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以及正常人的眼压,眼脉动幅度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15例,正常人20例,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其眼压及眼脉动幅度,同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运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平均眼压为25.42±9.95mmHg,OPA为3.84±0.88mmH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平均眼压为23.12±5.47mmHg,OPA为3.29±0.90mmH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的平均眼压为16.52±2.23mmHg,OPA为1.85±0.47mmHg;正常人组的平均眼压为16.31±2.67mmHg,OPA为2.47±0.80mmHg。前两组与后两组之间的眼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四组之间的OPA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之间存在着弱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OPA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眼压与OPA之间存在弱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59眼,诊断后首先药物降压,然后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同时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超声生物显微镜监测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前眼压为(27.14±18.49) mm Hg,术后2周眼压为(16.64±5.23) mm Hg,术后半年眼压为(18.24±6.17) mm Hg,术前与术后2周及术后半年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开放情况:平均房角开放度数:术前平均3点位(4.08±5.79)°,6点位(1.84±3.43)°,9点位(3.13±5.12)°,12点位(1.26±3.35)°,术后3点位(12.79±10.13)°,6点位(10.06±8.31)°,9点位(11.99±5.65)°,12点位(7.48±8.11)°.激光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各方位房角开放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加深患者房角,降低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70眼,诊断后立即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同时或待角膜透明后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监测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变化.结果 视力术后24 h 92.8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压术前32~80 mmHg(1 kPa=7.5 mmHg),平均(42.5±18.5) mmHg,术后1 h平均眼压(27.5±9.5) mmHg,术后4 h平均眼压(20.2±6.7) mmHg;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平均(1.69±0.34) mm,术后平均(2.13±0.20) mm;房角开放情况术前均1/2以上关闭,术后92.85%患眼(65/70)房角不同程度改善,以下方和颞侧增宽明显;平均房角开放度数术前平均2.15°±0.17°,术后6.23°±0.26°.激光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及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快速降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钟珊  李莉 《国际眼科杂志》2006,6(4):893-894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对89例110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半导体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结果:激光孔通畅100%,治愈98眼,好转8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96.4%。术前术后平均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wk眼压0.93~2.67(平均1.87)kPa。所有病例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国颖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80-1082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高于21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12例236眼门诊及住院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04例228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8例8眼,进行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非接触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观察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临床效果。结果:随诊3~24mo,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前眼压均值21.36mmHg,治疗后终末眼压均值19.25mmHg,眼压控制良好219眼,有效率92.8%,配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控制正常11眼(4.7%),眼压升高6眼(2.5%),再次激光无效后行小梁切除术。激光治疗术后前房加深,房角有不同程度加宽,视野未明显改变。结论: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晶  吴玲玲 《眼科》2010,19(1):24-28
目的了解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治疗不同房角粘连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VACG)患者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PACG患者80例(128眼)。方法按房角不同状态分为3组:A组为房角未粘连关闭(37眼);B组为房角粘连关闭小于180°(61眼);C组为房角粘连关闭≥180°,但无明显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30眼)。全部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术后眼压仍〉21mmHg或暗室试验阳性者,联合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4年。主要指标眼压、用药种类、视力。结果3组病例激光治疗前眼压为(15.5±5.23)mmHg,最后的随访眼压为(14.7±2.8)mmHg(t=2.167,P=0.032);激光治疗后青光眼降眼压用药明显减少(t=13.025,P=0.000)、前房角镜和UBM显示房角不同程度的变宽,激光虹膜切开术后暗室试验阳性者激光虹膜成形术后有91.8%转为阴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联合激光虹膜成形术不仅对房角粘连关闭小于180°的早期青光眼有效,对房角粘连大于或等于180°的PACG可能同样具有一定的疗效。今后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罗陈川  梅淑平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80-782
目的探讨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不联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1例患者应用1%毛果芸香碱、0.5%噻吗心安各滴患眼1滴,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立即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术前及术后15min、30min、60min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患者眼压从虹膜成形术前平均(68.3±7.1)mmHg(1kPa=7.5mmHg)下降至术后15min平均(35.1±6.7)mmHg,术后30min平均(25.0±5.8)mmHg,术后60min平均(18.1±5.1)mmHg。所有患眼角膜水肿全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9.
富名水  张皙  孙倩 《眼科新进展》2006,26(3):203-205
目的探讨用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急性发作时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160~240mW,500μm,0.4s)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能量:2.0~7.8mJ)治疗。结果联合激光手术前眼压为39~68mmHg(1kPa=7.5mmHg,平均51.5mmHg±9.4mmHg),术后眼压为10~29mmHg(平均15.3mmHg±6.4mmHg),15眼不用药物眼压≤21mmHg,4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激光虹膜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戴惟葭  郭丽 《眼科新进展》2008,28(1):55-56,59
目的 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作为首选处理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均为首次发作,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后行360°氪激光虹膜成形术.监测术前和术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眼压、视力变化,并观察术后24 h内房角开放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眼压在激光虹膜成形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69.76±10.25)mmHg(1 kPa=7.5 mmHg),术后30 min平均眼压(42.41±9.42) mmHg,术后60 min平均眼压(20.53±8.99)mmHg,术后2 h眼压下降至(13.06±3.07)mmHg(F=155.24,P<0.001);同时所有患者视力提高,角膜水肿消退,激光术后24 h内房角开放大于3/4象限11眼,大于1/2象限小于3/4象限6眼.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可替代传统的紧急药物治疗,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对部分特殊类型眼压升高患者的降眼压效果。这些患者不适宜或者不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临床观察10例高眼压患者,其中硅油取出后无晶状体高眼压1例,青光眼术后3例(其中1例在阿塞拜疆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未确诊青光眼的高眼压症3例,硅油充填术后1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其中开角1例,闭角1例),根据眼压范围行Nd:YAG激光SLT治疗(选择上方或下方180°范围内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21mmHg的再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结果:SLT10眼术前平均眼压28.9±5.4mmHg(眼压22~40mmHg);术后1d;1wk;1,6mo眼压分别为21.6±6.5mmHg,24.3±6.01mmHg,22.2±63mmHg,21.4±5.2mmHg。SLT术后6mo不用药物眼压≤21mmHg有6眼;部分患者需要重复治疗,全部患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未出现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少部分患者在治疗时有轻微的疼痛及不适感。结论:SLT对于不适宜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一些特殊类型的高眼压患者,是安全有效、费用低廉的可供选择的降眼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缓解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缓解的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12例(14只眼)行激光虹膜成形术以开放房角、控制眼压,而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随访(3~12)月,观察房角、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激光虹膜成形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所有术眼房角开放;激光虹膜成形术前眼压(44.5±6.3)mmHg,术后2h、4h的眼压分别为(20.5 4±3.5)mmHg、(11.9 4±2.9)mmHg,与光凝前眼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956,P=0.000;t=241.5631,P=0.000);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周、3月的眼压均低于21mmHg,平均分别为(16.54±2.7)mmHg、(15.84±2.6)mmHg;激光虹膜成形术后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能有效缓解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并可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但迄今为止SLT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较少,其效果和安全性尚待临床观察证实.目的 评价SLT治疗残余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性研究设计.共纳入经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后前房角开放但眼压不能降至正常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33眼,术前平均眼压(24.78±4.48)mmHg,日平均用药指数(1.62±0.66)分.所有眼的前房角能看到小梁网的范围约180°.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机在患眼开放的前房角照射小梁网,在180°范围内照射70 ~80点.术后继续使用术前的降眼压药物,术后随访9个月,定期复查眼压、视力、眼前节炎症反应和房水流畅系数测定值,并用前房角镜检查房角的开放情况.结果 本组术眼术后1d,1周,1、3、6、9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78±4.87)、(18.83±3.95)、(19.78±4.48)、(19.63±3.68)、(19.11±3.36)、(21.17±3.14)mmHg,与术前眼压值(24.78±4.48)mmHg比较,术后1~9个月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患眼日平均用药指数分别为(1.63±0.85)、(1.23±1.01)、(1.25±0.98)、(1.21±1.02)、(1.22±0.86)、(1.69±0.53)分,术后1周,1、3、6个月与术前值的(1.62±0.6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26、0.020、0.031).术后即刻可见睫状体充血和前房闪辉,1周后自然消退.16眼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平均房水流畅系数(C值)分别为0.11±0.09和0.2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SLT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部分闭角型青光患者的眼压,但其前提是必须有1/2周的虹膜小梁角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眼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34例61眼,其中POAG组患者18例34眼,CPACG组患者16例27眼,2组均应用SLT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 h、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以及术后6个月视力、视野、房角及角膜内皮细胞数等变化.结果 2组患者眼压在激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OAG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5.2±2.2)mmHg(1 kPa=7.5 mmHg),术后1 h、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28.9±1.3)mmHg、(17.0±1.9)mmHg、(19.9±1.7)mmHg、(20.1±1.8)mmHg、(18.2±2.1)mmHg、(18.0±2.1)mmHg.CPACG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4.9±2.1)mmHg,术后对应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9.3±1.6)mmHg、(16.9±2.0)mmHg、(20.3±1.8)mmHg、(19.3±1.9)mmHg、(20.1±2.0)mmHg、(18.9±2.2)mmHg.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眼压下降最明显,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2组患者随访视力、前房角、视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SLT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和房角大部分开放的CPACG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激光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Phaco+IOL)作为初始治疗手段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的重塑作用。方法:选取37例39眼合并白内障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眼压69.22±21.23mmHg,经过药物降眼压,完成激光虹膜成形联合周边切开术,病情稳定7~14d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开放状况和虹膜形态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3~27mo,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29眼未再使用用抗青光眼药物,最后4次随访平均眼压14.90±2.19mmHg,较激光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期间38眼眼压控制平稳,视野无进行性损害,1眼眼压波动在18~28mmHg,同时存在进行性视野损害,于术后10mo接受了滤过手术。OCT对虹膜形态的观察表明,所有患者虹膜均由术前的膨隆形变化为平坦型,房角开放度由激光术前平均10.86±5.11度增加为术后46.34±13.32度(P<0.01)。结论:激光联合Phaco+IOL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助于开放房角,达到解除瞳孔阻滞,疏通房水引流的作用,避免滤过手术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激光治疗可以迅速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开放房角,控制眼压,加深前房,使白内障手术更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毛果芸香碱是否能有效降低棕色虹膜人种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急性升高。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58眼,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30min和术后即刻滴用20g/L毛果芸香碱,对照组滴用安慰剂。术后0.5,1.0,1.5,2.0,3.5h观察眼压和其他情况。结果:激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62±0.67kPa(1kPa=7.5mmHg)和1.13±0.87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治疗组的眼压明显下降发生于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0.5,1.0和1.5h。除治疗组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外,未见其他眼部和全身的副作用。结论:20g/L毛果芸香碱在棕色人种中可以有效地防止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行睫状体光凝后因眼压仍高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12例(12只眼)行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 TDCP),因光凝后眼压仍高且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光凝前、光凝后1周、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周、3个月时的眼压和视力。记录患者症状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睫状体光凝前、光凝后1周、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周、3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50.83±9.86) mm Hg、(15.70±6.23) mm Hg、(27.63±4.59)mm Hg、(13.89±4.82)mm Hg、(16.98±3.51)mm Hg;视力分别是0.1030±0.1277、0.1380±0.1266、0.0989±0.0835、0.2589±0.2033、0.2630±0.2036。光凝后1周、超声乳化术前与光凝前相比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超声乳化术后1周、3个月时与超声乳化术前相比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超声乳化术后1周、3个月时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229)。光凝前后、超声乳化术前的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乳化术后1周、3个月与超声乳化术前相比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和0.013)。光凝后当天诉眼痛者2例,予止痛药口服后缓解,之后所有患者均未再诉患眼剧烈疼痛或严重的眼部不适。光凝后1例前房出血,2 d后吸收。2例光凝后持续性前房闪辉超过1个月。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可首选TDCP治疗;如果术后存在残余青光眼且合并白内障,可行超声乳化术进一步降低眼压;TDCP对后续的超声乳化术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估Nd:YAG激光行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8眼)为研究对象,硝酸毛果芸香碱缩瞳后,在激光房角镜下原手术部位行Nd:YAG激光房角穿刺,观察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时的眼压、滤过泡、房角及前房反应情况。结果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的眼压分别为(25.0±3.4)mmHg、(12.5±3.4)mm-Hg、(12.0±3.2)mmHg、(13.1±3.0)mmHg、(14.0±3.1)mmHg、(14.1±2.7)mmHg、(14.3±2.9)mmHg、(15.3±2.6)mmHg、(16.2±2.8)mmHg、(16.0±3.0)mmHg,激光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激光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中10眼激光后眼压、滤过泡无明显改善,28眼滤过泡形成或原滤过泡面积、隆起度增大;激光后发生浅前房2眼(5.3%),虹膜周边前粘连2眼(5.3%),无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d:YAG激光房角穿刺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小梁网-狄氏膜的房水低滤过状态,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欣  曹鎏  王林农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6):1044-1045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术处理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80例80眼按手术前处理方法分为前房穿刺组(40例40眼)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40眼),治疗前眼压均≥50mmHg,对两组病例治疗后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治疗后眼压均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前房穿刺组;房角镜检查,前房穿刺组房角重新开放病例多于对照组;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穿刺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3例发生睫状体脱离,4例发生Ⅱ°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是安全、有效的,操作简便,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