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培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1-307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特异性表现,B超的确诊率为76%,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为84.0%。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时建 《四川医学》2007,28(8):837-838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无特征性表现;B超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团块;CT平扫为含脂肪组织的不均质团块,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有强化,脂肪组织不强化。结论B超具有较高、较准确的诊断价值;CT则具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肪瘤的诊治资料。结果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行B超检查,17例提示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疑诊为肾癌。11例行CT检查,8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5例行KUB+IVP检查,肾盂、肾盏受压变形者7例。本组术前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者17例,其中8例行B超动态观察,严密随访。可疑肾癌者4例。13例行肾切除术。13例行肾切除者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体直径4cm~8cm,8例经随访0.5~3年,一般情况较好,瘤体无明显增大。结论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直径>4cm,外向性膨胀性生长,瘤体增长较快,症状明显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对瘤体<4cm,无明显症状,行B超动态观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0例均行凹和B超检查,部分病例摄腹部平片和(或)静脉尿路造影。结果 肿瘤内脂肪组织是CT、B超诊断的主要依据,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直径15mm)术前误诊为肾癌可能。结论 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CT和B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的影像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全部行CT扫描;其中4例行MRI扫描、10例行B超检查.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大于4cm行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MRI诊断准确率高,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肿瘤直径>4cm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检查确诊率B超为50%(12/24),CT为73.91%(17/23),肾动脉造影100%(12/12);瘤体大于4cm均行手术切除,8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肾下极切除,14例行肾切除术,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以脂肪为主的瘤体,B超检查可列为首选;以血管或平滑肌为主的瘤体,B超、CT均难以鉴别。需作肾动脉造影,尤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本病要掌握手术和保守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本院诊治的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7例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并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果 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8例患者术后经3~75个月的随访,未见脂肪瘤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术前确诊的主要依据.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B超检查79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9/103),CT检查86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6/103),32例行MR检查者28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8/32)。7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肾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其中8例直径小于4 cm者行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肾切除术18例,10例患者临床观察。随访3~36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临床观察患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B超、CT及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主要手段,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理想方法,应从严掌握肾切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准确程度,提高对本病各种影像诊断手段价值的认识。方法对32例RAML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静脉肾盂造影对RAML的确诊率为0.0%,B超的确诊率为65.0%,CT的确诊率为84.6%,MRI的确诊率为85.7%。结论对RAML的诊断静脉肾盂造影(IVP)无特征性;B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和MRI是RAML的较佳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0.
1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时机。方法收集并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自1992—2007年治疗的1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8例均行B超检查,134例行CT检查,60例行MIR检查。行以上影像学检查,确诊率可达95%以上。12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49例,肿瘤剜除62例,肾脏部分切除术15例,手术治疗者均经病理证实。临床观察28例。结果观察者中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最初的37例观察者中,有9例行手术治疗。观察者多数为肿瘤较小者(直径〈4cm)。33例肾破裂出血者,有32例肿瘤直径〉4cm,另一例〈4cm,位于肾一极轮廓之外。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很好手段,三者结合使确诊率明显提高。对于瘤体〉4cm、生长较快或位于肾脏表面向外生长及乏脂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破裂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应积极手术干预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多的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文总结了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占同期肾肿瘤的20.3%)的临床资料。2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切除肿瘤7例,肾切除14例;未行手术5例。通过观察随访,得出:B超和CT是术前诊断此肿瘤的最好手段,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对4cm以下的肿瘤应采取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较为少见。我院1985~1989年收治10例,其中有症状8例,无症状2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2例。本文就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肾孟造影、血管造影、B超及CT等检查方法对诊断的价值和治疗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8例少见而有CT特征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分辨率高,能发现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的脂肪,CT值为-40~-120Hu,比静脉肾盂造影敏感,有特异性,本组7例在术前作出明确的诊断;尤其是伴有结节硬化病者,诊断无困难。本文还结合文献讨论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细胞癌,肾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本组1例主要由平滑肌组成的肾血管肌肉脂肪瘤术前未能作出正确诊断而误为“肾癌”。  相似文献   

1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 ,是比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 ,是术前唯一能够定性诊断的肾肿瘤 [1 ] 。近年来由于B超、CT及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 ,使大多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我院 1986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0例。年龄 2 3~ 6 4岁 ,平均 5 0岁。右侧 9例 ,左侧 5例 ,双侧 1例。伴有腰痛 9例 ,血尿 2例 ,无症状体检 B超发现 4例。 15例均未合并结节硬性化症。全部行 KU B+ IVP检查 ,8例出现肾盂、肾盏移位征象 ,7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肾破裂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破裂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患者急性发病,B超及CT证实有肾周出血,同时发现肾脏肿瘤,肿瘤内可见脂肪密度,最终行开放手术治疗.1例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证实左肾被膜下积液,逆行造影检查见左侧肾盂中上盏处有少量造影剂溢出,行患肾双J管置入术,4周后复查被膜下积液完全吸收.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引起自发性肾破裂最常见的病因,B超及CT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治疗主要根据原发病的诊断及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年龄在(1~14)岁的小儿行影像学检查,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U),4例经皮肾穿刺造影,2例行逆行肾盂造影,14例行螺旋CT扫描,5例膀胱尿道造影,22例行B超检查。结果: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2例,重复肾及双输尿管4例,巨输尿管2例,膀胱输尿管狭窄2例,输尿管结石8例。结论:B超联合静脉肾盂造影(IVU)、CT检查是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女,39岁。因左上腹及腰部持续性隐痛,时而绞痛入院。无脓肿、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触诊左上、下腹部压痛,双腰曲线对称,双肾未触及。左肾区叩击痛,结合CT、B超、肾排泄造影检查,临床诊断为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中右肾下半腹侧面见一直径3cm的近球形肿物,有包膜,并凹向肾实质,似脂肪样,最深处距被膜1cm,未侵及肾盏、肾盂,行肿物剜出。肉眼检查为脂肪样组织一堆,体积4.5cm×2cm,切面淡黄。切片诊断: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一般状态良好,血、尿、便正常,于2004年6月18日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的肾结核表现及其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肾结核患者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检查,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肾功能、有无钙化等方面对肾结核做出诊断;其中21例经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分别用3种影像学方法对其显示的典型肾结核特点(包括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53.3%,62.8%和90.7%。CT对中晚期肾结核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结论:CT能够对肾结核病变范围、程度、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可作为肾结核治疗前进行评价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对 6 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 (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 )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患者年龄 6月~ 8岁 ,平均 2岁。结果 :研究显示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5 5 % ( 5 9/6 2 ) ,90 % ( 9/10 )和6 3 6 % ( 35 /5 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 ,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 ;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结论 :与CT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 ,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柏均  李陆安 《中外医疗》2010,29(35):58-59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对3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有关诊断和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均经B超和CT确诊,肿瘤直径〈4cm的4例RAML患者经门诊随诊观察3年,病情未见明显变化。其余肿瘤≥4cm的2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病理检查与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检查结果证实无恶性病变。其中治愈21例,占80.77%(21/26);好转4例,占15.38%(4/26);未愈1例,占3.85%(1/26);总有效率96.15%。术后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B超和CT检查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很大的价值,治疗时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瘤体的大小制定相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