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信  张思云  陈东  赵宏峰  黎东明  周杰 《广东医学》2007,28(10):1626-1628
目的 探讨愈合不良腹部切口二期缝合后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102例愈合不良腹部切口的资料,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有元合并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分析敞开引流和适时二期缝合的技术细节.结果 切口敞开引流平均(8.8±2.4)d,二期缝合后愈合平均(10.9±3.0)d.99例获得预期愈合,3例失败.感染切口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和缝合不当切口,无基础疾病患者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愈合时间短于合并代谢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腹腔外肿瘤患者.结论 对液化、积血、感染或缝合不当导致的愈合不良切口予以敞开后通畅引流并适时二期缝合,可以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以2009年1~12月98例肥胖者为观察组,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并放置引流条引流的缝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情况相同的82例为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的发生率和手术后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感染、皮下脂肪层完全或部分裂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在缝合肥胖者的腹部切口时,贯穿缝合皮肤及浅层皮下脂肪同时加引流条引流的方法,是一种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3.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使用幼砂糖治疗的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处理方法、愈合情况等临床资料,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3例脂肪液化患者中,只有1例切口少量渗液、无裂开,予挤压切口换药处理愈合。其余12例均裂开成一空洞或全层裂开见筋膜层,经幼砂糖换药治疗后,切口均于3-10天全部愈合。结论:使用幼砂糖治疗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效果好,值得推广;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脂肪液化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变化过程[1],切口脂肪液化增加了切口感染,严重者导致切口裂开,延长了愈合时间,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对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及创面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妇科2011年8月-2012年1月同组医师进行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组)22例,对照组(常规缝合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无脂肪液化、感染、切口裂开等愈合不良,切口甲级愈合,外观平坦美观。对照组中切口裂开行二次缝合1例,脂肪液化6例,均行中药外敷后好转。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关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液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裂开率中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引流球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显著缩短关腹时间,切口愈合美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龙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64-4065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2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切口愈合时间为8d-21d,3例患者伤口裂开,予以Ⅱ期缝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给予正确的局部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温桂华 《海南医学》2010,21(5):151-152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可导致切口裂开、延迟愈合,甚至引起感染,经久不愈,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康复。切口脂肪液化多见于腹部手术,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在临床中较为少见,而切口位于股动脉正上方,一旦并发切口感染,极易累及股动脉,造成严重后果。2008年7月我科收治1例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龚宜 《重庆医学》2013,42(19):2274-2275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球应用于肥胖女性腹部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21例肥胖女性术后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引流的患者为引流管组,13例经腹手术肥胖女性未安置引流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伤口裂开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肥胖女性腹部切口安置负压吸引球能有效减少腹部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彩 《中外医疗》2008,34(34):189-189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18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 A组病人切口于手术后10~15d愈合,B组病人切口于手术后15~25d愈合.1例行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合理处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并发症时有发生,它与手术性质、病情程度、术者的技术、医疗条件等都有关。但随着近年来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措施的重视与完善,严重的腹部切口并发症已很少见。但脂肪液化、感染、血肿、裂开等仍时有发生。其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 vs (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 vs (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 vs (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13.
赵霞  郭晓兰  孙美凤 《农垦医学》2002,24(4):260-261
下腹部正中切口及耻骨上横切口是妇产科最常用的腹部手术切口 ,对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 ,愈合不佳的病例 ,临床上处理方法颇多。我院自1998年至今对 13例腹部切口愈合不好的患者采用清创后二次缝合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者 13例 ,有 8例剖宫产术后病人为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其中两例感染至筋膜层 ,有大量脓液 ;另 5例妇科手术病人 ,为下腹正中切口 ,其中 1例为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病人 ,两例合并糖尿病 ,均为脂肪液化裂开。将所有愈合不良的切口拆除缝线 ,彻底清除创面不新鲜组织至…  相似文献   

14.
蔡洁  韩雪兰 《中原医刊》2003,30(10):20-21
方法:我院2000年以来,妇产科有腹部切口(仅筋膜以内组织愈合)24例,会阴切口(仅阴道粘膜愈全)16例,因感染,脂肪液化或缝合技术等原因致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延迟愈合,需二次处理,经前瞻性设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均经抗感染处理切口,甲组将食用白糖放入切口应用创可贴固定切口,乙组采用二次清创缝合。结果:甲组分别于粘贴后5~9天愈合,乙组于清创缝合8~26天愈合,甲组节约医疗费用平均956元,经统计学处理,P<0.01,甲组优于乙组,病人及家局乐于接受创可贴治疗。  相似文献   

15.
周艳敏 《浙江医学》2018,(18):2053-2054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负压引流预防女性患者开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开腹手术后采用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的137例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逐层缝合切口的9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脂肪液化率分别为0.0%和15.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对照组患者脂肪液化与其BMI、切口愈合时间有关(均P<0.05),与手术时间无关(P>0.05)。结论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预防脂肪液化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16#脑室引流管1根,术后接负压引流,对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经引流管冲洗引流.对照组则不留置引流管,对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则按传统方法予以换药.结果:对照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8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天和13.1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实施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观察。结果全组60例腹部手术高危切口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2.3)d,平均换药次数为(3.5±1.8)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5±1.6)d。结论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数比例的增加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多。切口脂肪液化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合并二次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常需多次手术。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现就该科关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简述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该院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66例。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26~68岁。上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预防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方法。方法:对于高龄、肥胖、体弱等术后可能出现腹部切口裂开的贲门癌患者,采用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缝合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112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12例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病人中,术后无1例并发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其中4例于术后第5~7天出现切口内脂肪液化,无感染。给予腹带包扎延迟拆线至术后15~20天,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能够预防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后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20.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结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外界皮肤,肠道等内脏器官或原有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阑尾炎、腹腔脓肿等,以致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影响功能或美观。作为手术室护士,要预防手;忙切口感染,除了把握好术前病人准备,切口皮肤准备和手术用物的灭菌达标以及手术间空气净化达标外,还需在手术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