之外.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microRNAs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对其预后的估计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桥本甲状腺炎(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T治疗的研究情况,介绍了限碘、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全身免疫调节治疗、局部免疫调节治疗、他汀类药物及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推荐碘摄入量的国际共识及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个体化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不能根治,但能通过饮食、药物和运动等控制,多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饮食可以显著地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最丰富、最能个体化的治疗。很多患者把糖尿病饮食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有些人严格限制摄入,有些人严格计算三大营养素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对老年大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大肠癌病例,经该院结直肠多学科综合治疗病例79例(研究组),未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病例79例(对照组)。对两组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影响研究组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有平均住院日、药品费用占比、是否手术治疗。结论 MDT可规范老年大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大肠癌肝转移是大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肠癌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与复发转移的早期监测。目前随着肿瘤病因、发病机制的深人研究,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大肠癌化学预防、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肝转移监测与治疗上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机械瓣膜血栓形成、栓塞及抗凝相关出血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存及生活质量。近年来,通过合理抗凝监测,降低抗凝强度,改进人造瓣膜设计、工艺以及建立个体化用药方案等综合措施,抗凝相关并发症有了明显降低。然而,最理想的方法是研究发明一种勿需抗凝或仅需短期抗凝的人造瓣膜,因此,组织工程瓣膜和基因工程瓣膜的研究发明与应用,将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造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虽然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总体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有机地结合目前各项治疗方式的优点,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手段。而规范的治疗方法、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及对临床证据的把握、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与期待、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是实施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的4个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追踪随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大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预后较好,如能较早的发现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根治。方法:对1125例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的追踪随访检查,结果:发现大肠癌37例(3.3%),其中28例(75.7%)为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癌前期病变一大肠腺瘤215例(19.1%)。结论:结肠镜对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追踪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腺瘤最方便、最安全、最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分析58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需急症手术者34例(58.6%),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者17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并发梗阻者3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提出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应按照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肝脏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器官.长期以来,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liver metastasis,GCLM)被认为是全身系统疾病,建议采取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但最近研究发现,积极的外科治疗可使部分GCLM患者获益.严格把握治疗指征,对原发及转移病灶选用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灌注化疗等,并结合传统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