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评价病例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49例,试验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剂40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400 mg,1次/d,疗程均为7~14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0%和79.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3%和77.8%,两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和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用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两组共92例,奠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各46例。结果莫西沙星临床总有效率75.00%。左氧氟沙星为75.7%;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67%和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7.4%。结论 结果表明莫西沙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序安全性. [方法]80例下呼吸道感染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进行治疗,评估其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口干、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头晕、头痛,光敏、嗜睡等.[结果]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不良反应分别为7.31%(3/41)和12.82%(5/39).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400 mg是一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9)
目的探讨治疗呼吸道感染使用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治疗的成本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14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48例、B组52例、C组46例,A组患者使用氧氟沙星治疗,B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成本、成本效果比、敏感度。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A组的81.25%与C组的89.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7,P<0.05);B组治疗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96、3.07,均低于A与C组,C组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最高,分别为9.59、55.20;敏感度分析中,B组治疗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46、2.76,均低于A与C组,C组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最高,分别为8.63、49.68。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有效率高、成本低,是较经济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30mg/(kg.d),2次/d;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片,400mg/d,1次/d,治疗时间为7~14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管翊冰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9):51-51
目的:为了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郑州某医院治疗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共计54例用药资料。结果:莫西沙星组肺结核耐药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显效者23例,治疗有效者3例,治疗失败者1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结果为92.6%,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成人支原体肺炎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3.21±1.02)天,3天内退热例数为20例,退热率为83.33%,病情恢复为(2.37±1.12)天,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5.17±3.43)天,住院时间为(7.02±5.3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药物对成人支原体肺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不仅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而且还可以引起女性阴道炎、盆腔炎、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早产及男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日益增多,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多;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支原体的耐药菌株也日益增多。因此,对本院门诊295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小露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4):124-124
目的:将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皮肤细菌感染的疗效进行对比,探究其是否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无合并症的皮肤细菌感染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治疗期间每日服用一次莫西沙星400mg;第二组在治疗期间每日服用两次左氧氟沙星200mg.在治疗期间(7d-14d)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及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的效果,最后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的第1天,第一组组与第二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85.7%;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2.8%,90.47%;在治疗后第7天第一组与第二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88.0%;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5.2%,92.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16.7%,两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皮肤细菌感染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用于慢阻肺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慢阻肺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1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效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07年8月尿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并作细菌药敏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致病菌69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5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23株)、肠球菌属(85株);ESBLs确证试验结果:258株大肠埃希菌中有72株产ESBLs酶,产酶率为27.9%;2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ESBLs酶,产酶率为2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喹喏酮类、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的敏感率〈30.0%,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82.2%~99.2%;肠球菌属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70.0%;真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高,达27.9%。结论大肠埃希菌仍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往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已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真菌有增加趋势,氟康唑的耐药性增高。临床应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医院内尿路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分离129株尿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同时对G- 杆菌进行ESBLs的检测,对葡萄球菌属做甲氧西林耐药检测,肠球菌属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的筛选. 结果病原菌分布为大肠埃希菌51.16%、金黄色葡萄球菌10.8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5%、肠球菌属占6.20%及假单胞菌属占5.43%;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76%、4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的检出率分别为57.14%、50.00%,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HLAR)肠球菌检出率为50.00%. 结论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医院内尿路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皮肤科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对支原体培养阳性者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222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5.0%,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占91.0%,人型支原体(MH)阳性占2.O%,UU-MH阳性占7.O%,91例UU感染者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宜用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治疗,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绝大多数女性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忽视。支原体可通过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引起输卵管和子宫内膜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不孕。对于辅助生殖技术(ART)失败的女性,应考虑支原体引起内膜容受性改变造成胚胎植入失败的可能。因此,再次行胚胎植入前,可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内膜活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若存在支原体感染,应采用抗生素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再行经阴道超声多普勒(TVS)检测内膜厚度、血流及蠕动波来评估疗效,从而避免辅助生殖的再次失败。此外,支原体感染对辅助生殖失败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现状及体外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袁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08-109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及体外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23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耐药性监测. 结果泌尿系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7.9%;其次为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体外耐药监测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着100%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较严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也相当严重,但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保持100%的敏感性. 结论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由于病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积极送检,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近年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现状.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7至2000年间泌尿系感染检测的1 026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中,G+球菌上升,G-杆菌下降,真菌上升,其中粪肠球菌上升和变形菌属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敏实验结果对以往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诺氟沙星及一代头孢显示较高的耐药性,2000年耐药率>81.6%,对三代头孢、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呈中度耐药,耐药率在42.9%~78.3%,对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呈轻度耐药,耐药率<36.7%. 结论随着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人口老龄化及医院感染等因素的变化,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均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7.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近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338株病原菌进行分析及其药物敏感趋势监测。结果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40.24%;其次为链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2002-2005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0%、42.9%、38.6%、34.9%,呈下降趋势,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逐年增加;ESBLs确证试验结果:9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24株产ESBLs酶,产酶率26.67%;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30.0%,对碳青酶烯类、氨曲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90.0%;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较高,〉80.0%。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有增加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氨曲南是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