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腔带涤纶套长期留置管手术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技术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对2009年5月-2013年4月期间行该方法治疗的109例患者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共109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01例次,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颈内静脉狭窄或堵塞,经左侧颈内静脉置管8例.其他原因死亡11例,行肾移植6例,改腹透治疗4例,血流下降无法满足透析需要拔管5例,管路自行脱落2例,感染12例,因感染经处理后无效拔管8例.结论:(1)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维护是导管成功留置的关键;(2)双腔带涤纶套长期留置导管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10例带Cuf 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无菌局麻下采用Sel di 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0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8例,导管堵塞7例,出血血肿5例,自行拔管2例,导管破裂1例,分别占16.36%、6.36%、4.54%、1.82%、0.91%。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及时、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较低,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俐  张艳琳 《护理学杂志》2011,26(15):57-58
对1例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非常规拔管致肺栓塞的护理教训进行总结,提出正确固定导管,加强拔管护理及拔管后静脉栓塞的预防护理,可保证CVC置管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216例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使用和退出原因。方法:分析置管方法与血流通畅情况,随访留置导管的使用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216例,右颈内静脉置管209例,成功率96.8%,左侧颈内置管5例,2例经股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5±13)个月,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36月56例,〉24月75例,〉12月45例,〉6月25例,〈6个月15例(大部分在继续使用),28例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105例,约占49.5%,导管退出时使用时间2~28月,平均(10±5)个月;退出原因:死亡52例,其余为感染拔管、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90.5%(95/105)的导管功能良好;导管透析充分性:151例患者的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70%,平均Kt/V达到1.4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1.51±0.30)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颈内静脉置管血流不畅发生率高;感染25例,治疗有效23例,无效拔管2例。结论:长期导管可以达到充分透析;长期导管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等待肾移植和多次内瘘失败者,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尽量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良好的护理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 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 d至3个月,平均41.0 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 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2例经开放手术拔除因纤维蛋白鞘导致左颈内静脉透析导管嵌顿并原位更换导管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使用左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 7~8年后出现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差, 经导管末端泵入尿激酶溶栓、常规拔管及导管内球囊扩张均拔管失败, 后行"左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拔除术+开胸探查+上腔静脉探查+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置入术", 术中发现2例患者导管周围均存在纤维蛋白鞘, 术后X线检查提示导管位置可, 术后患者血液透析顺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报道不同导管置入法,笔者现报道8例颈内静脉穿刺失败在无超声学指引下改行颈内静脉切开置管及1例临时导管滑落至右心房而行颈内静脉切开拔管并置入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导管的护理操作、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共2976次治疗期间,其中1例全身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把拔管,其余5例全部在维持血透,并发局部感染1次,血流不畅2例共11次,微血栓形成73次,无一例因导管功能失效而拔管.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使用导管和封管、对患者针对预防并发症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13年6月收治了1例以右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引流不畅为主要表现的血液透析患者,该患者2006年6月因尿毒症在我院行右颈内静脉带cuff长期导管置管术(导管由covidien公司提供,硅胶材质,13.5Fr×36 cm),此后行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至本次入院长期导管已使用7年,期间未曾发生栓塞或严重感染,现出现导管老化、管壁变薄,未能正常引流,需更换长期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d至3个月,平均41.0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新型长期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导管非palindrome导管在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1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接受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的患者,选取其中采用Palindrome导管与相同手术时间的非Palindrome导管病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通畅率.两组感染及低流量发生率用次/1 000导管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其他比较用t检验.结果:总手术59例次(59人),Palindrome导管组31例次,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31例次(30人),经左侧颈内静脉置管3例次(3人);带管时间3~230 d;发生感染2例次,平均感染率为0.37次/1 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1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37/1000导管日;拔管0例.普通长期导管组28例次(28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24例次(24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次(4人);带管时间1~219 d;感染3例次,平均感染率0.83次/1 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2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6次/1 000导管日;拔管2例.两组在感染、低流量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alindrome组优于普通长期导管组.Palindrome导管反接时未发生流量不佳.Palindrome组在Kt/V、URR优于非Palindrome导管组(P分别0.01,0.02,0.03).结论:Palindrome导管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临床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的较好补充选择,但是由于样本量小,尚需进行更大样本、多中心及更长时间的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380例次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长期静脉留职导管的置管、使用、护理的认识,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随访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380例次深静脉置管并长期留置的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寿命的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比较导管使用寿命的差异。分析评价置管方法、感染发生率、导管退出原因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静脉入路途径包括颈内、颈外、锁骨下及股静脉。3种静脉入路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颈内(31.0±2.8)月,颈外(30.0±4.0)月,锁骨下(19.0±2.9)月。log-rank生存曲线检验结果显示,颈内与锁骨下进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使用终点113例次,其中患者死亡60例(53.1%),感染14例(12.4%),导管功能不良13例(11.5%),肾移植13例(11.5%),内瘘2例(1.8%),导管意外拉脱7例(6.2%),导管破损4例(3.5%)。导管内感染61例次,隧道感染2例次。结论长期留置导管首选颈内静脉入路,其次为颈外静脉入路。导管终点以患者死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4.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穿刺口细菌感染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后穿刺口局部细菌感染情况,为临床规范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将7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组40例、股静脉组35例,分别于置管后第1、3、7、10天行穿刺局部取样细菌培养,拔管时经导管采血5ml,并取导管头端5 cm行细菌培养.结果 股静脉组穿刺口局部细菌培养第3天阳性率及总阳性率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组(均P<0.05),第1、7、10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峰期均出现在1周内.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置管用途及使用时限,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并做好穿刺口感染高发期的护理,以减少置管局部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60例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7例,栓塞6例,出血5例,导管脱出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置管时反复多次穿刺,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提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茵操作及精心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确保留置导管的通畅用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将4 9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 :颈内静脉组 31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 ;股静脉组19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 (387± 10 1)d ,而股静脉组为 (2 10± 88)d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颈内静脉组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 (P <0 .0 5 ) ;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 ,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7.
一种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带毡套双腔导管为 2 1例无法进行常规内瘘成形术的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 ,进行了 2 5 0 6次血液透析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报道如下。一、导管结构所有病例均采用Quinton带毡套双腔导管 ,其基本结构与临时性双腔导管相似 ,中间借助一隔片分为互不交通的两个腔 ,静脉腔开口在前 ,动脉腔开口在后。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毡套 ,供埋于皮下 ,起到固定导管和防止致病菌从插管口进入体内 (图 1)。图 1 带毡套双腔导管模式图二、使用方法插管部位一般都选用右颈内静脉 ,有 3例患者因睡眠习惯置于左颈内静脉。局麻下 ,穿刺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气管切开患者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有效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需行气管切开手术并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35例,43例采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固定,48例采用皮下潜行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固定.44例采用锁骨下人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固定,分析比较三组的留置导管Et、CRBSI发病率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常规颈内静脉组平均留置导管11天,CRBSI感染率为41.9%;皮下潜行组平均留置导管19天,CRBSI感染率为18.8%;锁骨下静脉组平均留置导管18天.CRBSI感染率为18.2%。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时采用皮下潜行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在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CRBSI发病率和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中同样有效,且操作安全、简便、易于掌握、适应征广泛.同时方便了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以及糖尿病、老年透析患者的增多,血管通路仍然是影响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成功地进行长期血透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被证明是有效的血管通路途径,后者由于并发症多而应用受限制。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的“长期”应用容易形成血栓或血管闭塞。当各种原因无法再选择颈内静脉作为血管通路时,髂外静脉可作为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另一选择。我们对1例无法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老年慢性血透患者,选择髂外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79~1982年,225名病人接受术前插管230次。计心脏手术180次,周围血管重建术42次,其他大手术8次。除1次(0.4%)为贵要静脉切开插管外,余均穿刺插管,计右颈内静脉209次(91%),左颈内静脉15次(6.5%),锁骨下静脉5次(2.2%)。导管留置1~11天。拔管时导管功能仍满意者217次(94%)。X线示204根(89%)导管顶端位于右肺动脉,仅26次(11%)在左肺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