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脑外伤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常会有兴奋躁动、毁物等行为,为防止意外,临床上常使用一些保护性约束带,但效果均不理想.为此我科于2007年4月在曹新妹[1]设计保护衣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癫痫及颅脑外伤患者常有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等异常行为,为防止意外发生,需用保护性约束带或约束衣限制患者活动。传统约束带或约束衣影响测量体温、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等临床操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多功能约束衣,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制作:选用质韧、柔软的纯棉布若干及手术衣1  相似文献   

3.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约束中潜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石惠珍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981-983
目的 正确、规范地对精神病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以切实保护患者、患者家属及护士的合法权益。方法 对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可能会发生的差错、容易产生的医患纠纷进行分析。结果 提出进一步健全保护性约束制度,强化管理,在保护患者安全的同时,强调精神科护士也要实行各个方面的自我保护。结论 制定相对统一的保护性约束制度,规范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行为,使精神科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既有章可循,又责任分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结构式风险评估在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中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验性评估进行临床判断,对高危患者采用常规保护性约束;试验组患者采用结构式风险评估进行临床判断,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暴力攻击行为事件的发生率、约束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P0.01或P0.05)。结论结构式风险评估能够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暴力攻击行为事件的发生,减少了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值得在精神科护理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1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呈正相关,即对约束知识了解越多,越能适当地实施约束行为;约束态度得分越高,则越可恰当地使用保护性约束。结论护士应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转变服务观念,规范护理行为,才能更好地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自杀自伤、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精神科患者,临床上常使用约束保护带,但现有的约束保护带容易造成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拉伤或脱位,而且松紧不好把握.过紧容易压迫肢体神经血管、造成皮肤损伤,过松会被患者挣脱,不仅达不到约束目的,而且挣脱后约束带成为患者自杀自伤的危险工具,造成临床重大安全隐患.再则患者和家属对现有的约束带的使用从心理上感觉不被尊重,不愿接受.为克服现有约束技术的不足,笔者自行设计一种多功能约束保护衣,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的住院人数逐年增加,而老年住院患者常常会进行侵入性治疗措施,如胃管、尿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等置入。医护人员为了防止非计划拔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多会采用身体约束、制动,以限制患者身体自由活动。但这些医疗上的保护性身体约束及制动方式,对老年患者同样是一种危险行为,会造成身体机能、认知功能等损害,也会带来心理、社会方面的负性结果。临床上应积极寻找新的替代方法,将保护性约束作为最后的使用手段。  相似文献   

8.
胡国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803-6803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也称行为约束治疗,其实质是限制患者的行为自由,以保障患者和其他的安全,防止公共财物受到损坏,并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非常见,据统计,住院期间约42.6%的精神病患者曾被保护性约束。但在保护带使用过程中常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本文对我科住院精神疾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后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人体约束衣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在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中符合保护性约束指征的200例精神障碍患者,使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约束衣进行约束,观察约束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调查患者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在保护性约束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血液循环障碍3例(1.50%)、自伤3例(1.50%)%、他伤4例(2.00%)、皮肤擦伤5例(2.50%)、自行挣脱约束用具7例(3.50%)、暴力攻击13例(6.50%),无肢体肿胀发生。在满意度调查中71.00%的患者能接受这种约束用具,76.50%的患者感觉穿着舒适,83.50%的患者表示能满足自由活动的需求,76.00%的患者感到安全,对人体约束衣的总体满意度为83.00%。结论人体约束衣制作简单、穿着舒适,患者依从性高,约束效果良好,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医疗护理方法,对于精神病人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然而由于保护性约束是一种违背精神病病人本人当时意愿的强制性护理方法,限制了病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病人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家属对保护性约束也不甚理解,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会,以至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如何规范对精神病病人的保护性约束,成为精神科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保护性约束的现状、约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要求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约束是暂时限制患者活动的强制性护理行为,初衷是保护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社会在进步,人性化护理要求在提高,保护性约束作为护理手段,暴露出诸多问题,近年来也有研究证实,身体约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负性结果,不恰当使用身体约束甚至导致被约束者死亡[1]。本次研究对ICU患者开展集束化改良策略前后约束床日率、非计划拔管率、约束相关不良事件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研究,探讨集束化改良策略对于ICU病人约束床日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精神科男女病区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情况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期间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男患者66例,女患者104例,根据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约束总时间分别为1351小时和3805小时,保护的总人次分别为134人次和583人次,男女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次数、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男女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严格落实精神卫生法,分别对男女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并对保护性约束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防止保护性约束滥用,降低住院男女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促进患者舒适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后家属的心理反应。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保护性约束心理反应进行调查。结果:74.00%的家属对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21.00%的家属持不理解态度;19.00%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是不人道的,是在惩罚患者;37.00%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会更刺激患者不健康的心理,会加重病情;17%的家属害怕患者受到意外伤害;36.00%的家属担心患者在保护期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79.50%的家属认为约束患者必须要征得家属同意。结论: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常用的一项行为治疗,但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前要对患者或家属做到知情告知,严格掌握应用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并取得其理解,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现状及原因,旨在为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7—2019年每年的1—6月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情况,并分析其使用原因.结果 纳入分析的8035例精神疾病患者中,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2575例...  相似文献   

15.
邓泽英  杨静 《全科护理》2012,10(6):556-55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与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2名精神科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对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得分为26.41分±2.78分,行为得分为30.41分±2.31分。[结论]精神科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呈中性态度,能比较恰当地使用保护性约束。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护理意外拔管事件,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及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我院在神经外科无陪护ICU对有拔管危险的患者使用自行研制的手一腕一体保护性约束带,并与传统的腕部约束带配合使用,同时应用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签字书,临床运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约束就是用保护带将精神病患固定在病床上,限制其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精神病患因精神症状所致,常可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逃走等行为。为了确保患生命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经常对患采取保护性约束。由于保护性约束是一种违背精神病患本人当时意愿的强制性护理方法,患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尤其在约束严重冲动而体格强壮的患时,不可避免的会有约束与反约束的激烈行为。但是,患家属对保护性约束往往不理解,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的误会。因此在实施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患和护士可能受到伤害;患家属对采用保护性约束不满,以致产生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障碍女性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女性重性精神障碍患者846例,统计保护性约束例数,并调查保护性约束患者年龄、病程、既往约束经历等;使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保护性约束患者415例,占比49.05%;保护性约束患者约束平均次数为(3.28±1.14)次,每次约束平均时间(8.62±2.31)h;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5岁、病程≤5年、精神分裂症、复发次数≤2次、内向、有既往约束经历、有攻击行为、有出走行为、有消极言行及治疗依从性差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构成比显著高于年龄35岁、病程5年、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其他疾病、复发次数2次、外向、无既往约束经历、无攻击行为、无出走行为、无消极言行及治疗依从性优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保护性约束因素中由大至小依次为有攻击行为(OR=11.864)、有出走行为(OR=10.214)、有既往约束经历(OR=9.814)、治疗依从性差(OR=8.025)、精神分裂症(OR=7.033)、有消极言行(OR=6.816)、病程≤5年(OR=6.624)、年龄≤35岁(OR=4.258)、复发次数≤2次(OR=1.012)。结论:重性精神障碍女性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比例较高,约束时间长,有攻击行为、有出走行为、有既往约束经历、治疗依从性差、精神分裂症、有消极言行患者是保护性约束实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约束管理,观察组实施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约束质量、约束文件书写质量、躁动/约束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镇静躁动评分、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可改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约束质量,减少躁动/约束相关不良事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同时能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护士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心理体验,为规范保护性约束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11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影响因素3个主题。结论:临床工作中精神科护士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多感压力大,为确保患者及周边环境安全,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常过多依赖。护理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循证指南,规范保护性约束的合理使用,鼓励护士积极寻找其他方法替代,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