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暴发型流脑起病急、发展快、危险性大,病人就诊时,往往濒于死亡。对此型要抓紧时机,迅速抢救,应作到“三快”:快明确诊断、快作静脉穿刺(二、三个人同时找血管)、快用上药。赤脚医生和医务人员要日夜守护、细心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脑膜脑炎型的抢救争取时间,快速静脉注入高渗脱水药物,是减轻脑水(百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有呼吸衰竭现象者,可采用呼吸兴奋剂,抽搐者予以止痉。具体抢 相似文献
3.
败血症出现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临床危象,常导致死亡,病死率在15~50%左右。在暴发型流脑中也是致死的常见原因,文献报导病死率为20~30%。最近国内有报导降至8.97%者,但国外报导暴脑的病死率仍在50%以上。本文就14岁以下儿童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混合型)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休克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以助诊断及处理。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是1968~1979年我院收治的14岁以下按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称流脑)980例中资料较完整的、按1975年全国流脑会议所订标准、诊断为暴发型流脑败血症者55例及混合型者12例,共67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院1981至2006年收治的流脑并发RDS病例。RDS发生率占总流脑病例1.20%。该11例均为暴发型,休克型9例、混合型2例。患孩多有广泛的淤点淤斑和严重休克,发生RDS时休克已逆转8例,正值休克时4例。因休克而大量补液,在一日内达1,500~2,500ml。暴脑合并RDS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发绀,吸氧毫无缓解,呼吸频率达32次/分以上,两肺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出现湿性啰音且进行性增多,同时多伴有心衰。辅助检查外围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胸片示两肺有雾状阴影,简易血气分析符合ARDS诊断标准。采用综合措施治疗,死亡6例(54.54%)。 相似文献
5.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临床分析(附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G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已确诊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治经过。结果 4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ME)、血胰高血糖素明显升高和肝脏转移灶。经手术、生长抑素等治疗后,皮损有不同程度消退,血胰高血糖素水平也有所下降。结论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是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确诊尚需结合皮损的组织病理检查、血胰高血糖素水平和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术、化疗和生长抑素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暴发型流脑(败血症型)和流行性出血热的表现有时颇相似,二者均起病急骤,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迅速发展的皮肤粘膜淤点(斑)及出血倾向,常合并DIC,若延误诊治,于短期内即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对二者要仔细进行鉴别。患者,女,50岁,工人。主因发热畏寒1天,伴头晕、全身酸痛、恶心呕吐20小时入 相似文献
7.
肝素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其作用机理:肝素是抗凝血酶Ⅲ(AT-Ⅲ)的辅因子,可与AT-Ⅲ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结合,而使AT-Ⅲ分子构型改变,变构的AT-Ⅲ可与凝血酶、因子Ⅹa、Ⅸa、Ⅺa、Ⅻa等结合,使它们被灭活而失去凝血活性。肝素多用于治疗:(1)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2)深静脉血栓伴肺梗塞。(3)DIC。均宜早期使用,待血栓形成,则其疗效大减。现将我院传染科早期应用肝素治疗暴发型流脑休克成功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因突起寒战,高热1天,伴皮肤、粘膜瘀斑,无尿12小时,而于2000年2月3日16:30入院。体检: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流脑)糖皮质激素应用价值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234例暴发型流脑住院患者,其中休克型149例、混合型85例.分成对照组和激素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激素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结果激素组体温下降至正常天数、血压恢复正常天数、脑膜刺激征消失天数、脱水剂使用天数均明显缩短;地塞米松更优于氢化可的松;激素对疾病的最终转归无影响.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成人每日≥40-mg,儿童≥1-mg*kg-1)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暴发型流脑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常规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对治疗脑水肿、稳定血压等方面有近期改善作用,不影响疾病最终转归;但增大剂量可增加各种副作用,对暴发型流脑病人不提倡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培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5,(Z1)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发肠穿孔,极为罕见,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男患,5个月,住院号19379,因发烧、呕吐、皮肤瘀斑8小时于1985年4月23日下午2时来院急诊。查体:T39℃、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全身皮肤大小不等的淤点、淤斑,尤以面部及四肢突出、膝、肘关节呈大片淤斑,各约4×4、4×3厘米,下颌有2×1厘米淤斑,颈软,前囱平,心(一),双肺呼吸音粗,肝剑突下1厘米,四肢发凉,肌张力高。化验:Hb12.5克、WBC14000、N58%、L38%、M4%。 相似文献
11.
12.
张郁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6):572-573
目的 探讨高渗NaCl溶液在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近2年使用高渗盐溶液病例与2年前未使用病例进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压、尿量、神志、呼吸均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结论 高渗盐溶液对危重患者具有作用早、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且甩量少。安全性大,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暴发型流脑死亡率高,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发病至死亡时间,最短者12小时,长者11天,多数于三天内死亡,占73.8%。其中休克型在24小时死亡者占81.8%。死亡原因以呼吸循环衰竭为主,占71.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死因与尸解结果完全符合。败血症症状符合率为75%。脑水肿、脑疝符合率为42.9%。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气管异物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1].近年果冻成为气管异物不时发生,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2005年3月~2010年7月收治气道果冻异物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正> [病例]男,15月。因发热2天,呕吐两次,淤斑1天入院。于入院前2天因受凉后,体温38℃,呕吐两次,口服退热药后,约20min患者烦燥,面部有出血点。30min后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淤点及淤斑。迅速漫延至两上肢及双下肢。急来本院门诊以暴发型流脑收入院。平素健康,按时接种各种疫苗。无血液系统遗传病。从发病以来,从无昏迷、抽搐等,意识清楚。吮乳正常。 相似文献
18.
马恩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76,(3)
多巴胺是儿茶酚胺之一,为最近用于临床的一个较有希望的抗休克药物。它在人体内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前体,有选择性扩张血管的作用,虽属β受体兴奋剂,但也可兴奋α受体。其作用特点为: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血排出量增加,但仅使心率轻度增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4岁,主因“口腔痛2年,反复皮肤破溃1年,消瘦半年”于2005年4月住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痛、口角炎,当地医院诊为“光滑性舌炎”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到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念珠菌感染”,给予抗真菌药口服、局部擦剂,症状稍缓解,但停药即出现口腔疼痛,口角及眼角糜烂,指、趾间皮肤溃破,指甲裂,指、趾端皮肤变薄、发红、皲裂、渗出、结痂,双下肢及会阴部瘙痒、红斑、水疱、破溃、结痂,反复出现,就诊于皮肤科、妇产科未明确诊断。近半年消瘦明显,在当地医院查血糖、胰岛素均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诺和龙0.5mg,tid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消化道重建原位胰胃吻合、肠肠吻合、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采用原位吻合方式,即胰胃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于胃后壁直接切口,黏膜与胰管、胃浆基层与胰断端直接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15个月,5例病人中,近期并发胃排空延迟(呕吐)1例(1/5),腹腔感染1例(1/5),无明显胰、胆瘘发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远期无胰功能不足及胃肠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幽门原位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符合生理机制,胆胰瘘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