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痉挛性发声障碍病因不明,缺乏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故治疗较为困难,关于该病的治疗有限的报道主要足喉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喉返神经切断,发声语言训练等,其中后一种方法无副作用及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探讨发声训练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的意义,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分析、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象:1985-02/2002-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36例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为治疗对象。方法:采用心理疗法和呼吸及发声功能训练使患者呼吸器官随意运动协调,变高位呼吸和逆呼吸为正常的胸腹联合式呼吸,降低喉肌张力,以发声正常、好转、无效为疗效判定标准,全部病例随访一两年。主要观察指标:疗效评估结果。结果:36例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经上述发声康复训练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30例患者发声恢复正常.6例好转。结论:心理疗法和呼吸及发声功能训练是痉挛性发声障碍康复训练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痉挛性发声障碍病因不明,缺乏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故治疗较为困难,关于该病的治疗有限的报道主要是喉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喉返神经切断,发声语言训练等,其中后一种方法无副作用及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探讨发声训练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的意义,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分析、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象1985-02/2002-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36例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为治疗对象.方法采用心理疗法和呼吸及发声功能训练使患者呼吸器官随意运动协调,变高位呼吸和逆呼吸为正常的胸腹联合式呼吸,降低喉肌张力,以发声正常、好转、无效为疗效判定标准,全部病例随访一两年.主要观察指标疗效评估结果.结果36例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经上述发声康复训练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30例患者发声恢复正常,6例好转.结论心理疗法和呼吸及发声功能训练是痉挛性发声障碍康复训练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利用电声门图对正常人喉嗓音进行生理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通过电声门图检测,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人在胸声区以不同音频发音所产生的声带振动变化规律。进一步拓展喉嗓音的探索性研究。设计:相互对照的开放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完成,对象为重庆地区健康受试者120例,其中老年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60~70岁;成年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20~40岁。干预:利用电声门图对120例正常人在胸声区以不同音频发音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声带的接触率、接触幂、接触率微扰、接触幂微扰。结果:全部受试者在胸声区随音频由低到高发音,声带接触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老年组与成年组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各音频段接触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接触幂、接触率微扰、接触幂微扰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人在胸声区随音频由低到高发音,声带的闭合程度不同,而声带对称性、声带振动规律性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健康人中则并无差异。提示通过电声门图检测对喉嗓音生理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声带良性肿瘤喉显微外科手术后发声训练对言语康复的作用。方法由专业嗓音训练师对其进行是否具有发声训练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后将声带良性病变患者117例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组,57例)和喉显微外科手术联合发声训练组(联合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GRBAS评估和Xion嗓音声学分析对手术组、联合组患者进行主客观嗓音障碍程度评估。结果 GRBAS评估手术组、联合治疗组后嗓音总嘶哑度(G)、粗糙声听感知(R)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联合组治疗后的嗓音总嘶哑度(G)、粗糙声听感知(R)得分更下降(P<0.05);嗓音声学分析手术组、联合治疗组后jitter和shimme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DSI明显升高(均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jitter和shimmer值更低,DSI更高(均P<0.05)。结论发声显微外科联合发声治疗有助于提高声带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的发声质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发育障碍儿童的发音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星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88-3589
不能开口的发育障碍儿童,经评估后发现他们缺乏发音的基本条件。临床上应当重视这些儿童发音的基本训练,包括发嗓音、共鸣以及语音的训练。按照这样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发育障碍儿童的发音功能会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6.
背景:喉部分切除后的功能重建,传统方法多使用胸骨舌骨肌瓣等作修复材料,但远期效果不理想。目的:探讨用甲状软骨外层黏骨膜瓣修复创面并重建发声功能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耳鼻咽喉科。对象:选择1998—06/2004—05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喉癌患者57例,男56例,女1例;年龄37~78岁,平均60.38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约5个月。方法:对57例喉癌患者,保留患侧甲状软骨外层黏骨膜瓣,向内翻入至喉腔,以覆盖创面,并重建声带。主要观察指标:终点结局指标: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变化及卡氏评分。危险性指标: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5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治疗前呼吸道梗阻、声音嘶哑发生率分别为38.9%和98.1%,治疗后分别为1.9%和96.3%,卡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0和70分。未出现近、远期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垂直半喉切除黏骨膜瓣喉重建术操作较容易,创面覆盖好,发声效果满意,对呼吸功能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胶原声带注射辅以发声训练治疗单侧声带固定和功能性声门闭合不全的疗效。方法:在强化局麻或静脉复合麻醉下,对5例单侧声带固定及4例功能性声门闭合不全患者经支撑喉镜进行人胶原声带注射,术后1周辅以发声训练。手术前、后对嗓音进行主观评估及声学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后声嘶明显改善,3例功能性声门闭合不全患者声嘶无改善。人胶原声带注射术后3个月频率微扰(Jitter)及振幅微扰(shimmer)下降,最大声时(MPT)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噪声能量(NNE)及谐噪比(H/N)的变化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亦朝着有利于提高发声效率及质量的趋势发展。结论:人胶原声带注射辅以发声训练治疗单侧声带固定是简单、安全及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功能性声门闭合不全患者的疗效欠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叶继琴 《全科护理》2021,19(26):3708-3710
目的:探讨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声带息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发声量化训练.在术前与术后30 d比较两组声学参数、发声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基础音频高于对照组,最长发音时间长于对照组,基频微扰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发声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声量化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病人中,可有效改善其声学参数,充分提高其发声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静  李东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174-176,F0003
背景:鸣禽受到声音信号的刺激或自身表现出发声行为时,脑内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IEG)能迅速被激活而表达。其中zenk,c-fos和c-jun表达的脑区及水平与鸟在鸣唱时神经元的活动区域及活动程度相一致,暗示即刻早期基因在鸣禽发声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鸣禽发声学习与即刻早期基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人类语言及中枢调控机制的理解。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1-1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ongbird”和“vocal learning,memory,zenk,c-fos,c-jun”,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1-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鸣禽,发声,学习记忆,即刻早期基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鸣禽学习记忆与即刻早期基因相关内容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对照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关于鸣禽学习记忆及即刻早期基因的文章,其中11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6篇为综述。资料综合:①zenk基因与发声行为:Zenk在鸟脑内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学习记忆。在鸣啭过程中,一些半衰期较短的蛋白质被消耗,而压以的高效表达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这些蛋白质的消耗。②c-fos对不同鸣曲的反应:鸟脑内局部神经元对亲鸟鸣声的活动性反应取决于鸣啭学习时鸣曲因素的数目。③c-jun与c-fos的协同作用:Zenk,fos和jun的表达为保持长期记忆所必需,这可能是通过信号转导、诱导突触重建、合成及传递所需蛋白质等途径来发挥作用。结论:鸣禽受到声音信号的刺激或自身表现出发声行为时,脑内即刻早期基因能迅速被激活而表达。其中zenk,c-fos和c-jun表达的脑区及水平与鸟在鸣唱时神经元的活动区域及活动程度相一致,暗示即刻早期基因在鸣禽发声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继琴 《全科护理》2021,19(26):3708-3710
目的:探讨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声带息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发声量化训练.在术前与术后30 d比较两组声学参数、发声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基础音频高于对照组,最长发音时间长于对照组,基频微扰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发声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声量化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病人中,可有效改善其声学参数,充分提高其发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喉切除及发声重建术6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树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34-3434
我科2004—05—2007—12实施全喉切除术及发声重建术6例,辅以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51~67(平均61.3)岁。癌瘤部位和TNM分期(UICC 1987年标准)为声门上型5例,其中T3N0M0 4例,T4N0M0 1例。声门型1例为T3N0M0。  相似文献   

12.
背景喉部分切除后的功能重建,传统方法多使用胸骨舌骨肌瓣等作修复材料,但远期效果不理想.目的探讨用甲状软骨外层黏骨膜瓣修复创面并重建发声功能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耳鼻咽喉科.对象选择1998-06/2004-05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喉癌患者57例,男56例,女1例;年龄37~78岁,平均60.38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约5个月.方法对57例喉癌患者,保留患侧甲状软骨外层黏骨膜瓣,向内翻入至喉腔,以覆盖创面,并重建声带.主要观察指标终点结局指标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变化及卡氏评分.危险性指标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5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治疗前呼吸道梗阻、声音嘶哑发生率分别为38.9%和98.1%,治疗后分别为1.9%和96.3%,卡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0和70分.未出现近、远期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垂直半喉切除黏骨膜瓣喉重建术操作较容易,创面覆盖好,发声效果满意,对呼吸功能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喉疾病往往出现发声障碍,但由于解剖结构上的限制和声带振动的复杂性,造成了信号获取和声带振动理论研究的困难。声学测试与电声门图是损伤性的测试技术,弥补了喉镜诊断技术的不足。前者通过分析录取的平稳的元音,将声学信号数据化,对声音提供定量分析,评估发声功能。后者通过记录声带振动时,声门阻抗发生变化引起的电流改变,在体表描记出声门开闭的曲线,从而测量声带振动模式,且是唯一评估声门关闭相的方法,应用范围最广。这两种测试方法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内利用电声门图对正常人喉嗓音进行生理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通过电声门图检测,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人在胸声区以不同音频发音所产生的声带振动变化规律.进一步拓展喉嗓音的探索性研究.设计相互对照的开放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完成,对象为重庆地区健康受试者120例,其中老年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60~70岁;成年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20~40岁.干预利用电声门图对120例正常人在胸声区以不同音频发音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声带的接触率、接触幂、接触率微扰、接触幂微扰.结果全部受试者在胸声区随音频由低到高发音,声带接触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老年组与成年组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各音频段接触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接触幂、接触率微扰、接触幂微扰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人在胸声区随音频由低到高发音,声带的闭合程度不同,而声带对称性、声带振动规律性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健康人中则并无差异.提示通过电声门图检测对喉嗓音生理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痉挛性发声障碍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发声障碍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采用心理疗法、针灸疗法、呼吸及发声功能训练等综合手段促使患者呼吸器官随意性运动协调,变高位呼吸、逆呼吸为正常的胸腹联合式呼吸,降低患者喉肌张力。结果 36例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经过上述综合康复训练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中30例患者痊愈,6例患者好转,治愈率达83.3%。结论综合应用心理疗法、针灸疗法、呼吸及发声功能训练等是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较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能开口的发育障碍儿童,经评估后发现他们缺乏发音的基本条件。临床上应当重视这些儿童发音的基本训练,包括发嗓音、共鸣以及语音的训练。按照这样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发育障碍儿童的发音功能会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们习惯于以声音的方式交流,导致声带小结、息肉摘除术后的护理难度增加,同时也显示出声带小结、息肉摘除术后进行禁声、发音训练及康复方法指导较常规护理更适合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0例喉癌术后病人的发声功能的测定,认为利用声时和声距+100%可懂度对喉癌术后病人的发声功能进行评定较为方便可靠,而且不增加病人的负担和痛苦,易于掌握。作者提出了5个等级的分类评分方法,并用此标准对喉癌术后病人发声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喉全切除术后食管发声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  周立 《护理与康复》2012,11(1):20-22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头颈部肿瘤的第2位,在男性肿瘤中排在第11位[1].目前,晚期喉癌的治疗仍以全喉切除为主,患者因而丧失言语功能,不能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让无喉患者发声是国内外学者一直研究的问题,目前,有多种发声重建术用于喉全切除患者的言语康复,主要方法有食管发声、人工喉、发声管植入术、气管咽吻合术、喉移植等,其中食管发声不需要借助人工装置或手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成功率在80%~90%,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发声方法[2].本文就食管发声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傅江涛 《现代康复》1999,3(10):1243-1243
目的:应用改良Pearson手术对6例喉切除术后患行发声重建。方法:应用残存咽喉部粘膜缝制成咽气管发音管。结果:术后6例病人观察1~5a,发声、吞咽功能均满意。结论:改良Pearson手术发声重建对晚期喉癌患术后的发声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