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病难治     
东汉时的针灸家郭玉是四川广汉县人,他精通脉诊,擅长针术,担任朝廷太医丞的职务。有趣的是,贫困的百姓生了病,请他一治就好,而达官贵人找他看病,却往往收效甚微。 这使汉和帝刘肇难以理解。因而,他就叫贵人们穿上破衣服,住进穷人的住宅,再去请郭玉治病。谁知,郭玉治这些“穷人”的病,竟然治一个好一个。为此,汉和帝就把贵人装穷人的事告诉郭玉。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郭玉回答说:“针灸治疗要掌  相似文献   

2.
郭玉是东汉时期一位技艺精湛的医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县)人,东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曾任太医丞。那时,他曾提出医生治病有“四难”。据《后汉书·方术传》记载,郭玉自幼师事程高,而程高又师事涪翁,因而郭玉是涪翁的再传弟子。 涪翁是四川涪水边一位  相似文献   

3.
御医的由来     
岐黄 《现代养生》2014,(22):29-29
"快传御医……!"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桥段,那么,你知道御医是怎样一个职位?御医主要负责给哪些人看病?御医是怎样来的?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看看下面关于御医的介绍:古代皇家享有的特权医疗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御医。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因此,御医(太医),是  相似文献   

4.
《健康大视野》2010,(1):125-125
相传在我国东汉时期有一针灸名家称为郭玉,其人有仁爱之心,不骄傲自大。即便是贫贱的老百姓或是受役使的奴仆,他也一定尽心尽力予以治疗。但是,治疗那些达官贵人的病,却往往不能收效。因而,汉和帝就令贵人穿上破旧的衣服,改变住处,像老百姓一样,再请郭玉治疗。这样,一针就会见效。于是,汉和帝召来郭玉,追问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5.
御医的由来     
“快传御医……!”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桥段,那么,你知道御医是怎样一个职位?御医主要负责给哪些人看病?御医是怎样来的?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看看下面关于御医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据传,御医为后妃公主看病,就是用一根细丝线一端缚在病人的手腕上,另一端交给跪在外室的御医手中,御医就根据丝线上传出的信息诊脉判断病症。一次,皇帝要御医进宫看病,御医不敢多问,心想可能又是哪位娘娘,先讨个吉利再说吧,于是在细丝线上诊了一会脉后,喜形于色地说:“启禀万岁,是喜脉”皇帝一听勃然大怒,命太监带御医去看丝线的另一端,原来皇帝想试试御医的本领,丝线的另一端竟系在一只凳脚上,御医看了大吃一惊,险些晕倒,但他定了一下神,然后面带微笑搬起凳子仔细察看了一遍后说:“如能劈开凳脚一看便知分晓。”  相似文献   

7.
御医与太医院御医的由来古代统治者享有的特权医疗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御医。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御医究竟产生于何时,如今很难说得清楚。不过,医生最早的确是出现在朝庭皇(王)宫里的。虽然民间最早也有医生的身影,但是,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证实,民间的医生最早并不叫做医生,而是叫做祭祀,或叫巫祀。开始多为部落首领兼任,他(她)们主要负责部落或宗族的祭祀,被民间视为有特别"法术"、  相似文献   

8.
郑延芬 《医药与保健》2008,16(11):41-41
传说。清朝太后慈禧在朝事繁忙之余常感头晕、疲乏,御医们以人参汤和高粱厚味为她进补。谁知太后的头晕越补越重.且伴有胸脘胀闷.不思饮食.动辄发怒.御医们束手无策.只好张榜求医。  相似文献   

9.
唐胤宗即位初年,一日,柳太后突然昏迷脉沉,牙关紧闭,御医一筹莫展。胤宗立即传旨,令满朝文武百官献方献策,众官员也勉为其难。曾读过医书的唐胤宗在苦思中忽然想起,古代医家在医书中曾有黄芪益元气和黄芪汤气疗法甚佳的记载,便对御医说:太后既然口噤不能服药,可否用黄芪煮汤,用汤气进行熏疗,药从皮肤而入,或许可救。御医不敢怠慢,赶忙煮黄芪汤数斛,置于太后床下。不多时,卧房中汤气腾腾,黄芪之气满室弥漫。一天  相似文献   

10.
《健康必读》2007,(7):39-40
各朝各代都有关于宫中医事的记载,这些事件的主角就是那些给帝王治病的御医们。御医们所流传下来的那些令人称奇的医方,以及在保健养生方面的中医之道,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凡是想找中医看病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的。因为赵老是闻名中外的紫禁城中三代御医的后裔,又是我国著名的温热病专家、内科专家。他行医50多年,抢救了许许多多垂危的生命。 从赵老高祖那一代起,到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御医,其中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甄嫘传》的热播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剧中的“温太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精湛的医术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古代的宫廷御医是怎样遴选的?他们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除了御医外,民间医生又是怎样学习呢?答案就在众多古文献的记载中。  相似文献   

13.
咳嗽虽为常见疾病,但治疗起来并非易事,故古人有“诸病好愈,咳嗽难疗”之叹。据明代文献记载,宋代宣和年间,有一贵妃病咳嗽,请御医李姓者诊治,李御医倾其平生所学,用尽各种办法,贵妃的咳嗽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面目浮肿如盘。一日宋徽宗召见此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养生》2012,(15):2
日前,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场"养血热潮",许多冠心病、脑中风和三高症的老人,他们确信这个"养血热潮"是救治心脑血管病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这是"中国心脑血管病之父",8代御医传人,连汝安教授用60年临床总结出来的"真理",那么"养血"真的能根治心脑,不复发吗?带着疑问,我们采访当事人——连汝安专家。一、连汝安是谁?问:各大媒体说您是御医后代,世代中医,真的如此吗?连教授:确实如此,我祖先是明代御医连成玉,我是第8代传人,连家自古是中医世家,至今有400多年。  相似文献   

15.
在唐胤宗继位初年。有一天,柳太后突然昏迷不醒,牙关紧闭。文武百官一筹莫展,胤宗十分焦急,冥思苦想中忽然想起医书上黄芪有益气之功和黄芪汤气疗法的记载。便对御医说:“太后既然口噤不能服药,宜把黄芪煮汤,用汤气治疗,药入皮肤,可望治好。”御医听后急忙煮黄芪汤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高老太降糖贴、慕容氏糖贴、丁三怪拔喘膏、平老太降压贴等大量虚假广告产品,通过包装神医、虚假广告,向消费者兜售药品。一位自称是御医世家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高老太;一位自称是慕容家族第八代传人——慕容康;而另一位平老太来头更大,号称清朝御医平秋鹤第十三代传人。  相似文献   

17.
翻开厚厚的《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可以看到如下条目:爱新觉罗·鹦烈,满族,辽宁清原人,系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之后裔, 其家族系世袭清朝御医…为了找到这位中国当代名医,本文作者专程来到辽宁省清原县城,几经周折后终于在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中拜访到了这位伪满时期末代皇帝的御医爱新觉罗·鹦  相似文献   

18.
“痛哭疗病”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乡试又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症。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迫不得已便请来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是良好的祛疾去病名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自汉以后,该方大受医者的推崇,至明清时代,它已成为御医们推荐给帝王、皇后食用的上好药膳。清嘉庆帝华妃候桂氏,长期情志不达,造成肝郁化火,耗伤阴津,气血不足,御医根据其病症,连续奏请嘉庆皇帝给“华妃娘娘上炒当归黄芪煮瘦羊肉”。此即由张氏的当归  相似文献   

20.
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魏征四处求医.但效果甚微。这事不知怎的让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仔细地望、闻、问、切后,处方川贝、杏仁、陈皮、法夏等味中药。可老夫人只喝了一小口药汁.就连声说药汁太苦。难以下咽。不肯再喝.魏征也没办法,只好百般劝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