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螺旋CT(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对肝硬化背景下≤2 cm结节样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72例81个肝硬化背景下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肝内小占化病变者(最大直径≤2 cm)进行CEUS和CECT检查(两者间隔时间≤2周),将两种检查的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81个病灶53个为肝细胞癌(HCC),26个增生结节,2个血管瘤.53个HCC中,CEUS 51个(96.2%)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CECT 41个(77.4%)病灶动脉期显示强化,CEUS与CECT在显示动脉期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作为诊断HCC的标准,CEUS诊断小结节样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8%、82.1%、85.2%.CECT分别为73.6%、92.9%、80.2%(P>0.05).结论 CEUS对≤2 cm HCC动脉期血供的显示率高于CECT,CEUS对肝硬化背景下小结节样病灶的诊断能力与CECTT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螺旋CT(CECT)对肝硬化背景下≤3 cm结节样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74例84个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结节样病灶患者行CEUS及CECT检查,评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CEUS对小结节样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6%、87.5%、88.1%,CECT对应值分别为79.5%、95.0%、86.9%(P>0.05).2种检查方法均正确诊断68个结节(33个HCC,35个良性结节),CEUS误诊10个(5个HCC,5个良性结节),CECT误诊10个(8个HCC,2个良性结节),漏诊1个,两者均误诊的有5个结节(3个HCC,2个良性结节).结论 CEUS对肝硬化背景下小结节样病灶的定性诊断价值与CECT相似,对于误诊病例,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实质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诊断肾脏实质内病灶良、恶性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患者共61个临床诊断为肾脏实质内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 (CECT)检查,通过分析病灶CEUS和CECT各个时相中的灌注特点,比较两种方法 的诊断效能.结果 61个病灶中39个为肾脏恶性肿瘤,22个为肾脏良性病灶,CEUS和CE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4%、90.91%、95.08%、95.00%、95.24%与89.74%、81.82%、86.89%、89.74%、81.82%.两种方法 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和CECT在诊断肾脏良恶性病灶中,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CEUS在鉴别肾脏结构异常和反映肿瘤微循环灌注方面优于CECT.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胆囊占位性病变中的增强特征、诊断效能及一致性。方法 分析48例胆囊占位性病变患者CEUS与CECT的增强特征,比较二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诊断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结果 CEUS与CECT对胆囊占位性病变各增强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与CECT诊断胆囊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4.74%(18/19)和89.47%(17/19)(P=0.895),特异性分别为90.48%(19/21)和95.24%(20/21)(P=0.905),准确率分别为92.50%(37/40)和92.50%(37/40)(P=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18/20)和94.44%(17/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19/20)和90.91%(20/22)。CEUS、CECT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50、0.849,二者之间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 Kappa值为0.900。结论 CEUS与CECT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增强特征相似,二者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且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对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炎性病灶的患者共38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CEUS)及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并与同期行CEUS检查的66个HCC病灶进行比较。 结果 肝炎性病灶组和HCC组之间的性别、症状、CA125、AFP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等临床特征存在差异(P <0.05)。CEUS特征分析,肝炎性病灶与HCC相比,强化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P <0.01);肝炎性病灶与HCC相比,门脉相增强强度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比例为30:8:0 vs26:34:6,门脉期增强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EUS定量分析显示肝炎性病灶的增强曲线下面积(AUC)显着大于HCC(p <0.01);肝炎性病灶的下降时间与平均通行时间比HCC更短(p <0.05)。在CEUS定量分析中,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区分肝炎性病灶与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4-100.0%和68.2-73.7%。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在鉴别肝炎性病灶和HCC的定量分析中,增强AUC> 365.281有助于正确诊断肝炎性病灶。结论 CEUS为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与HCC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CEUS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对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图像特征,探讨二者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86例胆囊病变患者,术前CEUS与CECT的图像特征以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胆囊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比较以及单用CEUS或CECT与联合运用的诊断准确性的比较采用McNemer检验,CEUS胆囊良恶性病变由高增强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胆囊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类似。动脉期,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均以高增强为主,其中,恶性病变分别为83.8%(57/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良性病变分别为100%(18/18)、94.4%%(17/18)。恶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6.8%(59/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良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3.3%(15/18)、77.8%(14/18)。良恶性病变CEUS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9±10.0)s vs(35.50±6.72)s,t=6.729,P<0.001)]。单用CEUS其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7.9%(53/68)、77.8%(14/18)、77.9%(67/86);单用CECT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5%(51/68)、55.6%(10/18)、70.9%(61/86);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3.8%(57/68)、55.6%(10/18)、77.9%(67/86);CEUS与CECT联合应用对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高于单用CECT。 结论CEUS与CECT结合有助于提高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与对比增强CT诊断肝细胞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新技术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与对比增强CT(CECT)比较其增强表现,评估CE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个HCC病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造影剂为声诺维,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CECT造影剂为优维显,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98个(100%)病灶在CEUS和CECT动脉期均显示增强,表现为高增强分别为98个(100%)和94个(95.9%,P=0.121),CECT4个(4.1%)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在门脉期,CEUS和CECT显示病灶消退至低增强分别为82个(83.7%)和83个(84.7%),P=0.845。CEUS和CECT显示肿瘤周边薄环状增强的病灶数目分别为30个(30.6%)和31个(31.6%,P=0.877),显示瘤内血管的病灶数目分别为94个(95.9%)和36个(36.7%,P=0.000)。结论HCC的CEUS增强表现与CECT一致,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HCC定性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在诊断闭合性腹部损伤所致胰腺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钝器伤可疑胰腺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的结果与增强CT(CECT)进行比较。结果:在29例可疑胰腺创伤患者中,CEUS诊断22例为胰腺损伤,其中胰颈部损伤8例,胰体部9例,胰尾部4例,胰头部1例,创伤灶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无回声或者低回声灌注,CEUS测量的创伤灶大小与CE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胰腺创伤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3%、90.9%和83.3%。结论:CEUS诊断胰腺创伤的准确率较高,与CECT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技术可方便地用于患者床旁,对那些存在严重合并伤难以搬动的患者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共50个原发性肝癌病灶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检查,记录病灶在CEUS/CECT中的增强模式并进行比较,所有图像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后作定性诊断。结果50灶在CEUS中显示清晰,而1灶在CECT中未显示;超声造影正确诊断50灶,CECT误诊4灶,CEUS与CE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50/50)、92%(46/50);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后期低增强的增强模式在CEUS中占86%(43/50),CECT中占54%(27/50);在CEUS与CECT中有92%(46/50)病灶诊断结果一致,52%(26/50)病灶其增强模式一致。结论回顾性分析后CEUS与CECT具有相似的诊断符合率,但是,CEUS反映肿瘤微动脉血供的敏感性优于CECT,且CEUS的增强模式使诊断更加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查由于操作简单、可床旁进行,已成为腹部外科首选的方法.本研究中以增强CT(CECT)为金标准,通过对腹部实性器官闭合性创伤患者超声造影(CEUS)和常规超声(US)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评价CEUS在腹部实性器官闭合性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9例经病理证实的HCCA患者,对比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其诊断准确性以及其分型诊断准确性。结果 HCCA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动脉相高增强占79%,门脉相低增强占82%,延迟相均为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HCCA的准确率为100%,增强CT为97.4%;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3%,增强CT为87.2%;两种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HCCA的显示和分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作为其术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06~200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FNH患者共14个病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4个病灶行增强CT检查。结果 14个病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5个病灶(5/14,35.71%)内有轮辐状血流信号,最大血流速度平均为(0.59±0.19)m/s,阻力指数平均为0.46±0.16。超声造影显示5个病灶(5/8,62.50%)出现动脉期早期迅速全瘤强化,其他3个病灶(3/8,37.50%)呈轮辐状离心性快速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回声稍高于肝实质或与肝实质等回声,有2个病灶(2/8,25.00%)于延迟期见低回声中央星状瘢痕。增强CT显示4个病灶平扫均呈低密度,动脉期显著均匀性强化,门脉期强化接近于肝实质密度,有2个病灶(2/4,50.00%)于动脉期及门脉期见低密度星状瘢痕。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这3种方法结合可大大提高FNH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增强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672例肾细胞癌,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62例,乳头状细胞癌68例,嫌色细胞癌42例,对其先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再行增强CT检查.结果 537例肾透明细胞痛瘤灶呈富血供造影表现,造影剂到达时间及曲线达峰时间低于肾皮质(P<0.05),曲线上升斜率、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25例呈乏血供表现;肾嫌色细胞癌均呈乏血供造影表现,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低于肾皮质(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多呈乏血供造影表现,曲线达峰时间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达峰绝对值低于肾皮质(P<0.05).512例肾透明细胞癌动态增强皮质期显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周围肾皮质;肾嫌色细胞癌皮髓质期强化程度最高,但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肾乳头状细胞癌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一中度均匀强化,54例皮髓交界期强化程度与肾皮质较一致或略强于肾皮质.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肾细胞癌的分型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成像的特点及互补性,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1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采用诊断评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与互补性,并评价病灶在不同成像方法中动脉期的表现.结果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6.6%,86.9%,94.9%,90.9%,93.8%,增强CT对应值分别为98.3%,82.6%,93.4%,95.0%,93.8%;两种影像检查分别误诊共6例,其中5例可通过两者结合互补作出正确诊断.25例肝转移瘤中超声造影动脉期18例(72%)表现为高血供,增强CT 8例(32%)表现为高血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转移瘤超声造影动脉期多血供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肝硬化基础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成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胆管细胞癌并肝硬化的患者12例(手术切除11例,穿刺1例),11例采用对比脉冲造影技术,1例采用连续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机械指数<0.2,2.4 mL造影剂SonoVue团注.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增强模式、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动脉相5例(41.7%)为不均匀高增强,3例(25.0%)为均匀高增强,4例(33.3%)为周边环状增强.超声造影3例(25.0%)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9例(75.0%)诊断为肝细胞癌.增强CT动脉期10例(83.3%)为不均匀强化,2例(16.7%)为环状强化.2例(16.7%)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10例(83.3%)诊断为肝细胞癌.结论 肝硬化基础上的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增强模式与肝细胞癌类似,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超声造影与增强CT增强模式差异,并探讨其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30例经手术或者穿刺确诊为HAML患者超声造影及增强CT术前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本组病灶超声造影典型表现的比例与增强CT典型表现的比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0例HAML患者共31个病灶,17个病灶常规超声表现为不均质高回声;20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3个时相不均匀强化的HAML典型超声造影表现,余11个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典型。17个病灶CT平扫示瘤内含有脂肪密度;7个病灶增强CT表现为3个时相不均匀强化的典型增强CT表现;余24个病灶增强模式不典型。31个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典型表现的比例(64.5%)高于增强CT(2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量0.002)。11个混合型HAML病灶中,7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典型增强模式,2个呈典型增强CT表现;10个平滑肌细胞为主型HAML病灶中,6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典型增强模式,2个呈典型增强CT表现;8个成熟脂肪细胞为主型HAML病灶中,6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典型增强模式,3个呈典型增强CT表现。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能够显示多数HAML的回声和血流灌注特点,且HAML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表现与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