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发病因素。方法收集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作为青光眼组,以囊肿合并单纯白内障患者59例作为白内障组,均行UBM及A超检查。结果 94位受检者共检出囊肿202个,青光眼组检出多发性囊肿比例高(61.9%),且多见于颞下象限的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青光眼组囊肿平均大小为(0.5920±0.1151)mm,中央前房深度为(2.267±0.123)mm,平均眼轴长度(23.27±0.85)mm;白内障组分别为(0.4661±0.0946)mm、(2.560±0.214)mm、(24.34±0.42)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较大、多发的囊肿是公认的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因素,但是浅前房、小眼球等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因素也参与了此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睫状体囊肿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260例(260只眼)连续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眼前段检查.结果 在260只连续检查的闭角型青光眼中有睫状体囊肿的20只眼(7.69%)共22个囊肿,其中单发性囊肿的有18只眼(90%),多发性囊肿的有2只眼(10%).囊肿分布颞侧9个(41%),下方9个(41%),鼻侧2个(9%),上方2个(9%).在22个囊肿中有13个囊肿其所对应处房角关闭,9个囊肿其所对应处房角未关闭,卡方检验P=0.394.结论 睫状体囊肿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率较高的.而且他们分布的位置多在颞侧和下方.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发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之前的报道,亦有报道认为囊肿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UBM检查在其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助于判断囊肿对房角形态的影响,但该囊肿与青光眼、浅前房的关系,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关于该囊肿的分类、名称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就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UBM检查、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并提出关于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新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4.
闭角型青光眼术中虹膜脱出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光金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3):227-228
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后,高眼压致虹膜萎缩,瞳孔括约肌麻痹,瞳孔散大。因而抗青光眼术中,虹膜容易脱出,并且虹膜复位回纳入前房有一定难度。如虹膜复位不当:一方面可损伤虹膜、睫状体,术中玻璃体脱出,术中、术后前房积血,术后葡萄膜可能反应重。另一方面可加重白内障形成,如损伤晶状体,可能造成医源性白内障。1994年8月~2003年4月,我院共行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03例(503眼), 相似文献
5.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合并睫状体脱离的UBM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方法利用UBM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前房角、前房深度、睫状体检查,对合并睫状体脱离UBM图像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21例(29只眼)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平均眼压为(34.84±9.37)mmHg,中央前房深度为(1.67±0.18)mm,眼轴长度为(23.10±1.25)mm。UBM图像分析示睫状体脱离双眼8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1只眼、2级12只眼、3级6只眼;脱离范围2象限6只眼、3象限4只眼、全周脱离19只眼。结论UBM检查显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的患者可合并睫状体上腔脱离,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初期治疗,需重视降眼压药物及适量的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来 ,我们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 croscopy ,UBM )在检查青光眼和外伤患者时 ,发现虹膜背面及睫状体囊肿 16例 2 3只眼 ,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青光眼患者 9例 14只眼 ,眼外伤患者 7例 9只眼 ,年龄 2至 76岁 ,平均年龄为 43 5岁 ,视力 1 0至 0 2 ,1例伴有视神经萎缩及黄斑裂孔 ,视力颞侧光感。采用德国zeiss -humphrey公司的UBM 840B型超声生物显微镜 ,探头频率 5 0MHz ,探查深度 4~ 5mm ,分辨率为2 0 μm ,监示器显示范围为 5mm× 5mm ,对眼球各方位的前房角、虹膜及睫状体进行垂直扫描 ,采集最佳图像。结果 :16例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虹膜囊肿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避免先天性虹膜囊肿继发青光眼期误诊为闭角型青光眼而延误治疗。方法:对10例先天性虹膜临床症状,眼部体征,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以眼红、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主诉就诊,疑似闭角型青光眼;2例以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主诉就诊,疑似前葡萄膜炎;2例无症状为体检时发现的。结果:典型患者具有裂隙灯检查前房深浅不一,虹膜局部前凸;前房角镜检查显示局部房角窄,部分或全部关闭;眼压测定10例中有6例患眼眼压高于正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示虹膜囊肿。结论:先天性虹膜囊肿尤其是色素上皮囊肿发病比较隐蔽,为防止先天性虹膜囊肿进展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期误诊为闭角型青光眼而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再次升高,手术失败,术前一定要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9.
虹膜光带法初筛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尤毅,孔令训,李秋明,陈美兰河南省眼外伤研究所张效房,宋绣雯,赵建国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占多数。根据前房浅这一发病特征,临床常见几种测量前房深度的方法均需要复杂... 相似文献
1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引起的青光眼性虹膜状体炎浙江省奉化市中医院眼科(315500)周开宁周开白本人对近14年内所观察的4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资料回顾,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对青光眼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4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 相似文献
1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163例(18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2h内经药物控制眼压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并对这些病例的年龄、性别、UBM表现、中央前房深度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6眼中有26眼(13.98%)并发睫状体脱离,此类患者就诊时大多眼压较高(〉50mmHg,1mmHg=0.133kPa),经治疗后迅速下降至正常甚至更低。脱离范围有全周也有部分,中央前房深度变浅。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睫状体脱离复位。结论并发睫状体脱离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体征之一,UBM检查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A new and successful technique for goniosynechialysis is described. The essentials of the technique include: (1) use of the chamber deepening procedure to provide a wide, safe entrance to the angle; (2) use of sodium hyaluronate to hold the deepened configuration and to stop and localize bleeding, thus maintaining visibility; (3) use of an irrigating cyclodialysis spatula to hold the deepened chamber, to stop bleeding and to perform the lysis; and (4)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the angle. Four cases with severe synechial angle closure of one year's duration or less were cured. An additional case of longer d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ose patients who have developed significant synechial angle closure and high pressure, and in whom the synechiae have not been present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变化过程,并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 icroscopy,UBM)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34例,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治疗前后检查眼压、裂隙灯和UBM,分析睫状体脱离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眼压为6.75±3.12mmHg,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其中1级53%,2级32%,3级15%。经治疗33例眼压正常,平均末次眼压为12.67±5.52mmHg。UBM检查发生明显的变化,ACD,AOD,θ1增加(P<0.01),TCPD,ICPD增大(P<0.05)。睫状体脱离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结论:药物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可获得理想的疗效,UBM检查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方法 手术32例(32眼),其中急闭17例,慢闭15例。术前眼压21~77mmHg,平均37.1mmHg。术前视力无光感3眼,光感~0.049眼,0.05~0.26眼,0.3及以上14眼。结果 术后观察治疗3~6月,术后1周平均眼压9.3mmHg,术后3~6月平均眼压13.3mmHg(1mmHg=0.133kPa),术中无特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①浅前房11例:I度7例。Ⅱ度4例,②前房积血5例,制动后吸收。滤过泡:术后3~6月,I级滤过泡28眼,Ⅱ级滤过泡4眼,无Ⅲ级者。结论 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术后超滤所致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本组60例82眼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82眼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得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房深度为2.0±0.3mm,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为4.4±1.0mm,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出现5眼角膜轻度水肿,3眼瞳孔散大,1眼虹膜萎缩,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继发性睫状体脱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8/11住院治疗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发作缓解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B超发现,19例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及UBM测量急性发作前后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眼压50.4±6.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5±0.12mm;发作缓解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7.93±4.3mmHg,中央前房深度1.29±0.1mm。UBM及B超检查显示:继发单纯脉络膜脱离10例,单纯睫状体脱离4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例,给予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全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均复位。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常可合并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且治疗前眼压越高,缓解时间越短,缓解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越高,其直接征象为眼压过低、前房更浅,UBM为其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为该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