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院6年来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热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的发热原因与肝功能、脾功能亢进情况进行分类。[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热患者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占83.58%;其中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性发热原因的62.5%,占所有发热原因的52.23%;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占感染性发热原因的16.07%。肝功能越差,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越高。[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容易出现发热,多以感染性发热,特别是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次之。肝功能越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g/L、腹水蛋白含量越低,与发热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冯灏  殷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89-190,193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乙肝患者血清中ANA的表达及其与肝功能、HBVDNA的关系。方法对35例乙肝携带1患者、192例慢性乙肝患者,3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中的ANA、肝功能、HBVDN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NA在乙肝携带、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呈进行性升高趋势。2.192例患者中ANA阳性者共29例占15.10%,29例ANA阳性患者的ALT、TBil、ALB及HBVDNA较163例ANA阴性患者的均有升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与乙肝患者的病程相关,并与HBVDNA复制水平及肝功能损伤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器官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对短期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HBV相关ACLF器官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HBV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器官衰竭的危险因素。记录研究组3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占比分别为46.67%、65.56%、58.89%、35.56%、41.11%,高于对照组的24.44%、42.22%、35.56%、11.11%、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是HBV患者ACLF器官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有53例(58.89%)预后良好,有37例(41.11%)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的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患者ACLF器官衰竭的发生与年龄、病程、肝功能分级、乙肝肝硬化有关,通过建立危险因素模型,有利于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二者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为后期评估、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提供新的标志物。[方法]将入选本院收治的8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乙肝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接收的80例未发生肝硬化的乙肝患者设为对照组;参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情况。检测入选患者血清vWF水平、血清TLR2、TLR4表达,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LRs(TLR2、TLR4)、vWF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患者TLR2、TLR4、vW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经评估肝功能A级、B级、C级患者分别有34例、31例、22例;肝功能B级、C级者血清TLR2、TLR4、vWF表达高于肝功能A级者,且肝功能C级者血清TLR2、TLR4、vWF表达高于肝功能B级者(P<0.001);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LR2、TLR4、vWF表达与肝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非感染性腹水细菌移位(BT)的发生、转归及短期预后.方法 在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细菌通用引物.对87例肝硬化伴非感染性腹水患者的腹水和血清进行PCR扩增,检测细菌DNA作为BT的分子标志,细菌DNA阳性者通过核苷酸测序进一步鉴别细菌的种属.6个月后随访了解临床转归,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腹水细菌DNA复查.结果 87例肝硬化患者腹水细菌DNA阳性33例.血清细菌DNA阳性12例.腹水和血清中的细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同一患者腹水和血清的细菌鉴定结果一致且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6个月后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检测结果较入组时呈现动态变化.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BT.结论 非感染性腹水BT在肝硬化患者体内是一个动态过程,可能形成感染或被机体清除.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BT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硬化的病因组成情况,为肝硬化的合理防治提供一些线索。方法 按照感染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药物性和环境因素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原因不明肝病对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80例肝硬化患者中,病因仍以感染性疾病,以HBV、HCV感染最常见,单纯HBV感染占64.8%,单纯HCV感染占5.3%,HBV和(或)HCV合并其他病因占10.3%。单纯HBV感染引起肝硬化的组成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的比例较高,其中酒精性肝病占6.7%,自身免疫性肝病占6.2%。结论 感染性肝病诊断和治疗逐渐规范化的同时,应注重非病毒性肝病的诊治,以减少越来越常见的非病毒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特点。方法 87例肝硬化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硬化36例(酒精组)、乙肝肝硬化51例(乙肝组),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11例。根据肝功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血清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T3、FT3、TT4和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酒精组亦低于乙肝组(P均〈0.05)。酒精组随着肝功能分级升高,FT3和FT4逐渐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为突出,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肝功能损伤程度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发热原因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疾病谱及临床特点,为FUO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FUO 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FUO的疾病谱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 157例FUO患者中,确定发热原因140例,确诊率89.17%(140/157)。FUO的疾病谱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感染性发热79例(50.32%),结缔组织病29例(18.47%),肿瘤18例(11.46%),其他14例(8.92%)。最常见感染性发热病因前3位依次为布鲁菌病、结核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以成人Still病最常见,多见于女性;肿瘤以淋巴瘤、白血病为主,多见于≥50岁患者。结论 FUO疾病谱仍以感染性发热为主,特别是布鲁菌病和结核呈上升趋势。非感染性发热主要为成人Still病和肿瘤。  相似文献   

9.
探讨胸腺素α1治疗活动性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21例乙肝后肝硬化在保肝对症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胸腺素α11.6毫克皮下注射,每日一次;14天后改为每周3次;自第5周起,每周2次,总疗程为26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21例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有72.2%的患者ALT恢复正常;40%的患者HBeAg阴转;35.3%的患者HBV DNA阴转;肝纤维化三项指标(HA、LN、Ⅳ-C)有不同程度下降,以HA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胸腺素α1治疗活动性乙肝后肝硬化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抗肝纤维化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蓝常明 《内科》2014,(6):700-7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诊断标准的49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等。结果 49例患者以肝病症状为主,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者较少;治疗上以休息、饮食控制、营养支持、抗病毒、保肝及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酌情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本组4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35例(占71.4%)肝功能逐渐好转、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自动出院5例(占10.2%),转上级医院治疗4例(占8.2%),死亡5例(占10.2%),死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者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者2例、肝性脑病1例。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后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血糖水平均能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近10多年来,许多学者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低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并认为低瓦与肝硬化失代偿程度和并发症、肝功能异常程度有关[1,2]。本文对65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用放射免疫方法对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进行了测定,报告如下。1对象肝硬化患者65例,男60例,女5例。年龄32岁一83岁,平均53岁。肝炎后肝硬化46例(其中包括乙肝36例、丙肝5例、血吸虫肝病伴乙肝5例),血吸虫肝纤维化11例,原因不明肝硬化8例。肝功能正常16例,肝炎活动49例,并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原因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HBVDNA水平、HBV变异情况和HBV变异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随访检测;术后肝功能和HBVDNA水平出现异常变化时,做肝脏组织活检。所有患者常规术后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2004年4月-2005年12月2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我院进行了肝移植治疗,其中12例为乙肝肝硬化,8例为乙肝慢重肝合并急性肝衰,术后3例死于移植肝无功能,3例失访,14例随访了60-84个月不等,术后1年内,有6例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变异,其中3例病理证实乙肝复发,且均为乙肝慢重肝合并急性肝衰患者,2例术前HBVDNA分别为〉10^2copies/mL、〉10^6 copies/mL,另外3例乙肝肝硬化仅仅表现乙肝病毒变异,无肝炎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接受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者,病毒变异是乙肝复发的主要原因,慢重肝合并急性肝衰、术前HBVDNA阳性的病人,随访时应该特别注意术后乙肝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随乙型肝炎病情进展变化情况,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对照组20例,乙型肝炎组25例,乙肝肝硬化组90例患者应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计算NLR,对比分析3组间NLR水平差异。采用Child-Pugh评分系统对乙肝肝硬化组90例患者进行分级,且分析NLR水平同Child-Pugh评分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具有更低水平的NLR(P0.05);2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随着肝脏纤维化及损伤程度加重,NLR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3线性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会随NLR的升高而降低,NLR水平同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NLR水平同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病理进程密切相关,伴随乙型肝炎的进展,NLR水平显著降低;NLR是Child-Pugh评分的预测因子,其水平与乙肝肝硬化和肝功能损伤程度负相关,可辅助预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情况,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31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取活检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分析不同程度肝硬化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特点。[结果]310例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为100%,且呈多样性,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与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341,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胃黏膜病变,病理改变均以萎缩性胃炎为主,肝硬化病情越重胃黏膜病变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乙肝肝硬化发生HBV YMDD自然变异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情况下,乙肝病毒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几率及对肝硬化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106例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乙肝肝硬化病例,检测其YMDD变异,乙肝病毒载量,HBVM,肝功;根据YMDD变异情况,分为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检出YMDD自然变异株者28例(26.41%),发生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比较,在性别、HBeAg、病毒载量方面未显示有差异性,而肝功能指标中ALT及AST高,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存在着HBV YMDD自然变异株,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肝内炎症稍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感染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和琼脂纸片扩散法对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药物敏感(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90例患者中,病原菌阳性患者51例,阳性率为10.41%,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8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2.0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败血症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耐药性,革兰阴性菌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7/9,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耐药率最高,达2/3.结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目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耐药性,因此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败血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要进行动态监测,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近4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3—2016年间我院收治的426例UGI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平均年龄(54.1±17.1)岁,男女比例2.98∶1。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占比依次为24.9%、31.7%、43.4%。(2)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住院患者UGIB常见病因,分别占67.4%、21.4%、3.8%,2015—2016年较2013—2014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比下降,急性胃黏膜病变占比上升(均P0.05)。(3)胃溃疡以中老年为主(84.3%),十二指肠溃疡以青年组居多(43.6%)(P0.0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中老年为主(94.5%)(P0.01),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以老年人为多见(81.3%、80.0%)(P0.01)。(4)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137例(48.6%),39例(13.8%)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抗凝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Hp感染并NSAIDs服用者7例(2.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因以肝硬化为主(98.9%),其中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占40.0%,主要以中年患者多见(66.7%)(P0.01)。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中有口服NSAIDs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6例(37.5%)。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病因也以乙肝后肝硬化为主(75.0%)。结论:UGIB以消化性溃疡为首要病因,近2年来静脉曲张总占比下降,急性胃黏膜病变占比上升。肝硬化、Hp感染、NSAIDs、抗凝剂、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为UGIB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共收集9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评价患者护理后的肝功能与血糖指标,统计并发症,并调查满意度。结果 (1)护理后,干预组肝功能指标与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并发症分析,干预组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为14.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满意度评分为(92.7±5.91)分,对照组为(87.5±5.38)分(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发热患者肝肾功能与菌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27例老年发热患者入院急诊时肝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组合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发热患者菌血症比例占9.41%,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C反应蛋白(CRP)、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白蛋白降低是菌血症的危险因素.AST重要性最大.结论 入院时肝功能检查有助于预测老年发热患者患菌血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武汉协和医院354例肝硬化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及发病时间是否存在时间规律性,为进一步防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35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时间规律性。[结果]本组患者男206例,占58.19%;女148例,占41.81%;发病年龄51~60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见,占45.19%;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门静脉高压(96.61%);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40.11%)。肝硬化的总体发病时间以3月份最多。[结论]肝硬化存在3月份发病率上升的时间规律性,乙肝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防治病毒性肝炎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手段。积极防治肝硬化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延长患者生命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