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正>患者,男,47岁。以右上腹部疼痛1周住院。患者无黄染、发热等症状,无腹水、食欲缺乏、消瘦、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肿块,无明显压痛,边界尚清,固定,移动浊音阴性。既往无乙肝及肝硬化病史。检验肝肾功能、AFP及CEA等均无异常。行B超发现肝内实性占位,内有囊性变,CT平扫显示:肿块呈囊性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间隔,边缘部可见乳头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2005年8月15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无腰痛不适,在当地医院经过X线摄片、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即给予静脉输液,加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血尿症状3—4d后消失,随后出院观察,但是未查明其病因。2006年6月20日再次出现相同症状,在当地医院经过CT平扫,仍未发现异常,随后来我站就诊。超声所见:右肾10^2×10^6×10^8cm,形态正常,结构清晰,皮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无分离,右肾未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超声检查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各项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确诊率。方法选择本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31例患者(A组)和非肝内占位病变的96例患者(B组),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对超声诊断中的各项特征采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具有意义的各项检查特征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病灶范围、病灶边界、病灶数量、病灶后方回声、病灶内部回声及病灶是否存在晕环征、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级、能量多普勒、脉冲多普勒频谱、造影剂增强方式、占位病变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中的峰值强度及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等超声特征对HCC的预测存在一定意义,而针对上述超声诊断特征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晕环征、能量多普勒、造影剂增强方式及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因素为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HCC的超声诊断中,晕环征、能量多普勒、造影剂增强方式及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可与其他非HCC肝占位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9.
10.
<正>患者,女,39岁。1年前发现左上腹鸡蛋大小肿物,平躺后消失,触之疼痛。肿块逐渐增大且疼痛向右上腹转移,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kg,闭经。专科查体:腹部膨隆,可触及一45cm×35cm×25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差,右上腹触痛明显。CT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巨大囊实性占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男 ,6 9岁。因排尿不畅 3年 ,加重 3d不能自行排尿于 2 0 0 3年 3月 9日入院 ,体检 :全身情况好 ,下腹部隆起 ,膀胱区充盈 ,肛门指诊 :前列腺Ⅲ度大 ,如球状 ,质韧 ,有轻压痛 ,活动差 ,中央沟隆起。入院诊断 :前列腺肿瘤。入院后辅助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8 5 μg/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9岁,体检发现左肾上腺肿块于2011年3月1日人院.无腰痛、肉眼血尿、腹部包块、高血压、发热、周期性麻痹.体检:无满月脸、水牛背,腹部软,未触及明显包块,双肾区无异常隆起,叩痛阴性.超声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66 mm×50mm无回声区,边界清.考虑为左肾上腺区囊实性包块,左肾上腺囊肿可能.CT检查:左侧肾上腺占位,大部分为液性密度,增强无明显强化.行肾上腺功能检查提示:去甲肾上腺素为143.43 μg/24 h(正常值:<90 μg/24 h).诊断为左侧肾上腺肿瘤,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侧肾上腺部位明显囊性肿块,大小约50mm,完整切除左侧肾上腺囊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