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1、IL-6、IL-8和TNFα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四组:①治疗前组;②激素组;③黄芪组;④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IL-6、IL-8和TNFα的水平。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原位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1、IL-6、IL-8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NS患儿外周血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P<0.01);mRNA的表达增加。激素治疗后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RNA的表达下降。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上述细胞因子和mRNA表达其降低更加显(P<0.01)。结论:NS患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激素对IL-1、IL-6、IL-8和TNFα的产生与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黄芪具有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58-85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一氧化氮(NO)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男性不育症患者80例精浆中NO2^-、TNFα、IL-6、IL-8含量,并同健康已育男性对照。TNFα、IL-6、IL-8测定用ELISA法,二氧化氮离子(NO2^-)测定用萘乙胺盐比色法。结果: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NO2^-、TNFα、IL-6、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NO2^-与TNFα、IL-6、IL-8呈正相关。结论:NO、TNFα、IL-6、IL-8参与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监测不育症患者精浆中NO及TNFα、IL-6、IL-8在诊断及治疗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措施,对严重烧伤后血浆中LPS、前炎症细胞因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30%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的SD大鼠分为烧伤立即复苏组(A)和烧伤立即复苏合剂组(B),于伤后不同时相点取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LPS、IL-1α、IL-6、TNFα、IL-8和IL-2、IFN-γ、IL-4、IL-10含量,另设假烧组作为对照(C)。结果 伤后LPS、IL-1α、IL-4、IL-10水平逐渐升高,IL-6、TNF-α、IL-8、IL-2和IFN-γ水平先升高后下降。A组炎症细胞因子和LPS升高幅度较大,其中IL-1α、IL-6和IL-4等升高时间(6h)较B组(12h)早。结论 及时液体复苏和采取抑制应激的措施,能延缓并减轻严重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Th2细胞因子水平并使烧伤48h后Th1细胞因子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4.
Th2细胞因子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h2细胞因子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术后IL-4及IL-10的变化与排斥反应的进程有关,两者的峰值均出现于术后第5d,其中IL-10升高则更为明显,此时移植物排斥反应表现为2-3级。当排斥反应加重,出现明显组织坏死时(4级),血清IL-4及IL-10水平下降。应用环孢素(A(CsA)后,延援了排斥反应的发生及IL-4、IL-10水平的升高。结论:IL-4及IL-10在排斥反应的较早阶段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外周血IL-4及IL-10可能有助于对临床移植排斥反应 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盆腔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手术麻醉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子宫手术病人,用0.25%丁卡因+1%利多卡因理解外阻滞。于手术前、手术开台后30分钟,术结、术后1天和2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TNF-α、IL-6、IL-8、IL-10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TNF-α没有明显变化;IL-6在手术开始后30分钟及术结明显升高(P<0.05);IL-8在术后1天达高峰,至术后2天仍高于正常;IL-10在术后1天、2天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创伤要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不足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白细胞介素-2(IL-2)mRNA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肿瘤切除对其PBLIL-2mRNA表达及IL-2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①术前IL-2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分泌减少(P<0.01),而术后4周,IL-2mRNA表达明显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2分泌接近正常。PBL经植物血凝素活化后,其手术前后PBLIL-2mRNA表达明显增强,IL-2分泌增加;②胃场患者PBLIL-2mRNA表达下降,IL-2分泌减少,而肿瘤切除后则能使其明显恢复;③PBL经植物血凝素活化后其IL-2mRNA表达及IL-2的分泌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及其受体拮抗剂在老年男性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老年男性组133例,老年前期男性组35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白介素-1β(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血清骨钙素(BGP)、尿I型胶原C末端肽(CTX)。放免法叫雌二醇(E2)、总睾酮(T)。结果 与老年前期男性相比,老年男性组L2-4、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E2、T、IL-1Ra/IL-1比值、BGP较低,而CTX较高,差异有显性,L2-4、股骨颈、Ward's骨密度、BGP与IL-1Ra/IL-1β呈正相关。CTX与IL-1Ra/IL-1β负相关、与IL-1β正相关。L2-4、大转子的骨密度、BGP与E2正相关;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BGP与T正相关。IL-1Ra、IL-1Ra/IL-1β与E2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骨代谢处于高分解、低合成的负平衡状态,骨密度低于老年前期的男性,性激素降低影响IL-1Ra、IL-1两的平衡的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失血性休克前后血浆及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失血性休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大鼠休克前后血浆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8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90min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α,IL-1β,IL-6和IL-8显著减少(P<0.01),而血浆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体外循环(CPB)诱发的促炎细胞因子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瓣膜替换术病人,随机分成氯胺酮组(n=10)和对照组(n=10)。氯胺酮组于麻醉诱导和转流开始时按1mg.kg^-1静注氯胺酮,对照组则采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术前(T1)、CPB60min(T2)、CPB结束后2h(T3)、4h(T4)及24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下列各项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心肌肌酸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与术前(T1)比较,两组TNF-α、IL-6、IL-8、LPO、CK-MB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氯胺酮组T2-T5TNF-α、IL-6、IL-8浓度、T3LPO浓度和T3、T4、CK-MB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的促炎细胞因子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大量实验资料证明,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0、IL-12、IL-16、IL-18等很多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状态并决定其受累器官。除IL-12和IL-16以外的上述细胞因子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对小鼠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背部12%TBSA深Ⅱ度烧伤。分离并计数腹腔巨噬细胞,RT-PCR检测其IL-12 p35和p40亚基的基因表达水平;测定脾体比,脾脏组织学观察,分离脾脏T细胞,RT-PCR检测其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伤后3d时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显减少,此后迅速恢复;(2)伤后腹腔巨噬细胞IL-12 p35和p40的基因表达增强;(3)伤后脾脏指数增加,脾脏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增多;(4)伤后脾脏T细胞的IFN-γ和IL-4表达量增加。结论 12% TBSA深Ⅱ度烧伤能够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的IL-2表达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其IFN-γ与IL-4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小牛血清(FCS)的RPMI 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检测不出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坷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g表达及L-1β分必,IL-13在10ng/ml浓度时即可几乎完全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及对照组的血清IL-6、IL-8的含量;应用碱性磷酸酶桥联法(APAAP)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IL-6、IL-8已升高,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01);轻型急性胰岛素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D4^ ,CD8^ 均明显低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1),尤以发病第3-7天明显,但CD3^ 和CD4^ /CD8^ 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包性胰腺炎的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好转期IL-6、IL-8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加重或恶化者IL-6、IL-8持续上升;好转患者CD4^ ,CD8^ 恢复正常,恶化者保持下降。结论 IL-6、IL-8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脂多糖(LPS)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核因子-kB(NF-k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为靶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测定NF-kB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系膜细胞IL-1β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LPS可诱导系膜细胞NF-kB活化及IL-1β表达,这作用能被NF-kB抑制剂吡咯二硫氢基甲醋酯(PDTC)抑制。IL-13亦有此抑制作用。结论:IL-13对于系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 作用可通过抑制NF-kB活化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β诱导人肾成纤维细胞(KFB)增殖及产生纤连蛋白(F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FB,经IL-1β刺激后,分别采用^3H-TdR掺入法和ELISA法测定KFB的增殖及其FN的分泌。结果IL-1β(25-100ng/ml)可促进KFB增殖(P<05)及分泌FN(P<0.05),IL-Ira(125-1000ng/ml)及IL-1ra(250-1000ng/ml)可以分别抑制IL-1β(50ng/ml)引起的KFB增殖(P<0.05)及FN分泌(P<0.05)。结论:IL-1β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了一定的致病作用,IL-lra sk c beggon IL-β的作用,从而为IL-l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PMN与AR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粒细胞(PMN)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PMN的来源,PMN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激活、粘附、迁移及引起的组织损害;细胞因子IL-1、IL-6、IL-8、IL-10及TNF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了10例正常人前列腺、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中80ku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正常前列腺组织中IL-6RmRNA呈低水平表达,而43PH组织中表达增强,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表明BPH发生与IL-6及其受体有关。此外,还发现55.0%(11/20)BPH组织中IL-6RmRNA含量高于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提示IL-6所介导的融合毒素可能成为治疗BPH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IL-1β通过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肝细胞能量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利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细胞能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所有实验使用雄性Wistar大鼠(5-7周龄,体重170-230g),无菌条件下原位胶原酶灌注肝脏分离肝细胞。观察指标饭知:细胞内ATP含量;培养液中酮体比(KBR);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 IL-1β剂量领带地抑制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内ATP含量和KBR;IL-1β剂量和依赖地诱导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L-Arginine(NO合成底物)显著促进了IL-1β刺激的NO产生,进一步抑制了细胞的能量代谢;L-NMMA(iNOS抑制剂)完全抑制了IL-1β刺激的NO产生,逆转了IL-1β对细胞能量代谢的抑制作用。结论 IL-1β具有抑制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IL-1β的这种作用是通过诱导肝细胞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基因工程制成能分泌白介素(IL)-12的成纤维细胞肿瘤疫苗,观察这一辅助免疫疗法对胃肠道癌的作用。认BALB八鼠提出C-26结肠腺癌细胞系和从NIH瑞士鼠提出NIH3T3成纤维细胞系备用。用逆转录病毒媒介物MFG等以制成重组逆转录病毒;使后者含有鼠白介素(IL)-12p40亚单位CDNA和IL-12p35亚单位CDNA,转染NIH3T3细胞,能生成IL-12,这一细胞又称IL-12/3T3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IL-12浓度。收集鼠腺细胞,用抗CD3单抗刺激后测定其干扰素(IFN)-。的生成,以决定局部生成IL-12的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对照组(n=7),ANP组(n=28),PGE2前处理组(n=28),BGE2后处理组(n=28);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组同时间的IL-1β,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各指标在1h,3h,6h和12hPGE2前处理组和PGE2后处理组与ANP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GE2前处理组,TNF-α,IL-1β下降更加明显,IL-10升高两组都很明显,而且有PGE2保护的两组,其肺组织损伤出现较迟,较轻,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鼠ANP的全身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的递质作用,IL-10能抵抗它们的作用,PGE2能降低ANP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10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