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比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绪和个性特征,提高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敏感性与临床诊治水平。方法综合性医院门诊收集13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94例抑郁症患者、97例焦虑症患者和9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对情绪和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组躯体化因子分(2.47±0.65VS2.05±0.58)高于焦虑组,躯体形式障碍组人际关系敏感(2.18±0.75VS2.67±0.68)、抑郁(2.53±0.70VS3.20±0.60)、敌对因子分(2.23±0.64VS2.71±0.55)低于抑郁症组,躯体形式障碍组精神质(54.26±11.18VS39.69±10.11)和神经质因子(62.55±9.88VS53.07±11.3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形式障碍组神经质因子分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和负面情绪,躯体化症状高于焦虑症,但抑郁程度低于抑郁症,神经质特征与躯体化症状、负面情绪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邬俊福  王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5-1785,189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顾冬云  赵彩云  狄良保 《吉林医学》2011,(32):6840-6841
目的:调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别用自编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症状多涉及多个系统,其中以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居多,伴焦虑、抑郁比例高。结论: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抑郁症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一定原则分为躯体化组和精神症状组做对照分析。结果躯体化组及对照组中女性患者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躯体化组患者的病程长于对照组(P〈0.05);躯体化组以低学历者居多,而对照组则相反(P〈0.05);躯体化组的HAMD总分及多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低学历及病程较长的抑郁患者易伴躯体症状;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患者精神异常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躯体化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治的79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标准),采用自编躯体症状清单、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躯体化障碍涉及的系统2—6个,平均(4.2±0.9)个,症状共62项,平均(12.4±6.6)项。最常见为皮肤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多伴抑郁、焦虑、敌对情绪,躯体性症状数目、躯体性症状总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躯体焦虑因子分、精神焦虑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无相关(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涉及的系统多,症状复杂,易被误诊,多伴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数目、程度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伴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躯体疾病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及伴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照分析38例有慢性躯体疾病的与无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病例。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和疗效上有显著差异,伴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临床症状重,在精神焦虑症状(χ2=7.93,P〈0.05)、易激惹(χ2=6.61,P〈0.05)、自杀行为(χ2=9.77,P〈0.05)、躯体不适(χ2=9.05,P〈0.05)和疑病观念(χ2=4.29,P〈0.05)症状上两组有显著差异;在近期疗效上疗效差,有显著差异(χ2=6.75,P〈0.05)且治疗困难。结论慢性躯体疾病会影响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与疗效。  相似文献   

7.
躯体化障碍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提高医务人员对躯体化障碍的认识。方法采用自己编制的病史问卷对59名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发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2χ=2.051,P>0.05),病程冗长,多呈慢性迁延性,平均病程7.8 a;躯体化障碍多发生于初中以下文化、农民及家庭经济一般的人群(P<0.01);临床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症状分布频率为消化系统72.9%、神经系统71.2%、呼吸循环系统59.3%、肌肉骨骼74.6%、皮肤62.7%、泌尿生殖系统16.9%。结论躯体化障碍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和家庭经济一般的人群,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剂量2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对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显效率81.3%,躯体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临床特征,进一步对比分析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健康对照人群之间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以及部分糖代谢指标。方法:根据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提供的的诊断标准,我们将135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双相Ⅰ型障碍组(89例)、双相Ⅱ型障碍组(46例),另选择52例健康个体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双相Ⅰ型障碍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阳性率、情感稳定剂使用率、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双相Ⅱ型障碍组(P〈0.05),以抑郁为首发症状患者的比例、既往自杀未遂率显著低于双相Ⅱ型障碍组(P〈0.05)。(2)三组间血清BDNF、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不全相等(P〈0.05),双相Ⅰ型障碍组、双相Ⅱ型障碍组血清BDN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INS、HOMA2-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双相Ⅰ型障碍组与双相Ⅱ型障碍组之间血清BDNF、FINS、HOMA2-IR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区别,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有所下降,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安春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13-2714
目的:探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2例年龄≥60岁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116例〈60岁同期的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采用“抑郁症患者一般项目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躯体疾病较多(P〈0.05);病前生活事件以精神因素为诱因较多(P〈0.05);焦虑、疑病、躯体化症状、自杀行为表现较对照组更多见,而昼重夜轻波动、睡眠障碍症状则低于对照组(P〈0.05)。抗抑郁药物以SSRI类为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躯体化症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需要提高诊断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病例组)及30例正常人群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两组之间SCL-90及LES评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SCL-90量表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507,P〈0.01);生活事件总分、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工作学习方面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家庭生活、社交及其他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较大,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2例神经症、55例健康被试者进行调查,同时测定其血清hs-CRP。结果神经症患者出现的躯体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失眠、头昏、头痛、胃肠道不适、四肢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神经症患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因子上。神经症组hs-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神经症组SCL-90各因子分值与hs-CRP指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有较多的躯体化症状,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hs-CRP改变可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与酒精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单纯酒精依赖患者30例(酒依赖组),非酒精依赖双相障碍患者32例(双相障碍组)和两病共存者22例(共病组),对比分析3组的人格特征。结果酒依赖组的诈分、谎分显著高于双相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相障碍组的男性女性化、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精神衰弱、轻躁狂评分均显著高于酒依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的诈分、谎分、男性女性化、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精神衰弱、轻躁狂评分均显著高于酒依赖组和双相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与酒精依赖患者均具有异常人格特征,两病共存者人格障碍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7例躯体形式障碍与68例抑郁症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常见躯体化症状患者深入访谈提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与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及首次就医方式差异有显著性,在常见的14项躯体化症状中,8项差异显著。两组的HAMD总分和7个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除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在躯体形式障碍组显著高于抑郁症组外,其余各项均低于抑郁症组。结论:躯体形式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彭兰 《中外医疗》2014,(16):103-103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其睡眠质量探求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45例(痴呆组)与无睡眠障碍的正常老年人50例(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对象的睡眠状况,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对比两组PQSI评分,痴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尖叫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打鼾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存在早醒、夜间游荡或躁动、入睡困难、片段睡眠等特征,应分型诊断,并为睡眠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以427例心理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诊断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其中神经症278例;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159例。结果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症组患者N分高于对照组(P〈0.001),E分和P分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患者N分高于对照组(P〈0.05),E分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组患者N分高于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患者(P〈0.05)。症状自评量表中神经症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显著增高(P〈0.01);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比较,除躯体化、抑郁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情绪不稳定、内倾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建议在关注躯体症状的同时,要注意识别、诊断心理精神障碍,必要时转心理门诊。  相似文献   

17.
吴媚  李梁  潘丽妹 《柳州医学》2008,21(2):70-72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2例儿童少年期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40例成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其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自主神经紊乱和疼痛障碍为主,与成人组相比较,抗焦虑和抗抑郁药使用频率低(P〈0.05)。结论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有一定特点,应重视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199-200
目的探讨疑病症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治疗措施。方法采用HathawaySR和MckingleyJC等于1940年初编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及M.B.Parioff等于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疑病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疑病症患者经心理治疗前后SCL-90测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治疗前后MMPI测查疑病、抑郁、精神病态偏倚、精神衰弱和社会内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疑病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疑病症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9.
谭伟  饶世雄 《四川医学》2011,32(5):719-72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以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第2、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CL-90,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8.2%,对照组有效率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见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较轻,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用帕罗西汀疗效好,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帕利哌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20例(观察组),仅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20例(对照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患者HAMD、HAMA及SCL-90的躯体化、抑郁因子、焦虑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观察组在治疗2、4、8周末的HAMD、HAMA及SCL-90的躯体化、抑郁因子、焦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8周末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胃部不适、心动过速等,多发生在疗程的前2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剂量帕利哌酮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具有增效作用,对躯体疼痛患者的疗效更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