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掌握上海市金山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上海市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系统2000-2012年金山区职业病报告网络直报资料,结合社区核实调查。结果2000-2012年,金山区共报告职业病6类18种343例,其中职业性眼病占61.22%,职业中毒占16.62%,职业性皮肤病占13.12%,尘肺占8.1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占0.58%,其他职业病占0.29%;病例分布在40个行业中,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居前2位,分别占29.15%、9.62%;职业中毒病例57例,其中急性职业中毒占36.84%,慢性职业中毒占63.16%。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多,砷化氢居首位(33.33%);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居首位的是正己烷(77.78%)。结论金山区职业病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化学危害因素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化学性眼部灼伤、化学性皮肤灼伤、正己烷中毒、矽肺、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是主要的职业病,该区职业病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镇江市2006—2013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当地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镇江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3年镇江市共确诊职业病7大类31种659例,尘肺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9.97%、6.07%和5.61%。尘肺病以矽肺为主(占尘肺病例数的59.20%)。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32.5%,其中氯甲烷中毒病例数居首位,占53.85%;慢性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67.5%,其中以正己烷和苯中毒引起的病例数为主,分别占慢性中毒病例数的62.96%和25.93%。职业性皮肤病中主要是化学性皮肤灼伤,占职业性皮肤病例数的54.0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均为噪声聋病例。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并以男性为主。[结论]尘肺病、氯甲烷、正己烷和苯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和噪声聋为镇江市重点职业病。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应把这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作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金山区2006—2015年新发职业病病谱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海市金山区2006—2015年职业病报告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报告职业病405例,职业病类别顺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职业性眼病、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分别占66.4%、15.3%、10.1%;顺位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化学性眼部灼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电光性眼炎,分别占62.5%、6.2%、4.0%。结论化学性眼部灼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电光性眼炎、皮炎、矽肺是金山区的重点职业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是当前金山区职业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崔志伟  陈小贵  汤建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41-1843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2001—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嘉定区2001—2010年确诊职业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职业病41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职业性皮肤病、尘肺、职业性眼病和慢性职业中毒,分别占47.96%、16.31%、14.87%和10.79%;职业病病例以男性、20~49岁、5 a以内工龄患者为主,主要来自小型企业,尤其是在轻工、机械和化工行业,占总例数的66.66%;职业性皮肤病以化学性皮肤灼伤为主,占79.50%。结论嘉定区职业病发病形势总体平稳,用人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职业病发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为做好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浦区2002-2013年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进行逐份核校,对职业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期间报告新发职业病404例,患者年龄(38.69±13.60)岁(18~79岁);男性317例,女性87例,男女比例3.64∶1.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148例,36.63%)、尘肺(102例,25.25%)和职业中毒(81例,20.05%),职业性皮肤病接害工龄中位数为1.33年,尘肺和职业中毒的接害工龄分别为(11.44士6.38)年和(5.92±4.55)年.新发尘肺类型前四位依次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矽肺(分别占55.88%、13.73%、10.78%、8.82%).硫化氢中毒、慢性苯中毒分居急、慢性职业中毒首位(13/48、32/33).病例分布行业中化工、建材、轻工和机械位居前四位(发病例数依次为87、86、81、77);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170例)和集体企业(80例)为主;规模多集中在小型(316例)企业. [结论] 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呈现发病年轻化和发病工龄短的趋势,职业性皮肤病、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需重点防控职业病,硫化氢、苯及苯系物、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矽尘是青浦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对小微私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闵行区1966-2004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等特征。结果39年来闵行区共计发生1821例职业病,其中,尘肺病例798例,居第1位,占职业病总病例的43.82%;职业中毒435例,占职业病总病例的23.8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1441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2岁,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和铅。结论尘肺和职业中毒是该区的主要职业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是易引起这几类职业病发病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至2009年部分报告职业病分布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区近5年来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的192例职业病病例(排除尘肺及放射性职业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该区前三位的职业病种类为职业性皮肤病、急性职业中毒及职业性眼病,12例死亡均为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病工龄最短为急性职业中毒(0.19年),最长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4.59年),不同种类职业病间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86,P〈0.001);硫化氢中毒与非硫化氢中毒间工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29)。[结论]急性职业中毒特别是硫化氢中毒是该区危害后果最严重的一类职业病,工龄短于1年者是急性中毒发生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2007—2012年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职业病疾病谱等特征以及发病趋势。方法汇总卫生部通报的2007—2012年间我国职业病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2007—2012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病例数130 707例,其中新发尘肺病110 706例,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84.70%。尘肺病最主要的类型为矽肺和煤工尘肺。造成急性中毒的首要物质是一氧化碳,造成慢性职业中毒的物质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和苯。2007—2012年全国共报告职业性肿瘤417例,职业性肿瘤分类主要以焦炉工人肺癌和苯所致白血病为主。结论我国职业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导致其逐年上升的主要疾病是尘肺病,每年职业中毒人数保持稳定的较高水平,职业性肿瘤人数逐年上升。我国职业病总体发病情况仍比较严重,职业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须加紧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纳 《职业与健康》2014,(19):2789-2791
目的了解2007年以来无锡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探索职业病危害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2013年无锡市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的尘肺病卡、职业病报告卡及职业病诊断有关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无锡市共诊断职业病1 429例,其中尘肺病1 118例,占78.24%。职业中毒中,急性中毒和职业性眼病均为87例,分别占6.09%;职业性皮肤病72例,占5.04%。尘肺病主要集中在机械和煤炭行业,占尘肺病例的82.83%;急性中毒主要分布在机械和化工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于建材行业。结论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机械、煤炭、化工和建材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在防治职业病的同时应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1984~1995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5年湖南省职业病新发病例关26376例,其中尘肺病14340例,占总病例的 54.4%;慢性职业中毒3930例,职业性眼病3468例,急性职业中毒2552例,物理因素及其它职业病208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现状、职业病发病数量、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汇总2006—2013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的职业病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地区5家诊断机构共诊断职业病1 615例,其中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1 237例,占总病例的76.59%;除尘肺外的其他种类职业病384例,占89.71%。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诊断尘肺853例,慢性职业中毒174例,急性职业中毒119例,物理因素所致疾病31例,职业性耳鼻喉疾病60例;经济类型分布:尘肺以集体企业为主,物理因素所致疾病以私营企业为主;急性中毒第1顺位为私营企业,慢性中毒第1顺位为港澳台企业,耳鼻喉疾病第1顺位为外资企业。行业类型分布:尘肺第1顺位为采矿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第1顺位均为电子信息类,中暑和噪声聋第1顺位均为制造业。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耳鼻喉疾病发病逐年上升,尘肺逐年下降。结论职业病诊断机构发展不均衡,职业病诊断机构亟待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对职业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发病特征,职业病防治面临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项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65-1568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新发病资料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发病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趋势;共有新发病691例,男性(598例)占86.54%,女性(93例)占13.46%;其中按职业病病种发病占前4位的是职业性皮肤病(35.89%)、职业中毒(17.08%)、职业性眼病(15.05%)、尘肺病(14.91%);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20~49岁的患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8.73%;发病时接毒工龄小于3 a的人数占53.84%。结论 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病种中高风险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眼病和尘肺病,急性职业中毒防治工作仍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6—2010年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年来该区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存档资料和统计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发现可疑职业病80人,其中可疑职业性铅中毒63人,检出率最高,占78.75%;可疑尘肺11人,次之,占13.75%;共发现职业禁忌证277人,其中未成年人155人,占55.96%。结论铅中毒和尘肺是顺德区防治重点,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保护未成年人和孕妇等,提高职业健康监护受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职业性尘肺病发病趋势以及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情况,为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2018年青浦区所有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和2018年在岗期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8年青浦区新发职业性尘肺病52例,其中矽肺21例(占40.38%),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各9例(各占17.31%),铝尘肺4例(占7.69%),煤工尘肺、滑石尘肺各1例(各占1.92%),其他尘肺7例(13.46%)。10年间,矽肺新发病例有增多趋势,而电焊工尘肺呈下降趋势,煤工尘肺已多年未发生新病例。尘肺病病例以壹期尘肺病为主。矽肺患者和电焊工尘肺患者工龄短于铸工尘肺工龄(P < 0.05)。2018年共检查粉尘作业人员1 673人,肺功能异常331例,异常率为19.78%。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肺功能异常率有升高趋势(P < 0.05)。
结论 近10年青浦区尘肺病发病数量先是逐渐减少,但2016年后尘肺病发病数量有升高趋势。接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较高。尘肺病防治仍然是青浦区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应注意年龄大人员的尘肺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市闸北区自2001年以来的职业病发病状况,为探索职业危害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2001—2011年间闸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职业病病例报告卡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特征、行业分布等。结果 2001—2011年全区共发生73例职业病,男性为主(90.4%),平均年龄44.8岁,专业工龄14.4 a。职业病病种涉及8大类18种,以尘肺为主(44例,60.3%),其中又以电焊工尘肺多见(19例,43.2%)。主要分布在机械、轻工和建材等行业,但某些劳务输出、市政工程等新行业也出现病例。结论尘肺是区内主要的职业病,其中又以电焊工尘肺居多。某些劳务输出、市政工程等少见行业出现较多病例,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杨春  温妍  陈庆良 《职业与健康》2014,(14):1901-1903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职业病发病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37例,其中男性36例(97.3%)。②以青壮年为主,〈45岁病人占75.7%。③诊断病种包括尘肺、噪声聋和苯中毒;其中尘肺占78.4%(29例),噪声聋占13.5%(5例);苯中毒占8.1%(3例)。④平均发病工龄为(17.2±5.6)a,其中噪声聋为(17.2±5.6)a,苯中毒为(3.3±1.1)a,尘肺为(9.8±4.2)a;工龄〈10 a的占54.1%。⑤行业分布以船舶修造、石油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4.6%(35/37)。⑥企业性质与规模:私营(27例,73.0%),中小型企业(28人,75.7%)发病为多。⑦多数企业3年新发尘肺病超过2人,个别企业一年内新发4例尘肺。结论黄埔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预防尘肺病、噪声聋和苯中毒是工作重点,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疑似职业病病例的检出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松江区乐都医院检出的疑似职业病例,特别是相关资料齐全的第5年度检出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5年共检出疑似职业病例376人,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噪声、铅、硫酸二甲酯、汞、铬的例数分别是290、63、13、5、4、1。②第5年度130疑似职业病例中,男71人,女59人,96.15%年龄在20~49岁;分属71家企业。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的疑似职业病例73人中71.23%为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松江区的主要职业危害,以苯及苯系化合物、噪声为主,疑似职业病例比例按年度波动,提示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管理、监督力度。疑似职业病的转诊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