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护理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焦虑、血压低于90/60mmHg(1kPa=7.5mmHg)、发病到溶栓治疗间隔少于6h、心肌下壁梗死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相关护理指标的观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陈新霞  谢华 《护理与康复》2016,15(2):141-143
总结38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心理护理、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对各种抢救仪器熟练使用,快速正确给药。36例治愈出院,2例患者左主干病变95%狭窄伴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击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及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均顺利完成PCI手术。结论:培养训练有素的心导管护理人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对于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的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刘晓蓉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9):1002-100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再灌注并发症之一,其中部分RA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因此加强对RA的护理及急诊处理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初步探讨RA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组男27例,女8例,39~91岁,平均67±12岁,其中广泛前壁梗死13例,下壁梗死17例,下壁 右室梗死5例,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8例,室性早搏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静止 交界性逸搏心律20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3例。符合WHO制订的A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杰  陈天铎 《急诊医学》1996,5(4):204-207
对采用溶栓治疗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进行Holter监测,以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过程和特点。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为100%,但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只发生于前者,其发生率为76.2%;前者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42.9^,显著比后者的12.5%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再灌注后的最初8h内发生较频繁,而后者无此现象。作  相似文献   

7.
对采用溶栓治疗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进行Holter监测,以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过程和特点。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为100%;但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只发生于前者,其发生率为76.2%;前者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42.9%,显著比后者的12.5%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再灌注后的最初8h内发生较频繁,而后者无此现象。作者认为,RA的发生与心肌缺血时间无关,AIVR及一过性窦缓分别为预示再灌注和下壁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室性RA呈良性经过,不必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个别患者仍应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8.
龙家玲 《全科护理》2012,(5):422-423
对7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的18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给予休息、饮食、心理、吸氧、心电监护等护理措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18例病人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护理,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1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是否出现RA分为RA组和NRA组,对比观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达峰值时间、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性死亡、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比较术后第30天的两组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RA组PCI时间窗显著早于NR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与NRA组比较,RA组有较高的ST段回落幅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术后第30天时RA组具有较低的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及较高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就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溶栓治疗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58例,由于发现及时、处理正确,除1例死亡外,57例心律失常均得到控制.护理上应做到:溶栓后备齐抢救设备,患者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S-T段、Q-T间期变化,直至S-T段、Q-T间期恢复正常为止.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致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慧仙  倪艳 《护理与康复》2004,3(5):332-333
早期静脉溶栓重建血供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dial infarction,AMI)缩小梗死范围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再灌注心律失常(peperfusion arrithymia,RA)是静脉溶栓冠脉再通指标之一,它又是挽救可逆性损伤心肌敏感指标,发生率高,有文献报道RA的发生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12.
溶栓疗法是80年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大进展。早期溶栓治疗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颈后的重要方法。随着AMI溶栓沿疗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判溶栓后出现的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可能是造成患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1992年12月至1996年12月对符合溶栓指征的AMI 39例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25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占6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1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24例(73.8%)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69例(55.6%)为室性心律失常,7例(5.6%)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6例(29%)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1例(41.1%)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且均发生在下/后壁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引起警惕。加速性室性自主 心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予示再灌注的较可靠的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12 4例 (73 8%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其中 69例 (5 5 6% )为室性心律失常 ,7例(5 6% )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 6例 (2 9% )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5 1例 (4 1 1% )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 ,且均发生在下 /后壁梗死患者。结论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应引起警惕。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予示再灌注的较可靠的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判断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之一。我院在1994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中,9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58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本文就临床特征进行分析。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8例AMI患者具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81例,女17例,平均63.6(43~75)岁。溶栓开始距缺血性胸痛症状发作时间平均5.8(0.5~6.5)h。AMI按1979年WHO的有关标准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广泛…  相似文献   

16.
1 概况1.1 定义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operfusion evtyrniia RA)是指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在短暂时间内闭塞 ,血流中断 ,后因自然开放或药物作用、机械性再通等 ,使血流重新灌注心肌而发生新的生理生化改变造成的心律失常 ,是并发症。1.2 概念 于 1935年由 Tlnnant XIZ和 Wggers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此心律失常与动脉再灌注有关。 1943年 Harris和 Rojas首先发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可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自然发病率(冠脉自身痉挛缓解、栓溶 )不清。治疗后再通的 RA理论上应是发生率与自然发生率要高得多 ,但尚无确切报告。溶栓、抗凝在临床…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 ,使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国内外研究表明 ,再灌注后重新获氧的心肌受到活跃的氧代谢物的额外损伤即再灌注损伤[1] ,主要表现在心肌细胞的死亡、微血管的损伤、心肌顿抑及再灌注心律失常[2 ] 。本文旨在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特点、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及与一般心律失常的区别。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自解放军二一一医院心内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急诊科于 1994~ 1999年住院的AMI病人 118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W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12 h内)并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622例(溶栓治疗103例,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19例),观察组(228例)于入院诊断明确后及再灌注治疗期间静脉或口服应用予艾司洛尔,对照组(394例)再灌注前或再灌注时不应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其他治疗同观察组,比较2组再灌注时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再灌注时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加速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艾司洛尔(OR=2.343,95%CI:0.998~3.247,P=0.035)是再灌注过程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87,95%CI:1.006~4.034,P=0.009).结论:超短效8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保护作用,安全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中部分RA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胺碘酮是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常用药,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我院近几年采用胺碘酮静脉应用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R、QTc以及QTd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R、QTc及QT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HR、QTc与QTd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