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者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l%。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l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l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l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l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的影响。结果105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检出克罗恩病24例,腺癌15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10例,小肠间质肿瘤8例,小肠息肉8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例,钩虫病5例,麦克尔憩室及多发憩室5例,小肠淋巴瘤3例,无明显异常9例,阳性率91.4%(96/105)。其中4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75.0%(30/40);75例患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33.3%(25/75)。根据胶囊内镜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90.0%(36/40),而根据临床特征及消化道造影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69.2%(45/65)。结论小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息肉、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麦克尔憩室及淋巴瘤等。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高于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能提高1次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OMOM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诊断不明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4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共检出病变19例,包括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2例,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形7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黏膜下占位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升结肠憩室1例。余未见异常。阳性检出率79.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俊华  唐采白 《山东医药》2009,49(49):87-8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系统症状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完成小肠检查75例,检出病变46例(检出率58.2%),其中肠道血管畸形15例,小肠黏膜糜烂、黏膜下占位性病变各4例,小肠憩室、结核、过敏性紫癜、钩虫症、蛔虫症各1例,小肠多发息肉5例;食管炎1例,胃内黏膜糜烂8例,十二指肠炎症2例,十二指肠溃疡及结肠溃疡各1例;阴性33例。患者均无不适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胃和结肠疾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对小肠疾病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间,应用GIVEN公司产M2A胶囊内镜检查74例,其中53例患者(分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0例,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患者23例)经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41例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阳性结果,12例有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息肉或结肠息肉;21例为健康体检者。结果0例不明原因出血的患者中,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76.7%(23/30),其中小肠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型6例,小肠黏膜糜烂11例和小肠息肉样隆起5例,其中3例经过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另有小肠憩室1例;持续腹痛、腹泻组的23例患者中,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5.2%(15/23),其中小肠黏膜糜烂8例、回肠末端多发小溃疡7例,小肠多发息肉5例;21例健康查体者中有1例可见小肠多发细小的息肉样隆起,2例为小肠黏膜的炎症,8例为胃黏膜炎症,其余10例未见任何异常。疑诊小肠疾病的53例患者小肠病变的诊断阳性率为71.7%(38/53),胶囊内镜对出血组患者小肠黏膜病变诊断阳性率高于腹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组患者胶囊在胃排空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和排出体外时间均明显少于查体组。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而且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确定来源的持续或反复消化道出血,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OGIB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多为小肠疾病所致,如血管病变、小肠肿瘤、Meckel憩室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推进式小肠镜等技术诊断小肠疾病敏感度低、漏诊率高。胶囊内镜(CE)和双气囊小肠镜(DBE)的相继诞生,开创了小肠疾病诊断的新时代。现对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OGIB检出率等进行对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慢性腹痛6例、慢性腹泻7例、慢性腹痛伴腹泻3例、体检1例,观察运行时间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78.57%)通过回盲瓣,2例胶囊内镜滞留于胃内。胶囊内镜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7.5 m in,经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86.5 m in。病变总检出率为76.1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88%、慢性腹痛83.3%、慢性腹泻42.8%、慢性腹痛伴腹泻6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腹泻(P0.05)。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且安全、方便,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5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胶囊内镜检查,详细观察统计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 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胶囊内镜摄片时间平均为507min(480~545min),检查过程中均无不适,6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本组65例内镜检查结果阳性48例,一例可疑阳性,16例阴性。小肠多发溃疡并出血17例,空肠憩室并出血6例,空肠肿瘤6例,回肠出血3例,缺血性肠病2例,小肠血管瘤2例,小肠crohn疾病5例,血管畸形2例,Meckel憩室1例,空肠息肉3例,NSAID相关性小肠病1例,诊断阳性率73.85%(48/6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38例(84.4%),其中小肠血管畸形18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良性狭窄1例,增生性病变1例,胃肠息肉6例,末端回肠炎2例,小肠肿瘤2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7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l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l例;转移性肿瘤者l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l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1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例反复腹泻、4例腹痛及l例转移性腺癌寻找原发灶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在1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现小肠血管发育不良7例,其中有l例合并有回肠溃疡,小肠血管瘤l例,小肠恶性淋巴瘤l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l例,小肠克罗恩病l例,未见异常2例;在6例反复腹泻患者中,发现l例溃疡性空回肠炎,其余5例均考虑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在4例腹痛患者中,发现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降部糜烂l例,正常l例;l例转移性腺癌检查发现小肠腺癌。结论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已得到肯定,尤其是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其他传统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在3年间进行该类检查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便于更好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4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275例病例资料.[结果]老年组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为检查原因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以腹痛腹泻为检查原因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76.66%,主要疾病为小肠血管病变(47.83%)、小肠黏膜炎症(37.68%)以及小肠息肉、黏膜隆起等其他病变(14.49%).腹痛腹泻的主要疾病为小肠黏膜炎性病变(63.49%),小肠息肉等其他病变(20.63%)以及小肠血管病变(15.87%).贫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43.75%,主要疾病为小肠血管病变(57.14%)、小肠黏膜炎症(43.75%)以及小肠息肉等其他病变(28.57%),其中有2例钩虫病导致贫血.所有受检者耐受良好,胶囊均顺利排出.[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对小肠疾病诊断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传统小肠俭查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67例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道钡餐、肠系膜动脉造影、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包括手术中肠镜结果。结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上、中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13.4%;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检出率、诊断率为.32%;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率为80.6%,诊断率为67.7%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诊断消化道疾病10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和慢性腹泻患者进行Pillcam胶囊内镜检查.部分患者行传统检查(胃镜、结肠镜和全消化道钡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2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4 d自然排出,食道排空平均时间2.46 min,胃排空平均时间37.8 min,小肠转运时间平均275.82 min,其中,5例胶囊未达结肠.所得图像清晰,检出食道静咏曲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炎症、克罗恩病、血管畸形、息肉和间质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苦,成功率高,对病变检出率高,定位较准确.与其他方法相比.对小肠疾病和上消化道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间,对180例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8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27例,慢性腹泻7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检查无不适感,180例患者中177例(98.3%)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39例(77.2%)发现阳性病变;5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中42例(72.4%)为小肠病变;88例慢性腹痛者中43例(48.9%)为单纯小肠病变,6例(6.8%)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1例(1.1%)为单纯结肠病变,18例(20.5%)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1例(1.1%)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27例腹胀者中3例(11.1%)为单纯小肠病变,18例(66.7%)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7例慢性腹泻者中3例(42.9%)为小肠病变。3例(1.7%)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国产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52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胃肠道的通过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患者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1例,腹痛待查或慢性腹泻伴消瘦65例,健康体检36例.胶囊内镜在胃内检查时间为12~130 min,在小肠内检查时间为192~345 min.63例检出小肠异常,其中小肠血管疾病36例,小肠炎症性疾病(溃疡、糜烂、充血、出血斑/点)12例(包括克罗恩病3例,镜下表现为线、片状环周溃疡),小肠肿瘤3例,小肠息肉6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2例,十二指肠病变4例;另外发现胃部病变45例,未见异常44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1.05%(108/152).结论 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全部获得小肠检查资料,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是小肠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