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分别检测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37例肝硬化患者中21例为代偿期,16例为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7%(14/21),HBVDNA含量为(4.3±2.1)×10^6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14%(3/2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8%(14/16).HBVDNA含量为(5.1±3.4)×10^7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6%(9/16)。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1/20)。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1)。结论:HBVDN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肝硬化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离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0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CD4、CD25、CD127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Treg频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CHB组的Tre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eAg阳性CHB组Treg频率高于HBeAg阴性CHB组(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reg频率高于无肝硬化CHB组(P<0.01);CHB患者的Treg频率与HBVDNA载量成直线正相关(r=0.87,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明显升高,且与病毒复制和肝脏慢性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类白细胞抗原 G mRNA(HLA-G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4例 HCC患者、21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的 PBMC,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 PCR相对定量体系检测PBMC HLA-G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HC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 HLA-G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1±0.39,1.05±0.38和1.01±0.47,HCC组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57,P<0.001)。HLA-G mRNA高表达的 HCC患者生存率低于 HLA-G mRNA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P=0.015)。结论 PBMC HLA-G mRNA相对表达量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 PBMC HLA-G mRNA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外周血HBVcccDNA与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检测分析,探讨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外周血HBVccc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IA法、荧光PCR法、PCR-微流芯片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HBVM,HBVDNA,HBVcccDNA,白细胞中HBVcccDNA,部分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3例非乙型肝炎、3例HBV携带者、3例急性乙肝(AHB)、51例慢性乙肝(CHB)、29例肝硬化(LC)、10例慢性重症肝炎(CSH)、9例原发性肝癌(PHC)为对照。结果34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中14例HBVcccDNA阳性、20例阴性,血清HBVDNA均阴性。对照组108例患者中44例白细胞HBVcccDNA阳性、68例血清HBVDNA阳性,其中37例HBVcccDNA阳性者HBVDNA亦阳性,7例HBVcccDNA阳性者HBVDNA阴性,该7例患者HBVcccDNA或HBVDNA动态检测发现,HBVcccDNA早于HBVDNA出现,晚于HBVDNA消失。对照组中17例HBV相关慢性肝病与12例肝移植患者血清、白细胞中HBVcccDNA对照检测阳性率比分别为10/17,6/17,1/12,5/12。肝移植患者白细胞中HBVccc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HBVDNA,HBVcccD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HBVDNA复制不活跃,外周血HBVcccDNA的存在可能为乙肝的复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关系。方法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5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理明显高于抗-HBe或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含量较低。结论 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检出率仍较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含量较低。结论 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不同洗涤方法对HBVDNA检测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密度梯度法分离1例血清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后,分别采用常规洗涤法和改良洗涤法(后者即在常规洗涤法的基础上第2、4次洗涤前不重悬细胞,直接加入洗液后离心),计算细胞收获得率和细胞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3、5次洗液样本和细胞样本的HBVDNA,重复实验3次。结果:常规法第1、3、5次洗液样本HBVDNA均阳性,改良法洗涤5次后洗液样本HBVDNA均阴性;改良法洗涤的细胞得率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和98%,常规法洗涤的细胞得率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1%和83%;不论常规洗涤法和改良洗涤法收获的PBMC均可检出HBVDNA。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改良洗涤法优于常规洗涤法,适用于PBMC中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PR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检测人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RI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Ct值比较法计算APRI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的△Ct值为9.3±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2^-△△Ct法进行数据分析后,PBC组APRIL mRNA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3.5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荧光模式为核膜型19例。其他型13例(着丝点型10例,混合型3例),其APRIL基因相对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高6.5和1.7倍。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RI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ANA荧光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阳性率和定量值及其与肝脏损害的临床内在联系。方法:随机选取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各20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血清中CCCDNA、HBVDNA值及ALT、AST、TBIL值。结果:HBVDNA阳性100例中cccDNA阳性53例,HBVDNA阴性20例中cccDNA阳性2例,差异显著(P〈0.01);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cccDNA检出阳性分别为15、13、17、10、2、1例;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ccDNA检出阳性者在发病的极期连续多次检测均阳性,恢复期转阴;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CCDNA检出阳性率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肝硬化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但组间差异不明显;轻度及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肝硬化患者3组之间cccDNA水平分布位置不相同(P〈0.01);120例患者血清中cccDNA值和ALT秩相关(P〈0.01);CCCDNA值与AST秩相关(P〈0.01);CCCDNA值与TBIL秩无相关。结论:病毒明显复制且炎症活动明显时的乙肝患者血清cccDNA阳性检出率高;可能为肝脏急性显著损害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判断病毒明显复制时肝功能显著损害的又一临床参考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发生HBV YMDD变异后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另选择未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作对照组.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 YMDD变异类型、变异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YMDD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HBV YMDD未变异组(P〈0.01).HBV YMDD变异类型(YVDD、YIDD、YVDD/YIDD)的分布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相关性.HBVDNA载量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有相关性.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越来越早.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和HBV YMDD变异,可动态观察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和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各15例)和30例正常对照的PBMC IRF-7 mRNA水平.结果 CHB患者PBMC IRF-7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RF-7 mRNA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1).结论 CHB患者PBMC IRF-7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HBVcccD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进行定量检测,同时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检测。结果①40例CHB患者肝组织均检测到HBVcccDNA,定量值为1.23×10^3拷贝~4.25×10^6拷贝。40例CHB患者血清HBVDNA阳性35例,定量值为3.20×10^3拷贝~6.30×10^7拷贝。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血清HBSAg滴度呈一定相关性。与肝功能无相关性。结论定量检测肝组织中HBVcccDNA是评价HBV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在CHB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外周血中HBVcccDNA存在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PCR-微流芯片法检测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HBVM、HBVDNA、HBVcccD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cccDNA。结果17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12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中HBVcccDNA检出率分别为10/17、7/17和1/12、8/12,血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2/17、0/12。结论血清HBVcccDNA的来源可能不只是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HBVcccDNA低于血清HBVcccDNA及HBV DNA,HBVcccDNA、HBV DNA二者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病毒复制;肝移植术后血清病毒复制不活跃,外周血低滴度HBVcccDNA的存在可能为乙型肝炎的复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45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8例,乙肝后肝硬化(LC)102例,原发性肝癌(HCC)25例,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ANA、ENA谱、RF;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常规测定ALT、AST、TBIL、ALB。结果(1)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为32.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2)CHB、CLF、LC、HCC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27.8%、33.3%、44.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HBVDNA阳性与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4)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P〈0.001)。慢性HBV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导致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此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感染者的性别、病毒复制无关,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细胞TLR3的表达及其在GP210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选择初次确诊的PBC患者65例,其中男15例,女50例。GP210抗体阳性患者21例,阴性患者44例。对照组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uclear cell,PBMC),抽提总RNA,定量PCR分析其TLR3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以anti-CD3、anti-CD4、anti-CD8和anti-TLR3抗体对PBMC进行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细胞亚群中TLR3的表达情况。结果 PBC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CHB组(P=0.002),而且GP210阳性PBC患者ALP高于阴性患者(P=0.004)。PCR结果表明,PBC组PBMC中TLR3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HB组(P=0.01),而且PBC组内GP210阳性患者表达高于阴性患者的表达水平(P0.001)。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发现,PBC组PBMC、CD3+、CD4+、CD8+T细胞表面的TLR3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GP210阳性患者PBMC、CD3+和CD8+T细胞表达量较GP210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P210阳性PBC患者中PBMC和T细胞表面TLR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GP210阴性患者,TLR3的表达差异对于PB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对判定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患者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21例慢性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HBV—LP、HBV—M和HBV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21例慢性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DNA与HBV—LP2种方法阳性和阴性的符合率为75.7%,其HBVDNA阳性检出率为53.6%,HBV—LP阳性检出率为5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1例HBVDNA和HBV-LP共同阳性标本中,血清HBV—LP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38,P〈0.01);HBV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为80.1%。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慢性HBeAg阴性病毒感染者体内HBV的复制程度,适合替代HBVDNA检测的方法,是对HBV—M检测的补充,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在基层医院对慢性HBeAg阴性患者的诊治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IgM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IgM CIC)与HBVDNA之间相关关系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结果:80例急性乙型肝炎中HBsAg-IgM CIC阳性率为85%,HBVDNA阳性率94%。8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HBsAg-IgM CIC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48.7%,80例慢迁肝HBsAg-IgM CIC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5%和17.5%,80例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中HBsAg-IgM CIC中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5%。40例健康成人中HBsAg-IgM CIC中与HBVDNA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各型乙型肝炎中HBsAg-IgM CIC中与HBVDNA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各型乙型肝炎中HBsAg-IgM CIC与HBVDNA之间r=0.9586,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病(CLD-B)患者血清CTGF水平变化在反映纤维化程度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5例CLD-B患者血清CTGF水平,对其中31例患者的肝穿活体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TGF mRNA,HE染色和Van Gieson氏胶原染色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T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静止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TGF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LD-B患者血清CTGF水平与肝组织CTGF mRNA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724,r=0.549,均为P〈0.05)。结论检测血清CTGF水平对推断CLD-B患者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 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i),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刘阳  胡梅  喻红波  黎健 《检验医学》2013,(12):1088-1091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38例HCC患者、25例肝硬化患者和40名健康查体者的PBMC,分别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HLA—GmRNA和HL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C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HLA—GmRNA表达率分别为94.7%、84.0%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HCC组HLA—G蛋白表达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CC组PBMCHLA—G蛋白主要表达于CD4^+细胞上。结论HCC患者PBMCHLA—G蛋白表达率升高,其机制与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