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7例(47只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38例(38只眼)术中眼内注入消毒空气,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巩膜外加压或或联合环扎术治疗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0例(40只眼),其余7例(7只眼)视网膜未复位,再次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硅油填充术复位视网膜。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患者,采用巩膜外加压术进行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既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琚怀民 《眼科新进展》2012,32(2):186-187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后巩膜清创缝合术治疗眼球贯通伤的疗效。方法对8例(8眼)眼球贯通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后巩膜清创缝合术,6例先行一期前部角膜、巩膜伤口清创缝合,再行二期玻璃体手术;2例一期同时行前、后巩膜伤口清创缝合+玻璃体手术。随访4~12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底等情况。结果 8例眼球贯通伤中术前视网膜脱离3例,术后视网膜均得到了解剖复位。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高达0.6。术后眼压均在10~20mmHg(1kPa=7.5mmHg),平均14.4mmHg。术后无一例眼球萎缩、眼球摘除患者。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后巩膜清创缝合术治疗眼球贯通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放液单纯巩膜外加压术治疗32例32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2)mo,最佳矫正视力>0.1者17例17眼,2例2眼术后短期内眼压升高,首次手术解剖复位30例30眼,成功率94%。2例2眼术后视网膜下增殖继续发展,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对视网膜下增殖不严重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范围巩膜破裂伤缝合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方法 32例小范围巩膜皮裂伤术后视网膜脱离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现其原因。结果 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有三:一是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牵引笥视网膜脱离;二是第一次手术失误;三是资源性处理不当。结论 二次玻璃体切除是解决小范围巩膜破裂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第一次术中巩膜冷凝/电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无益。  相似文献   

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涂芳 《眼科新进展》2007,27(6):456-457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印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采用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视网膜下放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玻璃体注气等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a,视网膜复位55例.53例患者视力提高,未愈者原因包括玻璃体增殖膜形成、无晶状体眼、巨大裂孔等。结论巩膜冷凝和硅胶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应掌握手术适应征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巩膜外手术对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2例(102只眼)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手术,包括环扎加压、巩膜外加压术或加用眼内注气。176例(176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放液,分别对比两者的初次解剖复位率(3个月内)、复发率(3个月以上)、视力、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初次解剖复位率大致相同,但巩膜外手术组网脱复发率高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视力提高幅度大,黄斑皱襞发生率低,屈光乱视发生少,但白内障发生率较高。两者上述项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牵拉性质不伴有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从视功能恢复角度出发,对熟练的玻璃体手术经验者可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放性眼球伤后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失败原因及预后。方法对31例(31只眼)开放性眼球伤后视网膜脱离进行手术治疗,8例行巩膜冷凝、巩膜扣带及环扎术。23例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联合巩膜扣带及环扎术,其中8例眼内充填硅油,8例充填16%C2F6,7例充填20%SF6。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25例(80.6%),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9例(61.3%)。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变病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结论术中前部玻璃体增殖膜残留及术后形成前部PVR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外伤眼形成的PVR术中难以清除干净,因此巩膜扣带术是必要的。眼球破裂伤较眼球穿通伤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技术在巩膜破裂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28眼)巩膜裂伤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边暴露边切除边缝合巩膜伤口,伤后2周内再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重建眼后段结构。结果28眼巩膜裂伤中出现牵拉性网脱16眼、单纯性玻璃体浑浊12眼。术后视网膜复位14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视功能提高者18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2眼。视网膜复位与巩膜裂伤的位置、长短及手术时间有关。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在巩膜裂伤修补中,有效地防止了视网膜或脉络膜的嵌顿,为进一步重建眼后段结构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通过对术前、术后视力及不同手术方法的视网膜复位率的观察,对60例(68眼)儿童视网膜脱离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25眼行巩膜外加压术,21眼(84.00%)术后6个月视网膜复位,43眼联合玻璃体切割术,24眼(55.81%)术后6个月视网膜复位。随访6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45眼(66.18%)。结论眼外伤是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复杂性儿童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切口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7-08/2008-04对30例30眼经术前仔细检查确定适合行单纯巩膜外垫压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先根据术前检查的裂孔位置,经结膜缝线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再行结膜外裂孔定位,根据裂孔位置行结膜切口,根据裂孔的形态、大小及方向,平行或垂直于角膜缘剪开该处球结膜及筋膜,充分暴露裂孔相对应的巩膜,再次巩膜外裂孔定位、标记,巩膜缝线硅海绵外加压块,检查眼底确保正确的孔嵴关系,连续缝合球结膜。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手术后随访2~8mo。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结膜切口缝合后均呈直线状,长约1.0~1.8cm,切口最前端距离角膜缘0.8~1.4cm。手术后随访2~8mo,所有患者均未见发生垫压带暴露的情况。视网膜完全复位27眼,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经二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复发,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而均获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23眼,不变5眼,下降2眼。结论:改良结膜切口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不仅符合最小量手术原则,而且初步体现了尽量避免损伤角膜缘干细胞的切口设计思想,手术创伤小,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与以往常规结膜切口手术相同,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2例195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13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64眼单纯行环扎术。145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6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85眼,首次手术复位率94.9%。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38例3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针对不同病例36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其中19眼加缝硅胶环扎带),另2眼单纯行环扎术。26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7眼在手术前、后联合了激光光凝术。结果:其中33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87%,2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巩膜扣带术治疗伴有视网膜下增生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rophylactic scleral buckling procedure with pars plana vitrectomy for the removal of retained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RIOFB)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Methods: In a prospective, clinical, controlled study, 28 patients with RIOFB without retinal detach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15 (group I) and 13 (group II) patien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standard three‐port pars plana vitrectomy with foreign body removal. In addition to this standard procedure, patients assigned to group I had a 360° encircling scleral buckle placed at the time of surgery. Group II patients did not have any scleral buckling.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period of 11.8 months. Both groups were comparable with respect to age, sex, duration of injury, nature of injury, and site, size and type of RIOFB. Results: The retinal detachment rate was found to be 6.6% in group I and 30.8% in group II (P = 0.24). Prophylactic scleral buckling reduced the risk of retinal detachment by 24% but this was not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rophylactic scleral buckle placement with pars plana vitreous surgery for RIOFB may reduce the risk of late onset retinal detachment. A larger study would seem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房穿刺放液对巩膜扣带术中引起的高眼压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分析巩膜扣带术中引起高眼压的28例28眼有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所有患者术中均经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引流视网膜下液、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并给予节段性巩膜外加压或联合巩膜环扎术;术毕前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动脉搏动,眼压较高,故行前房穿刺放液治疗。结果:术后第2d行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所有患者眼压均低于21mmHg,无角膜水肿、浅前房及视网膜动脉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前房穿刺放液术治疗巩膜扣带术中引起的高眼压安全、有效,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1-01-01/2016-01-01于我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RRD的患者47例47眼,并于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术,玻璃体切除(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硅油填充术,或玻璃体腔注气术,回顾分析术后6 mo内患者的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闭合程度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患者术后6 mo时行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视力提高者24眼(71%);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视力提高8眼(73%)。统计学检验可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尤其PPV联合硅油填充,但单纯行巩膜外加压术患者视力在本研究中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明显意义。PPV联合硅油填充的患者术后高眼压及复视等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术式更多。
  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者临床经验及手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根据视网膜裂孔的大小、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及时恰当处理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患者术后裂孔最大程度的闭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的发病及处理。结果 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术,术后1~3周发生炎性巩膜坏死,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曲霉菌感染。去除外加压物,松解环扎带及清创处理后,4例炎症控制,1例经全板层角巩膜移植,病情发展致角膜坏死、眼内炎,最终行眼内容剜出。结论 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主要  相似文献   

17.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90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94%,4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6例(36眼)行巩膜扣带术。均按我们提出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3项要求(准确的裂孔定位,适度的冷凝和恰当的放置外垫压物)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30眼(83.33%),失败6眼(16.67%),失败原因:1眼发生鱼嘴现象,3眼裂孔封闭不良,2眼垫压偏位。术后视力提高33眼,不变2眼,下降1眼。眼压升高3眼,服药后恢复正常。垫压物松动,环扎带移位及冷凝过度各1眼。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增生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应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张桂  李中凯  杨志强  刘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31-2334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1例113眼,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的手术方法.术中98眼单纯巩膜外垫压,15眼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消毒空气,所有病例均行变性区及裂孔处巩膜外冷凝,结扎缝线前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观察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 mo.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7.4%;术后视力提高91眼(80.5%).术后高眼压均能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共7眼,术后并发症3眼.结论: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