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比较不同产地泽泻的质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批泽泻药材与30批泽泻饮片进行测定,分别建立其特征图谱,并测定其中8个萜类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样品数据进行分析。泽泻特征图谱中呈现3个主要特征峰,以23-乙酰泽泻醇B(S)为参照物峰,泽泻烯醇和泽泻醇B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55,0.77。利用泽泻醇B与23-乙酰泽泻醇B的峰面积及其比值可以区分泽泻的产地。含量测定及PCA和PLS-DA结果表明,泽泻样品按产地可明显分成"建泽泻"(福建泽泻、江西泽泻)、"川泽泻"(四川泽泻、湖北泽泻)和"广泽泻"(广西泽泻)3类。不同产地泽泻中各成分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泽泻醇A和24-乙酰泽泻醇A在"广泽泻"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建泽泻"和"川泽泻"(P<0.000 1);"川泽泻"中泽泻醇B、泽泻醇C等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建泽泻"(P<0.000 1)。该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萜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泽泻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但成分的数目和种类基本一致。研究结果阐明了泽泻的产地差异及其成分特征,可为泽泻药材、饮片的鉴别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泽泻不同种质资源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泽泻种质资源的种质特性,为泽泻地道性研究及实施泽泻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连续3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建泽泻、川泽泻和江西泽泻3种泽泻种质问的生物学性状、植株特征及药材品质等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建泽泻与江泽泻是同种植物,原植物都是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而与川泽泻属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川泽泻原植物是泽泻A.plantagoaquatica.  相似文献   

3.
完善泽泻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泽泻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和建议。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对泽泻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硅胶GF254板为薄层板,以二氯甲烷-甲醇(15∶1)为展开剂,建立了以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及泽泻对照药材为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08 nm和246 nm波长下分别对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建立的方法,对37批泽泻药材、30批泽泻饮片和19批盐泽泻的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泽泻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泽泻药材与饮片的质量控制。建议《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泽泻的【来源】、【鉴别】(薄层)、【浸出物】(盐泽泻)、【含量测定】项进行相应的修订。  相似文献   

4.
泽泻为常用中药,目前我国的商品泽泻主要有"建泽泻"(福建泽泻、江西泽泻)、"川泽泻"(四川泽泻)和"广泽泻"(广西泽泻)。《中国药典》曾分别收载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和泽泻A.orientale作为泽泻药材的基原。不同商品泽泻的原植物是否相同、是哪种,是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该研究的目的是明确不同商品泽泻的植物来源,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泽泻来源项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对古代本草文献中泽泻的原植物形态、分布等资料进行了梳理;到产地进行原植物调查,收集代表性原植物的花、果实与泽泻和东方泽泻的分类特征进行比较;对不同产地的典型药材进行性状比较;对3个主产区8个种植区域的39份泽泻叶片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泽泻和东方泽泻在花、果实等植物形态特征上的差别及ITS2序列中第247位的碱基差异(A/T),可对不同产地泽泻的原植物进行区分。商品"建泽泻"的主要原植物为东方泽泻,"川泽泻"和"广泽泻"的主要原植物为泽泻。经过本草考证、植物形态特征对比及DNA条形码鉴定并结合目前商品泽泻的实际情况,建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泽泻的来源项修订为"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 Juzep.或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干燥块茎"。  相似文献   

5.
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古代泽泻经盐炒、麸炒、土炒等炮制后,水溶性煎生物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以盐制品为高,利于有效成分煎出。现代炮制主要包括生泽泻、清炒泽泻、麸炒泽泻、土炒泽泻及盐炙泽泻等,最常用为麸炒泽泻和盐泽泻,泽泻生品以利水渗湿为主,麸炒泽泻以渗湿和脾、降浊生清为主,盐炙泽泻引药下行,增强滋阴泻热及利尿作用。泽泻无明显副作用,少数出现轻度食减退、嘈杂、肠鸣、腹泻等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6.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il(Sam.)Juzep.的干燥块茎,主要有建泽泻、江泽泻、川泽泻三大类,以产于福建建瓯、建阳及江西广昌等地的"建泽泻"为地道产品[1].泽泻所含的泽泻醇A24-乙酸酯和泽泻醇B23-乙酸酯为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2].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UPLC-Q-TOF-MS指认了泽泻水提物中核苷、氨基酸等10个成分。首次建立了泽泻药材中核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比较核苷类成分在不同产地泽泻药材中的差异。同时首次建立泽泻药材中5种主要核苷(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川泽泻与建泽泻的相似度在0.96以上,广泽泻相似度小于0.87;聚类分析中川泽泻与建泽泻聚为一组,广泽泻聚为另一组,提示在核苷类成分上川泽泻与建泽泻较为相似,与广泽泻差异较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川泽泻与建泽泻上述5种成分质量分数总和为0.81~1.30 mg·g^-1,广泽泻为0.35~0.50 mg·g^-1。在川泽泻与建泽泻药材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鸟苷>胞苷>尿苷>腺嘌呤>腺苷;在广泽泻中依次为尿苷>腺嘌呤>鸟苷>胞苷>腺苷。川泽泻与建泽泻中上述5种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广泽泻;川泽泻与建泽泻相比,除腺嘌呤外,均为川泽泻略高于建泽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泽泻药效物质及药材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对古代泽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为包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古代泽泻药材主流基原为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及东方泽泻A. orientale。文献著录泽泻最早的产区为今河南一带,之后陕西汉中成为泽泻的优质产区;自明代以来产地扩展至福建,清代时福建建瓯为泽泻的道地产区,民国时泽泻产区增加了四川及江西。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所用泽泻药材可采用福建、江西等地所产东方泽泻A. orientale或四川等地所产泽泻A. plantago-aquatica的干燥块茎。古代泽泻药材炮制方法多为酒制,当代多数标准及规范中已不再收录酒泽泻的炮制规格,盐泽泻虽为现代常用,但其发展时期较晚,清代才成为泽泻的主流炮制品种之一。参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建议经典名方中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泽泻药材以生品入药,注明炮制要求的处方根据方义选择盐制、酒制等炮制品入药。  相似文献   

9.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复方及多种中成药中。目前从泽泻中分离到了220余个化合物,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黄酮、甾体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醇提物、水提物及一些单体类成分具有利尿、抗结石及肾脏保护、降血脂及保肝、降血糖、抗癌、抗氧化损伤、抗炎、抗补体等作用。该文对近五十年来泽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为泽泻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泽泻炮制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枫  朱玉岚  彭国平 《中草药》2006,37(10):1479-1482
目的分析泽泻中三萜类成分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SFC)及HPLC测定方法,对泽泻加工炮制前后的三萜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泽泻药材加工成生泽泻饮片的烘干(70℃)过程中,有少量23-乙酰泽泻醇B转化成了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而在泽泻盐制(190~200℃)及麸制(160~170℃)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则大量转化为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两者又进一步转化成了泽泻醇A。结论在高温炮制过程中,泽泻药材中三萜类主成分23-乙酰泽泻醇B出现两条转变途径,一条是氧环开裂并重排生成24-乙酰泽泻醇A,进一步脱乙酰基转化成泽泻醇A;另一条是先脱乙酰基生成泽泻醇B,继而氧环开裂转化成泽泻醇A。  相似文献   

11.
泽泻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传统中药材泽泻的化学成分,整理了泽泻药理作用的报道,找出了泽泻的主要有效成分,对其炮制沿革进行考究,并对质量标准的研究作了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UV、IR光谱法鉴别泽泻与窄叶泽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启南  王立新  杜倩 《中药材》2002,25(12):871-874
本文应用UV、IR分析仪对泽泻及其混淆品窄叶泽泻进行了鉴别研究,UV光谱研究结果显示,泽泻的甲醇提取液在204.1±0.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窄叶泽泻在205.7nm处有最大吸收,另外在285 nm附近有一弱吸收。红外研究结果显示,泽泻水提物红外光谱在3402、2933、1642、1054和926 cm-1波数处有吸收,而窄叶泽泻在指纹图谱区与正品泽泻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泽泻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泽泻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发芽条件。方法将泽泻种子置于不同温度下浸种,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及不同发芽床上发芽,观察其萌发所需的时间、发芽率或成活率。结果在25℃~30℃温水中浸种24 h,温度30℃,培养皿内置双层纱布的条件适宜泽泻种子萌发,光照条件对泽泻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结论泽泻种子具有高温、高湿和非光敏特性,创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控制和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相似文献   

14.
泽泻肾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泽泻水煎剂对肾脏的可能毒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鼠)、B组(正常鼠 泽泻水煎剂20g/kg·d灌胃2月)、C组(正常鼠 泽泻水煎剂50g/kg·d灌胃1周)、D组(1/2肾切除鼠)、E组(1/2肾切除鼠 泽泻水煎剂20g/kg·d灌胃2月)、F组(1/2肾切除鼠 泽泻水煎剂50g/kg·d灌胃1周)。分别在灌胃1周和2月后留取尿、血、肾组织标本,作24h尿量、尿液常规、血肌酐和病理检查。结果:(1)实验一周和二月后,D、E、F组肾重/体重比值均较A、B、C组显著增加;(2)实验一周和二月后,各组之间尿常规检查无明显差异,但实验二月后E组24h尿量较A、D组显著增多;(3)实验一周和二月后,各组之间血肌酐检查无明显差异;(4)F组一周后和E组二月后肾组织光镜下可见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内管型,而A、B、C、D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泽泻水煎剂对正常大鼠肾脏并无明显毒性作用,但可致1/2肾切除大鼠残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15.
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方法采用牛皮纸袋和玻璃瓶包装泽泻种子,分别放置于常温下、干燥器内和4~10℃冰箱内贮藏,每隔2个月调查各贮藏处理的发芽率。结果泽泻种子的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常温常规贮藏半年,发芽率下降一半,贮藏1年,几乎丧失生活力,可见泽泻种子是短命的种子;瓶装4℃~10℃低温保存1年,仍有45.1%的发芽率,较常规贮藏的发芽率提高40%。结论瓶装4℃~10℃低温适宜泽泻种子贮藏。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泽泻中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新峰  孙毓庆 《中成药》2007,29(12):1805-1807
目的:建立泽泻中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Agilent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仪;正离子检出模式。结果:在正离子检出模式下,泽泻的总离子流色谱图特征性很强,通过质谱中的主要碎片对泽泻醇B、泽泻醇B-23-乙酸酯、泽泻醇C-23-乙酸酯、泽泻醇C、16-氧化泽泻醇A、11-去氧泽泻醇C6种主要成分进行了结构解析。结论:泽泻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比紫外色谱图具有更强的特征性,在该试验条件下能够同时分析泽泻中的多种活性成分,是一种较好的泽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种质与生态环境对泽泻块茎密度的影响。方法将建泽泻与川泽泻种子同年交叉在四川和福建两地种植,得到福建产建泽泻、川泽泻,四川产川泽泻、建泽泻共四种样品,测定四样品的密度。结果产于原产地的建泽泻与川泽泻密度高于交叉种植的同类产物。结论种质与生态环境是影响泽泻地道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成熟度泽泻种子分别在光照培养箱中做发芽试验和田间植株生长观察。结果泽泻花茎不同部位的花序发育时期差异较大,种子成熟度不同,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率及植株生长情况明显不同。生产上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参差不齐。结论种子成熟度是影响泽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重要因素,花茎中部花序的种子成熟度适中,适宜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来源泽泻种子质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产区、不同批次泽泻种子千粒重,含水量、种子净度和发芽率,结果:四川彭山夏季成熟的泽泻种子千粒重、含水量、种子净度和发芽率较好.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泽泻种子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