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组a-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联合拉米夫定口服,100mg/d。结果 2组治疗时间均为24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4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是否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6个月,再单用拉米夫定6个月,另一组单用拉米夫定12个月,观察两组在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V-DNA转阴率、YMDD变异率方面的差异.结果ALT复常率与YMDD变异率两组在24、36、48个月时有显著差异;HBeAg转换率两组在12、24、36、48个月均有显著差异;HBV-DNA转阴率两组在36、48个月时有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LAM+IFN)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项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共包括98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组患者治疗12月,血清ALT复常率、血清HBV-DNA转阴率、血清HBeAg转阴率,均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1.74(1.28,2.34)、2.11(1.49,3.00)、3.66(1.87,7.20)]。结论:HBeAg阳性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案优于LAM单药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均给予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日口服,观察48周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定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在治疗48周后,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差异明显。结论拉米夫定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效果,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9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各32例,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8周;干扰素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48周;联合用药组先给予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20周;之后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3次/周+拉米夫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周;接着单独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24周。比较治疗后三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组HBV DNA转阴率(84.38%)、HBeAg血清转换率(56.25%)与拉米夫定组(59.38%、31.25%)、干扰素组(53.12%、21.8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3.12%)低于拉米夫定组(18.75%),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或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干扰素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YMDD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发生率. 方法 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拉米夫定、干扰素α治疗26周,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5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Anti-HBe HBV DNA及YMDD变异. 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52周后, HBeAg/Anti-HBe转换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YMDD变异发生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17.3%,两组对照差异有明显性(P<0.05);HBV DNA总转阴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7.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明显性(P<0.05). 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联合治疗对HBeAg/Anti-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3TC)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 实验第3天及第6天,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滴度及病毒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第9天,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组HBsAg和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500IU/ml时抑制作用达最大,3TC浓度为5μg/ml时抑制作用达最大。结论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均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提示两种药物都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活性区酪氨酸 -蛋氨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YMDD)发生变异 ,其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长[1,2 ] ,YMDD变异常可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 ,使治疗失败。为此我们自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间 ,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 (IFN)序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8例 ,并与同期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病例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9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发表的指导意见确定的治疗对象 ,排除其它病毒重叠感染 ,诊断符合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n=38)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年;B组(n=30)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年。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2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组HBeAg转阴率优于B组,A、B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9、141。结论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干扰素α-2b成本—效果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组)接受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5MU,每周3次肌肉注射,8周后加用拉米夫定100mg/a顿服,α干扰素治疗1年后停用,拉米夫定坚持服药。对照组39例拉米夫定100mg/d顿服。疗程:两组病毒无耐药变异者,拉米夫定坚持服药。结果联合组9个月、12个月及随访6个月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好,是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2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退黄、降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累计67.77%患者血清HBV-DNA阴转,最终持续阴转率67.44%。对照组HBV-DNA累计阴转率14.63%,最终阴转率为9.76%,两组疗效比较P〈0.01。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的患者,52周时治疗组的复常率77.14%,对照组为18.18%,P〈0.01。52周时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最终持续阴转率40%,对照组HBeAg最终阴转率为7.14%,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使ALT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用药全程进行个案化健康教育,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38例住院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实验组进行个案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的卫生宣教方法进行教育,于治疗12个月后,对2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遵医嘱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方式改善、保持乐观情绪、定期复查3个方面比较,均P〈0.01,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个案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可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分A组30例(拉米夫定100 mg qd po;双环醇25 mg tid po连续72周),B组30例(单用拉米夫定,方法剂量同A组),C组30例(不用抗病毒仅给以护肝对症治疗,作为对照组);动态观查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功能变化及YMDD变异。结果A组HBV DNA阴转率在24、48、72周时分别为90.0%、86.7%、83.3%,B组分别为86.7%、83.3、76.7%,两组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72周时YMDD变异率是16.7%,B组36.7%,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在24、48、72周时分别为83.3%、90.0%、86.7%,B组分别为76.7%、86.7%、83.3%,A、B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在24、48、7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双环醇,均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联合用药有改善肝功,且有提高HBV DNA阴转率及减少YMDD变异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应用氧化苦参碱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12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其中观察组62例联合应用氧化苦参碱与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均存在乏力、腹胀、纳差以及肝区不适等症状,且均于1个月内完全消失,两组病人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LT复常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整个治疗期内的血、尿常规以及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显示存在异常。结论联合应用氧化苦参碱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未见不良反应;在短期内的疗效确切,但该疗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鸭乙肝模型研究拉米夫定对鸭乙肝病毒的抑制效率以及停药后肝脏病理变化。方法 DHBV阳性血清感染 1日龄樱桃谷鸭 ,制备鸭乙肝模型。感染后第 2周选DHBV阳性鸭进行拉米夫定治疗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连续治疗 3个月 ,于治疗前、治疗后、停药后 1个月、 2个月、 3个月每组杀 10只樱桃谷鸭 ,取肝脏及血清 ,观察血清中病毒滴度变化、肝细胞变性程度及肝脏炎性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治疗组鸭血清中乙肝病毒滴度 (8847 0± 5 3 71 9)、肝细胞变性程度 (1 3± 0 5 )及肝脏炎性程度 (3 6± 1 5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3 661 8± 70 3 5 8,3 8± 0 8,7 7± 2 9) ,但与正常组 (2 72 7 4± 995 4)相比 ,病毒滴度仍然显著升高。停药后 1个月病毒滴度有所回升 ,其后下降。肝细胞变性程度及肝脏炎性程度仍维持较低水平。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鸭乙肝病毒感染具有较为明显的、迅速的效果 ,停药后第一个月反跳明显 ,提示停用拉米夫定的第一个月应加强其他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恩替卡韦(ETV)经治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单药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连续用药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下降、HBsAg清除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的HBsAg下降及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两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额外增加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提高HBsAg清除率,从而使患者达到停药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疗肝3号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8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疗肝3号胶囊;对照组41例为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每3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其中10例患者(每组5例)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0.5%和70.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1%与16.2%,P<0.05;和90.2%与70.7%,P<0.05,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疗肝3号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CHB的疗效,而其对HBV DNA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兴文  刘长光  罗佳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269-2271
目的探讨不同的检测项目组合模式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B)、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血清ALT、TBA及DD在正常对照组与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AB则正好相反。血清hs-CRP在肝脏炎症分级为G1和G2级时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G3及G4级其含量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检测项目进行不同的组合并研究组合后检测结果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表明随着组合项目的增多,对肝脏损伤的诊断特异性增加,灵敏度有所下降,但PAB+TBA、PAB+DD、TBA+DD三种组合模式,特别是TBA+DD组合模式在检测灵敏度下降不明显的情况下能显著增加检测的特异性。结论合理选择项目组合对提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诊断的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沈金兰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437-1438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给予α-干扰素治疗,500万IU/次,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在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在系统的护理干预下,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及干扰素的相关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采用α-干扰素治疗期间,51例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监测率78.46%;25例患者血清HBeAg转阴,转阴率为38.46%。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用药、监测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 (TGF -β1、TNF -α、IFN -γ)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 9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IFN -γ、HA、PCⅢ、C -Ⅳ的水平 ,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HA、PCⅢ、C -Ⅳ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 ,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并且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或P <0 0 1)。血清TGF -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 -Ⅳ水平具有直线相关性 ,而IFN -γ与血清HA、PCⅢ、C -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 -β1、TNF -α、IFN -γ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 ,其血清含量可以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