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力低下的聋哑儿童除听力残疾外,因为智商低,接受能力差、行为怪异等,训练起来较正常聋儿童难得多。因此,对待这类聋儿应采取纠正不良行为和听力语言教学双管齐下的方法。1行为纠正 智力低下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行为普遍异常,如突然尖叫、哭闹、蹲墙角、活动过度、无故打人、撞墙、啃手指、咬胳膊等,个别儿童与周围环境不相融。对于这些异常行为,可采取以下方法予以纠正。1.1减少刺激佯装不去注意 也不要提醒他们,以免刺激不良行为的加重和继续,但要注意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弱智聋儿自伤和伤害其他聋儿。同时要多设计一些生动…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 聋儿早期干预的对象是:0—6岁导致耳聋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和2—6岁明确诊断学龄前听力损伤(感觉神经性聋)的儿童。主要面对聋儿听力损伤程度为90 dB以下的学龄前儿童。1995—1999年我们与昆明市17家医院、儿保所建立了聋儿早期干预网络。每一位聋儿填写《聋儿登记表》,形成聋儿档案库。通过每月收集表格,整理分析,掌握178例学龄前聋儿的情况。然后,社区康复部进行走访、信访,分类办理康复事宜,让其聋儿早日进入康复学校验配助听器及耳膜订制,接受听觉语言训练或在学校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训练,这…  相似文献   

3.
沈玉林 《现代康复》1997,1(4):242-243
1聋儿应该接受早期教育 婴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聋儿由于听觉损伤.导致了语言发育上的障碍。而语言发育不良.则直接影响了儿童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妨碍了他同正常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信息的交流一而交往的障碍,使他们从健全人社会中游离出来.形成聋人的次社会圈,产生了同健全人之间的隔阂.听力损伤是一大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省聋儿状况,分析广东省聋儿残疾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提出康复对策。方法采用填写表格、询问病史、听力测试等方法,对广东省1886例聋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岁以前发病占52.7%。感音神经性聋占76.7%,重度以上耳聋占80.8%。致聋因素产前期占20.5%;产期占25%;产后期占44.5%;致聋病因以使用耳毒性药占首位34.1%;遗传性聋居第二位13.1%。造成语言障碍占88.7%。结论降低聋儿发病率,应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期禁用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婚检把关,减少遗传性耳聋的发生。聋儿绝大部分有残余听力,应加强早期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林省聋校学生听力损失的病因及听力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听力测试等方法,对吉林省209名聋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聋儿均为感音神经性聋,极度聋占70.8%,其中33.6%能用语言进行部分交流,65.8%完全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重度聋占23.4%,其中10.2%能正常用语言进行交流,69.4%能用语言进行部分交流,20.4%完全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中重度聋占5.7%,其中16.7%能正常用语言进行交流,83.3%能用语言进行部分交流,无完全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者。先天性聋儿中,遗传因素导致者占22%,母孕期因素导致者占3.0%。后天性聋儿中,应用耳毒性药物导致者占75.5%,遗传因素导致者占4.5%。结论吉林省聋校学生中,先天性耳聋致病首要因素为遗传因素,后天性耳聋致病首要因素为耳毒性药物的错误应用;聋儿语言能力随听力损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对聋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佩戴助听器、早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是使聋儿能够正常交流,融入主流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有残余听力的聋儿配戴了助听器之后,便从此告别了无声世界,进入了有声世界。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有许多共同之处,语言需要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学习。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聋儿1886例临床表现及致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邹建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52-1553
目的 通过调查广东省聋儿状况,分析广东省聋儿残疾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提出康复对策。方法 采用填写表格、询向病史、听力测试等方法,对广东省1886例聋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岁以前发病占52.7%。感音神经性聋占76.7%,重度以上耳聋占80.8%。致聋因素产前期占20.5%;产期占25%;产后期占44.5%;致聋病因以使用耳毒性药占首位34,1%;遗传性聋居第二位13.1%。造成语言障碍占88.7%。结论 降低聋儿发病率,应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期禁用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婚检把关,减少遗传性耳聋的发生。聋儿绝大部分有残余听力,应加强早期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干预。  相似文献   

8.
陈静  刘世喜 《华西医学》2004,19(4):673-674
近年来,在中国,随着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日益重视,借助于VER、OAE、ABR等先进技术,越来越多的聋儿在出牛后便被筛选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生的聋儿约有2~4万人,更有大量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这些聋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止确的听力语言康复,必将严重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能力,最终成为家庭、社会的严重负担,更谈不上为社会贡献力量了。  相似文献   

9.
在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大量实践中,听力学家、语言病理学家、教师、家长在尽力解决聋儿的听和说问题时,创造了许多科学实用的方法,使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具有了中国特色。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是:根据聋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发掘聋儿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党等其他感官代偿功能的作用,教会聋儿听和说,建立聋儿的有声语言体系,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使聋儿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正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启音博士、导航系统、数码助听器的验配、电子耳蜗的植入等先进设备和手段已应用于聋儿康复工作中,但聋儿康复最终还是要立足于语言康复训练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导航-聋儿听觉评估学习系统是依据听力语言残疾实用评定标准及聋儿康复评估标准,运用声学测量分析,小儿言语测听、助听器验配及评估技术,结合幼儿及儿童心理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实现手段,开发的一种儿童专用的听力测试、助听器验配、听觉康复评估及听觉言语学习系统。应用该“系统”在与聋幼儿游戏过程中,轻松、准确地获得评估资料并帮助聋儿完成听觉言语学习。由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处理智能化,是教师及专业人员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与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及对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根据26例语言发育迟缓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就诊情况及听力调查资料,分析高频听力损失和语言频率的关系以及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有影响,只有当高频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波及到语频时,才会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早期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早期确诊,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非常必要,可以大大地减少因感音神经性耳聋所致的语言障碍。结论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引起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避免残余听力障碍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我们将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危儿童,在儿童保健系统开展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可将此类儿童的早期诊断的确诊率、早期配戴助听器和早期开展听觉语言康复的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13.
残余听力检测,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基础工作。本方案通过设计适用于儿童的应答方法,改造测听程序和操作方法,附以正式测听前的适应准备工作,训练聋儿配合检测,从而使原来不便用于聋儿的纯音测听方法得到使用,为更准确、细致、完整地检测聋儿残余听力和助听后听阈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毕慧华 《现代康复》1997,1(2):100-100
残余听力检测,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基础工作。本方案通过设计适用于儿童的应答方法,改造测听程序和操作方法,附以正式测听前的适应准备工作,训练聋儿配合检测,从而使原来不便用于聋儿的纯音测听方法得到使用,为更准确、细致、完整地检测聋儿残余听力和助听后听闻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1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评估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术后的听力、听觉及语言能力及智力情况,初步分析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进展。方法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结果受试者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使用人工耳蜗后对患儿的言语发育具有较大帮助,听觉能力≥80%的聋儿语言能力为三四级的占73%。结论对于8岁及以下进行植入手术、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耳蜗植入患儿,到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1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评估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术后的听力、听觉及语言能力及智能情况,初步分析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进展。方法: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结果:受试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使用人工耳蜗后对患儿的言语发育具有较大帮助,听觉能力≥80%的聋儿语言能力为三四级的占73%。结论:对于8岁及以下进行植入手术、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耳蜗植入患儿,到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王薇 《护理学报》2009,16(23):23-25
目的了解先天性耳聋患儿家长对耳聋知识的认知程度、对聋儿的态度和就医行为状况,以帮助聋儿家长健全知识、建立健康生活的信念、采取积极的就医行为,以帮助聋儿早日健康回归社会。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7名耳聋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耳聋患儿及其家长的一般资料和家长对耳聋康复的认知情况、对聋儿的态度和就医信念、家长配合医疗和就医行为。结果117名耳聋患儿家长对耳聋相关知识回答正确者不足半数,尤其是致聋药物与预防,只有3.4%和4.3%的家长回答正确。就医信念方面:98.3%的家长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理解,90%以上的家长相信医生制定的计划,相信家长在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聋儿的态度:50%以上的家长在得到孩子耳聋确诊后更加疼爱他们,并对未来和预后充满希望和信心,但仍有35.0%的家长曾想过放弃,38.5%的家长不知未来会怎样。配合医疗和就医行为:65.0%的家长能按照医生的布置进行训练,90%以上的家长能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动手能力,但真正接受过专业康复训练,且康复训练方法正确者不足50%。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防聋知识的广泛宣传,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群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新生儿要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家长要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康复训练、对聋儿的态度不能强压、逼迫,使每一位聋儿早日健康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1聋儿具备学习口语的基本条件正常儿童掌握口语主要依靠听觉、视觉和运动觉3方面的综合运用 ,其中听觉起着关键作用。聋儿虽然有听力障碍 ,但大部分聋儿具有学习有声语言的基本条件 :(1)绝大多数聋儿发音器官比较完善。(2)一般的聋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 ,通过借助助听放大设备 ,可以有效地学习和理解有声语言。(3)教师可以借助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对其进行语言训练。(4)心理学研究证明 ,3~7岁是聋儿学习掌握有声语言的重要时期 ,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应从这时抓起。2运用多种方法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2.1强化聋儿的发…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导航—聋儿听觉评估学习系统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喜斌  梁巍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80-3180
计算机导航-聋儿听觉评估学习系统是依据听力语言残疾实用评定标准及聋儿康复评估标准,运用声学测量分析,小儿言语测听,的器验配及评估技术,结合幼儿及儿童心理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实现手段,开发的一种儿童专用的听力测试,助听器验配,听觉康复评估及听觉言语学习系统,应用该“系统”在与聋幼儿游戏过程中,轻松,准确地获得评估资料并帮助聋儿完成听觉言语学习,由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处理智能化,是教师及专业人员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20.
1聋儿应该接受旱期教育婴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聋儿由于听觉损伤,导致了语言发育上的障碍。而语言发育不良,则直接影响了儿童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妨碍了他同正常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信息的交流。而交往的障碍,使他们从健全人社会中游离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