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复介入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乃霞  纪红玉 《临床医学》2011,31(8):122-123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维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系统的康复干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治疗前33.0±7.1,治疗后21.3±6.2,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治疗前50.7±5.0,治疗后20.5±3.4,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治疗前10.3±2.9,治疗后1.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获得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感的认可,并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主动式社区干预(ACT)配合团体互动干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SCH)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SCH患者6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ACT配合团体互动干预,对照组予常规干预。于干预前(T1)及干预6个月后(T2)评估两组患者病耻感(精神病病耻感评估量表)、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社会支持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功能(家庭功能问卷)和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并进行比较。结果 T2时,两组精神病病耻感评估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功能问卷评分均较T1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T配合团体互动干预有助于降低稳定期SCH患者病耻感,增强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功能,提升社会支持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团体社交康复训练对于长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团体社交康复训练。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SSPI、IPRO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SSPI、IPRO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团体社交训练能够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住院生活质量,促进院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为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群组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5周的群组活动。在干预前、后分别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生活技能训练(SST)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训练后SSPI、SST量表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群组管理能有效地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值得在精神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工制作及社交技能训练12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组PANSS、SDSS、SSP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温燕文  柯文英  张莹  周靖   《护理与康复》2017,16(1):14-16
目的观察现实导向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并给予用药监督、相关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同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现实导向训练,干预时间两组均为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价,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现实导向训练,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在院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用HAMD量表和SDS量表筛查出有抑郁情绪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每周开展3次团体训练,2个月为1疗程,训练前后采用HAMD和SD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经过2个月训练后,HAMD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及生存质量(采用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SDSS、SAFE及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有效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住院环境及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住普通病区,接受精神科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病区内配有日历、温湿度表的时钟,患者换洗衣物自行管理,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生活能力训练和药物管理能力训练.采用满意度/舒适度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能力测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组12周末患者满意度/舒适度评分为(89.17±3.46)分,对照组为(65.52±2.7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12周末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性化住院环境明显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自我管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自我管理药物的技能,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蒲金玉  李爱玲  谭云珍  刘宁  张翠红  吕玲 《中国康复》2003,18(4):258-259,26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择 4 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 ,干预组患者施以护理干预措施历时 12~ 14周 ,出院后随访半年。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30 )、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N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住院期间各阶段干预组NOSIE 30各因素的评分、N BPR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出院后随访干预组的SD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6"项目示范区10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干预组予以1年综合干预,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6个月、1年末随访时干预组阴性症状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在生存质量、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SDSS中家庭内活动、自力能力、兴趣和关心评分值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个案管理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吝国明  朱小英  黄华丽 《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58-1160
目的探讨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在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运用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及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家庭关系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后家庭环境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及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1)。结论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对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及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训练,训练时间为6周,并随访半年。采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IPROS和SANS总分及分量表评分与入院时及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家庭模式综合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应,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会功能缺陷。方法于2005-09/2006-03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病区中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男女比例各半。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庭模式综合技能训练,让患者置身于医院内一个经特定布置的模拟家庭环境中训练。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以8~10人为小组进行:①生活能力训练。②社交基本技能训练。③社会家庭角色适应能力训练,连续8周。并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于入组前和入组后8周对全部患者进行测评。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因子分评分越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改善越大,康复疗效越好。结果所有入组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训练8周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0±3.75,4.40±3.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3,P<0.05)。②训练8周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测评总分及其因子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均低于对照组(19.88±20.50,37.40±24.47;6.10±6.20,10.14±6.05;3.14±4.25,6.66±5.99;3.32±4.43,6.22±4.40;1.32±2.40,2.70±4.45;6.08±6.01,11.74±7.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8,3.29,3.38,3.28,1.93,4.16,P<0.00~0.05)。结论家庭模式综合技能训练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自我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社会功能缺陷,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末进行量化评定.结果:8周末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将2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5例和对照组106例,研究组实施住院康复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住院康复和常规护理。应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在康复前和干预3个月后各评定1次,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SDSS总分康复前为6.34±1.67,康复后降为4.22±1.06,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生活能力等功能的改善较明显(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住院康复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9.
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I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NOSIE总分、SDSS和SAN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时间≥1年的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常规护理)和相对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相对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为期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NOISE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能够减缓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衰退,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