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来源与摆位扩边估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KV级Varian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来拍摄射野片,在系统中将拍摄片与计划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用OBI引导技术统计所需时间为,摆位时间(49.2±15.3)s;图像获取时间(146.8±16.1)s;治疗总时间(812.4±197.3)s。放疗后3个月复查,CT扫描局部肿瘤缩减有效率为100.0%。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13例。急性期放射反应,放射性皮炎2例(5.56%),均为1级或2级;放射性肺炎2例(5.56%);放射性食管炎1例(2.78%)。将入组肺癌患者摆位后拍摄的162张靶区位置OBI图像与DDR图像中的骨性标志点进行匹配比较,测量出左右方向(X轴)、头足方向(Y轴)、胸背方向(Z轴)的摆位偏差数据。其中系统误差值为:X轴2.27mm,Y轴4.72 mm,Z轴1.16 mm。随机误差值为:X轴1.24 mm,Y轴2.13 mm,Z轴1.41 mm。利用CTV-PTV扩边公式计算出患者调强放疗技术的总体摆位偏差的外扩边界数据估计值。其中X轴5.41mm,Y轴10.93mm,Z轴3.31 mm。结论:OBI引导调强放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其中精确的定位、摆位是提高放疗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周士忠  李克新 《江苏医药》2013,39(12):1468-1470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方法 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比分析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影像重建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同时测量患者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误差情况。结果患者左右及头足方向是盆腹部摆位误差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组患者摆位平均误差均在3 mm之内。结论对导致摆位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是提高摆位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治73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观察本组患者摆位误差。结果本组患者摆位左右方向误差为(0.172±0.155)cm、头脚方向误差为(0.200±0.182)cm、腹背方向误差为(0.193±0.170)cm,均较小。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摆位误差小,可保证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使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放射野的确定,观察该技术在提高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方面的优势。结果使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放射野的确定,使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2.32±0.02)mm、(1.23±0.01)mm和(-1.46±0.04)mm,旋转轴误差分别为(0.12±1.21)°、(-0.07±1.50)°和(0.43±1.07)°,平均误差均比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图像引导技术在宫颈癌定位时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精度,降低实际放疗时出现的摆位误差值,提高放疗效果,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扫描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0例,利用俯卧体架(abdomen board)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并记录患者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120次CBCT扫描验证摆位,校正前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cm,(0.373±0.090)cm,(0.302±0.078)c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014±0.012)cm,(0.034±0.022)cm,(0.020±0.017)cm;每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逐渐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20例患者均顺利按放疗计划完成治疗,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CBCT扫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多次重复摆位必然存在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保证靶区剂量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精确定位摆位照射技术的应用及可能出现的摆位误差,提高鼻咽癌放疗质量.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59例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无远处转移患者,采用精确定位摆位和照射技术,全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前拍摄一次正、侧位验证片,治疗过程中每两周实时验证一次.结果 59例患者积极配合并全部完成全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一月后CT复查,肿瘤消退率100%,仅36例患者出现口干.结论 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最大限度地把剂量集中在靶区内,减少了正常组织副反应,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精确的定位摆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是调强放疗成功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摆位参考点在宫颈癌适形放疗中减少摆位误差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使用单纯的真空垫固定技术作为对照组,另15例使用固定体架加真空垫加摆位参考点固定技术作为实验组,每例患者首次放疗前和放疗1周后均拍摄验证片,再与相应的模拟定位片较对参考点的位移,对其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共拍摄120张射野验证片。单纯的真空垫固定组(对照组)摆位误差X、Y、Z轴分别为(3.36±2.22)mm、(2.12±1.10)mm和(3.10±1.98)mm。固定体架加真空垫加摆位参考点固定(实验组)的摆位误差X、Y、Z轴分别为(1.88±1.32)mm、(1.66±1.22)mm和(1.76±0.82)mm。实验组和对照组在X、Z方向的摆位误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Y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体位固定的质量控制和增加摆位参考点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有效地提高宫颈癌摆位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 MRT)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而鼻咽癌则是I MRT最理想的适应证之一[1]。如何加强对调强放疗摆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放疗工作者探讨和重视的问题。我院自2007年3月开展调强放射治疗来,已有了300余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经验。现根据80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托架加体模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我院3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并将乳腺癌放疗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观察组患者使用乳腺托架配合体模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托架,将两组乳腺癌放疗患者一次摆位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放疗患者一次摆位成功率80.00%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摆位成功率(P<0.05)。结论乳腺托架配合体模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具有重复性好、舒适度高等优点,还能对患者手臂以及身体位置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提高一次摆位成功率,减轻摆位误差情况发生,值得临床中进一步应用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面模摆位在头颈肿瘤放射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放射治疗的成败与摆位正确性有很大关系,文献报道喉癌放疗的摆位精度误差1mm引起局部控制率下降5%左右。笔者经多年实践体会到,胸腹部、四肢肿瘤患者的放射摆位技术较容易,而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摆位技术较困难,特别是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ExacTrac与OBI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图像引导放疗,并用锥形束CT(CBCT)验证ExacTrac系统移床修正后的结果,评估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三维激光系统摆位,用E...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鼻咽癌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摆位误差的比较,找出摆位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方法以进行放射治疗的40例鼻咽癌患者为对象,20例患者接受常规外照射,另外20例行适形放疗,对其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拍摄120张射野验证片。常规放疗组摆位误差x轴(3.95±2.10)mm、Y轴(3.50±2.03)mm和Z轴(3.02±2.10)mm大于适形放疗组的x轴(1.78±1.03)mm、Y轴(1.53±0.92)mm和z轴(1.60±1.11)mm。结论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采用适形放疗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有效地提高摆位的雷傅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过程中电子射野影响系统(EPID)对摆位误差的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放疗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疗时实际的照射图像与计划生产的数字化重建X线片技术图像进行比较,分别测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和Z轴(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的X轴(左右方向)在校正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和腹盆部的Y轴(前后方向)在校正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PID能有效地对体部肿瘤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为放疗外扩计划靶体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今临床放疗中最常用的3种图像验证摆位误差的方式分别为:射野影像装置(EPID),kV级的射野平面(OBI)图像和锥形束容积图像(CBCT).EPID因使用兆伏级X线摄片,易造成影像清晰度模糊,尤其应用于胸腹部此种高影像度需求的摆位验证时,往往难符合医师观察验证的要求.CBCT作为当前最精确的图像引导验证系统,其验证时的三维化及配准精度,已明确了它作为放疗摆位验证质控的最佳性.但临床放疗中,CBCT扫描明显增加了放疗的验证时间,对于部分年龄及身体条件不允许实施长时间放疗的病患,操作难度很大;而且,三维的CBCT扫描,相对于二维的OBI摄片,辐射剂量大,费用相对高昂.所以,CBCT对摆位验证的个体选择性较强,无法广泛应用于图像系统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所有病患的摆位验证.而kV级的OBI图像,应用于放疗摆位验证时,相比EPID,密度分辨率明显提高;与CBCT比较,在省时的同时,又能减少患者实际接受的辐射量,不失为临床放疗中最简便可行的验证手段.笔者随机抽取105例胸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于临床放疗中采用OBI图像进行摆位验证,并实施误差分析监测,以确定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热塑膜固定体位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1.62±0.71)、(2.03±1.17)、(1.42±0.83)mm,均小于对照组的(2.21±1.53)、(2.96±2.12)、(2.89±2.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3、2.716、4.529, P=0.015、0.008、0.000<0.05)。结论临床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摆位误差,确保患者放疗准确性,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应用Elekta Synergy(TM)IGRT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对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每次治疗时,分别于校正前后各扫描1次CBCT,共校正72次,获得144组XVI数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测量得出系统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患者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重复性及误差情况,从而确定摆位扩边的大小.方法 选取IMRT的宫颈癌患者36例,放射治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比较,测算出X轴、Y轴、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总体系统误差X轴为(-0.80±1.49)mm,Y轴(-0.19±2.32)mm,Z轴(0.21±1.59)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40 mm、0.63 mm和0.38 mm.计算出各个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4.01 mm、6.25 mm和4.23 mm.结论 通过对摆位误差数据分析,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Tei指数研究放疗对心脏的损伤.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接受胸部放疗放射野累及心脏的患者共42例.放疗前、半程、全程放疗后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Tei指数测量.结果 放疗后LVEF与放疗前无显著性差异;随放疗累积剂量的增高,Tei则逐渐升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全程放疗后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能敏感地检测出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术后调强适形放射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调强适形放射(IMRT)治疗对早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7月行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46例,分为IMRT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观察其早期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MRT放疗组对消化系统的早期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作用不明显。结论:IMRT治疗可减少宫颈癌的早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