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制备卡托普利脉冲微丸及氢氯噻嗪缓释微丸,考察制剂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时控爆破系统原理,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通过调节脉冲微丸溶胀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用量及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及熟化处理时间等因素,考查微丸释放度影响因素。结果脉冲微丸以L-HPC为溶胀层,Surelease为控释层,分别增重为16.20%和22.84%;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为水分散体固含物量的5.52%,体外释放时滞约为5h;缓释微丸以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缓释层增重为10%,致孔剂乳糖用量为1.5%(聚合物的1.5%);后处理时间为12h;两主药体外释放过程均接近一级。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复方脉冲缓释微丸符合脉冲释放制剂要求,外观光滑圆整,衣膜致密,工艺操作简便、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12h烟酸缓释微丸并考察其释放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烟酸载药素丸,以Surelease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进行流化床包衣。单因素考察不同包衣增重、致孔剂及其用量、不同pH释放介质及工艺参数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烟酸素丸圆整度良好,20~40目素丸收率约80%;包衣增重和致孔剂是影响释放的重要因素,HPMCE5的致孔作用相对较强,不同pH介质中释放有差异,在pH 6.8 PBS中突释明显。结论:模拟人体胃肠道条件下溶出,自制缓释烟酸微丸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运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熔融包衣法对素丸进行隔离包衣,隔离衣材料选用十八醇,流化床包衣法包覆胃溶型丙烯酸树脂NE30D薄膜衣,制备不同隔离及包衣增重的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对药物释放进行考察。结果 HPMC(K4M)、MCC为丸芯材料,十八醇为隔离层,Eudragit N E30D为包衣材料,SDS作为致孔剂。分别选用Eudragit N E30D、十八醇及SDS增重为7%8、%4、%时的包衣微丸,pH 6.8的PBS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该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以乙基纤维素(EC)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包衣材料,制备托吡酯缓释微丸,并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方法 以微丸在1、4和8h的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将包衣增重和致孔剂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缓释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自变量的最优区域为包衣增重5.67% ~ 6.28%,致孔剂比例26.82% ~27.42%,在此区域内任取3点进行验证实验,对比各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值,3批自制样品符合理论释药目标.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托吡酯微丸缓释包衣处方的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水难溶性药物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法制备载药丸芯,Surelease(R)缓释衣及Eudragit(R) L 30D-55肠溶衣制得布地奈德微丸.比较了缓释层中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微丸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 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的释放速率随致孔剂的用量增加而加快,释药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且药物释放速率常数与致孔剂用量成正比关系.相同用量的致孔剂对布地奈德释放的影响为Tween80,SDS>HPMC,Lactose>PVP>PEG400>PEG4000.结论 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致孔剂及其用量对获得适当的释药速率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处方工艺对雷公藤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转篮法,考察不同溶出介质中雷公藤甲素的释放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确定最佳的转速。结果:雷公藤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10%,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2%,以5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释放介质,雷公藤缓释微丸在100r/min的条件下,在2 h、6 h、12h的释放度分别为30%、65%、98%。结论:选择了最佳的处方工艺,使雷公藤缓释微丸的释放度达到了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采用双层包衣法制备双氯芬酸钾延迟缓释微丸,考察释放条件及处方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并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丸的体外释药受介质pH的影响较大,受介质黏度影响较小;内外层包衣增重比例和外层包衣中致孔剂用量可影响释药时滞、释药速度以及最终释药量;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微丸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对包衣材料种类、配比及用量进行选择,建立HPLC法测定包衣微丸体外释放度.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5 μm,200 mm×4.6 mm);流动相: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冰乙酸(40:55: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R))比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R) NE30D)更适合作为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的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5%, HPMC加入量为6%时包衣微丸在不同释放介质(水、pH 1.2盐酸溶液及pH 4.0、pH 6.5、pH 6.8、pH 7.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均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成功地制备了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其体外释药缓慢、持续、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总苷速释微丸,用Eudragit RS 100作为包衣材料,制备芍药总苷缓释微丸。方法 采用mini G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当聚合物包衣增质量为6%,增塑剂用量为10%时,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曲线符合Peppas和Higuchi方程。结论 制备的芍药总苷缓释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以Eudragit RS 30D和Eudragit RL 30D的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制备日服2次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包衣缓释微丸,并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方法 以微丸在1,4,8 h的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将Eudragit RS 30D与 Eudragit RL 30D的比例和包衣增重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缓释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经F2(相似因子)检验,3批自制样品的释药曲线与理论释药曲线基本一致.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酒石酸关托洛尔微丸缓释包衣处方的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