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静  韩哲  邓婷  王沙桠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629-1631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Fox2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353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3‰,高危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低危孕妇的2.8倍,其人群特异危险百分比为54%;低体重新生儿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正常体重新生儿的40.1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52%;<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的2.4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41%。结论从围产儿的总体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中,孕产妇高危情况危险度最高,其次是围产儿的低体重,次之是孕产妇产检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奎屯垦区1994~2003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3年奎屯垦区10年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结果:1994~2003年围产儿前5位死亡原因为出生缺陷、肺部疾患、脐带问题、早产及低体重和胎盘因素。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制定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产科质量和围产保健工作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婚检取消对长沙市某区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军  徐慧兰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596-1597
目的 了解婚检取消对长沙市某区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 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 353例,其中进行婚检的孕妇围产儿4 688例,围产儿死亡22例,围产儿死亡率4.7‰,未进行婚检的孕妇围产儿2 665例,围产儿死亡26例,围产儿死亡率9.8‰.结论 婚检人数的减少可能导致传染病、性病和出生缺陷率的提高.根据婚检自愿的要求,应加强宣教,提高群众的婚前保健意识,转换婚检机构的观念,加强婚前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围产儿死亡影响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梁苏友  叶博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84-2087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高危或保护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以1994~2002年度在广州市荔湾区死亡的736例围产儿为病例组,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可能影响围产儿死亡的30项常见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9个变量进入了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围产儿死亡的危险因子有出生缺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及其配偶文化程度低、羊水过多或过少、配偶职业是农民、早产、低出生体重。保护因子有产检次数多、剖宫产。结论:针对结果提出了今后在提高围产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工作中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4~2006年沈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晶  吴凤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34-4136
目的:分析沈阳市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沈阳市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将2004~2006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沈阳市2004~2006年围产儿总数为136865例,围产儿死亡1292例,3年平均死亡率9.44‰,城市8.41‰,农村10.15‰,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母年龄20~29岁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单胎高于双胎。出生缺陷为3年死亡顺位的第1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周关系近3年无明显变化。结论:沈阳市围产儿3年平均死亡率为9.44‰,分别低于全国(10.27%)、辽宁省(10.78%)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但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农村妇幼网络建设,农村孕产妇享受基本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福建省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经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确定的福建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的城市(芗城)和农村(霞浦)各1个点,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围产儿死亡资料361例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8.9%,死胎占首位,其中30.4%为治疗性引产,其次为新生儿死亡.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高龄孕妇.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早期发现出生缺陷,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加强围产保健,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长沙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沙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现况,为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网随机抽样的长沙市13家监测医院为基础,对长沙市2001-2005年孕28周至出生7 d内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其相关因素监测。结果1)5年监测65 29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平均检出率17.37‰,呈上升趋势,2005年有显著上升;2)围产儿死亡率18.85‰,出生缺陷儿死亡率40.74%,占围产儿死亡的37.53%,并有上升趋势;3)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分别占前三位,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2005年有显著上升;4)城市人口的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7.24‰,与农村的17.61‰无显著差异;5)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为43.30%,但是不同的出生缺陷病种产前诊断率不同;6)出生缺陷的诊断依据以临床和超声波诊断占主导地位,2005年超声波诊断率大于临床诊断,不同出生缺陷病种诊断依据不同。这些特点基本符合我国南方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结论本市出生缺陷检出率,围产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是当前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以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唇腭裂检出率最高。促进健康教育,倡导公民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严重畸形儿并终止妊娠,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围产保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期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山市2002~2007年间315例围产儿死亡资料。结果:6年围产儿死亡率8.43‰,围产儿死亡因素中,导致死胎死产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母亲因素。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是新生儿疾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常规产前筛查和监护,预防早产,并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市2003~2005年度17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2003~2005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35‰,围产儿死因排位依次为脐带因素、先天畸形、缺氧窒息、早产、死因不明等,而且围产儿死亡与孕母户口地址、计生状况、高危及孕期保健情况相关。结论:加大孕期保健宣教力度,提高婚检和产检质量,加强流动人口保健管理和高危三级转诊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罗红裔  王劲  傅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62-4163
目的:进一步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5年成都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前后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农村围产儿死亡率降低速度较城市慢。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疾病、诊断不明、先天畸形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诊断不明、宫内窘迫、脐带缠绕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等。结论:10年来成都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各项干预措施是有成效的。在今后围产期保健工作中还需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2~2004年39个乡镇按月上报的“妇幼卫生工作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等相关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我市死胎死产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死亡有增长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是预防先天畸形的第1道屏障,常规做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利用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和围产保健卡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可能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生物及社会因素中筛选出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其中,孕产期合并症或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6.123;胎儿体重和产检次数是抑制围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医疗保健机构对孕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患者及时、正确的干预对降低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孕期营养、预防早产可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保证一定的产检次数,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围产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干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9月沈阳市皇姑区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10月至2006年9月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14‰,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缺陷(104例)、肺部疾患及窒息(53例)、早产及低体重(51例)、不明原因死胎死产(41例)、脐带因素(29例)。[结论]皇姑区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出生缺陷是最主要的死因。  相似文献   

14.
赵梅  李健  汪桂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5-208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围产儿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厦门市爱婴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病例1 003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死亡围产儿病例中,死胎756例(75.4%)、死产45例(4.5%)、早期新生儿死亡202例(20.1%)。②围产儿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畸形(25.5%)、早产(9.3%)、窒息(6.3%)、脐带扭转(5.8%)、脐带缠绕(5.8%)。③城市户籍孕产妇平均产检次数为3.52次高于农村户籍孕产妇的2.68次。④≥35岁组中未产检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25~35岁组中产检次数在5次以上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农村孕产妇、年龄过高和过低的孕产妇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围产儿死亡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干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9月沈阳市皇姑区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10月至2006年9月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14‰,呈下降趋势a围产儿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出生缺陷(104例)、肺部疾患及窒息(53例)、早产及低体重(51例)、不明原因死胎死产(41例)、脐带因素(29例)。[结论]皇姑区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出生缺陷是最主要的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红塔区围产儿死亡率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为下步工作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云南省及玉溪市两级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辖区内孕满 2 8周及其以上出生的活产、死胎死产及 0~ 4岁儿童死亡者进行监测。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 15 .45‰ ,1990年的 2 2 .93‰降低到 2 0 0 0年的 10 .5 9‰。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第一因素为出生窒息(占 32 .6 % ) ,第二因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 (占 2 6 .47% ) ,出生缺陷成为不可忽视的死因。结论 要进一步降低红塔区围产儿死亡率必须从解决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这三方面的问题着手。  相似文献   

17.
围产儿265例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海珠区1999~2001年265例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将病例分为本市户口组与流动人口组,将两组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围生期保健次数,围产儿死因顺位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本市户口组孕妇围产儿死亡构成比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孕期产检次数≥3次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期产检次数<3次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5).③围产儿死亡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治疗性引产,缺氧、窒息,早产低体重儿.[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高危孕妇的管理,开展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及加强产儿科医师合作及系统监护,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245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苏州市立医院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以2006-2013年在苏州市立医院分娩的产妇为对象,以产房《分娩登记本》和电子监测信息系统登记为依据,统计围产儿死亡及死因情况。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北区、东区共分娩围产儿147 201例,围产儿死亡1161例,围产儿死亡率7.89‰。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脐带胎盘因素、母亲疾病、早产低体重、原因不明。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外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结论规范外地户籍人口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围产保健管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周沙英  徐秀叶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16-4117
目的:分析近4年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5年云和县围产儿死亡6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14.07‰。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胎儿畸形24.19%、早产18.03%、胎儿宫内窘迫16.39%、脐带绕颈13.11%、新生儿窒息6.56%。在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因素居首位。影响因素有:孕妇居住地域、文化程度、接受产前检查次数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