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实验组(68例),两组孕妇均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开始前,实验组自静脉给予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5 mg/kg和0.03 mg/kg;对照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孕妇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 2)、产妇在娩出胎儿时的反应和母婴早期接触情况,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用药后两组产妇心率、血压、Sp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在娩出婴儿的过程中有27.94%出现了呻吟、叫喊,对照组则有54.41%的产妇出现这种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有57.35%进行母婴早期接触,实验组有52.94%可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gar评分显示,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2、3 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能够有效降低孕妇胎儿娩出时产生牵拉反应,并且不会危害到产妇和胎儿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范琳  苏晖 《吉林医学》2010,31(6):793-79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静脉注射。观察组则咪达唑仑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应用静脉注射。结果: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HR增快升高,均比观察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良反应烦躁哭闹对照组较观察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小剂量的氯胺酮来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9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2组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注射液。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前SBP、DBP、心率、SpO 2分别为(137±11)mmHg、(78±8)mmHg、(91±9)次/min、(99.5±0.9)%;用药后分别为(129±7)mmHg、(76±7) mmHg、(93±9)次/min、(97.7±0.6)%;对照组用药前分别为(136±11)mmHg、(78±8)mmHg、(92±9)次/min、(99.4±0.9)%;用药后分别为(130±8) mmHg、(77±8)mmHg、(94±9)次/min、(98.2±0.6)%;2组产妇用药前SBP、DBP、心率与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2组产妇SBP、DBP与SpO 2较用药前均有所下降(P<0.05),而心率较用药前均有所上升(P<0.05),且用药后2组产妇之间SBP、DBP、心率与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观察组痛苦反应率为27.66%,母婴早期接触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0.87%、52.17%,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娩出后1、2、3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9.6±1.2)、(9.9±1.0)、(9.9±0.3);对照组分别为(9.4±2.0)、(9.8±1.5)、(9.9±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剂量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福亮 《中外医疗》2011,30(30):105-105
目的了解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探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例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剖宫产妇作为1组,同时将30例硬膜外阻滞完全的剖宫产妇作为2组,1组于切皮前使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而2组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然后观察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血气值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2组胎儿分娩时胎头刚出时的HR及MAP却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过研究可以证明,在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剖宫产妇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与咪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人工流产时的手术操作,宫颈扩张等机械性刺激常使患者难以忍受.作者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用于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观察例数128例,按自愿原则,78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I组),50例实施传统人工流产(Ⅱ组).两组年龄,孕期和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也均无全身性疾患,无麻醉药过敏及镇痛药、镇静药成瘾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麻醉前给予咪达唑仑对母体和胎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72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组麻醉前30 min分别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05,0.06,0.07mg/kg,Ⅳ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5ml,同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于注药前和注药后30min进行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状态焦虑问卷(SAI)测试及Ramsay镇静水平评估.连续监测产妇的MAP,RR,HR,SpO2及胎心率,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5 min和30 min测定值.行胎心率Kreb's评分.胎儿娩出时行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注药后30 min时,Ⅰ~Ⅲ组AVAT分别下降36.4%、43.2%和43.1%,SAI分别下降20.9%、24.8%和26.9%,均获得RamsayⅡ~Ⅳ级镇静水平.Ⅰ~Ⅳ组咪达唑仑和阿托品注药后15 min HR稍下降(P>0.05),30 min时明显升高(P<0.05~0.01).Ⅰ~Ⅳ组咪达唑仑注药前后SpO2和RR均无明显变化(P>0.05).除咪达唑仑注药后30min时Ⅲ组的MAP比注药前降低9.1%(P<0.05)外,其余各组和各观测阶段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Ⅰ~Ⅲ组注药后30 min时Kreb's评分有所下降(P<0.05~0.01),但5 min的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对产妇有良好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7.
周丽君 《黑龙江医学》2013,37(8):733-734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06~2012-08期间采用小儿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的我院泌尿外科患儿102例,观察其麻醉复苏期的并发症情况,分析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102例患儿中,共出现并发症47例,其中呼吸道梗阻21例、舌后坠13例、躁动5例、呕吐4例、呛咳3例、苏醒延迟1例。结论小儿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复苏期的并发症十分复杂,需要给予全面综合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小于3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氯胺酮联合骶管麻醉时小儿体动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于3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及手术操作中肢体活动次数、运动幅度及活动与麻醉手术操作的关系来判定其麻醉效果。结果咪达唑仑、氯胺酮联合骶管麻醉60例病人,效果达优者58例,占96.67%,良好者2例,占3.33%一般及差者均为0例。结论咪达唑仑可有效解除氯胺酮联合骶管麻醉时患儿的不自主运动和突然抽动,总有效率达96%以上,大大提高了骶管麻醉操作时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硬膜外预防性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与氯胺酮对麻醉后寒战(PAS)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咪达唑仑加氯胺酮组(KM组)。L3-4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mL后,对照组硬膜外注入5mL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入等体积咪达唑仑0.05mg/kg 5mL、氯胺酮0.5mg/kg、咪达唑仑0.05mg/kg加氯胺酮0.5mg/kg。麻醉起效15min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寒战发生率,评估患者恶心呕吐以及精神症状,观测脉氧饱和度变化,氧饱和度小于90070者给予面罩吸氧,术后24h进行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有1例与M组2例患者术中输血退出。KM组(7例,23%)PAS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16例占53%,P〈0.01)。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及呼吸抑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M组3例,C组1例,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注射咪达唑仑可以预防PAS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剖宫产最常用的硬膜外麻醉,因对内脏神经阻滞不全,故手术中多有牵拉痛及不适感,本文通过对照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影响,为产科镇痛、镇静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程斌  黄婧 《四川医学》2012,33(10):1739-1740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动脉的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的对比,探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分级1~2级的产妇60例,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分为3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丙泊酚+氯胺酮组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记录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气分析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仕彬 《四川医学》2010,31(7):948-949
目的总结41例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为临床麻醉提供经验。方法选择41例ASAⅠ~Ⅲ级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用氯胺酮和丙泊酚快速诱导,剪开子宫前静脉注射司可林行气管插管。剖出新生儿后加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产妇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或者带管送入ICU。结果 41例剖宫产手术均顺利完成,母婴安全。结论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带血采集对剖宫产分娩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中采集脐带血组(150例)和对照组(193例)产妇的母儿资料。结果:在脐带血组中手术指征为社会因素和选择单间病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脐带血组术中出血量增多,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144.85±112.66mlvs129.84±65.14ml,P<0.05)。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数、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病率和住院日,以及新生儿性别、体重、羊水情况、胎盘重量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采集脐带血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对于手术时间、孕妇产后出血、产后病率、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家兔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8 mg/kg氯胺酮后随机分成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通过游离剑突法、颈总动脉插管法观察静脉注射纳洛酮(0.01μg/kg)对氯胺酮家兔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纳洛酮对氯胺酮家兔的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拮抗氯胺酮所致的呼吸频率减慢(P〈0.01)。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可拮抗氯胺酮所致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5.
周菲 《甘肃医药》2014,33(1):11-14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3%盐酸氯普鲁卡因,2%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腔注入3%盐酸氯普鲁卡因(A组),注入2%碳酸利多卡因(B组),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注药后5min(T2),15min(T3),25min(T4),55min(T5)各时点的SBP、DBP、HR、RR、SPO2,记录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采用针刺法测定痛觉消失最高平丽,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最大程度:0级为无运动阻滞,1级为不能抬起大腿,2级为不能屈膝,3级为不能屈踝.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P<0.01),A组产妇运动阻滞最大程度小于B组(P<0.01),痛觉消失最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前后不同时点SBP、DBP、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2、T3、T4、T5的SPO2均高于B组.结论: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起效快;恢复快;镇痛肌松完善;毒副作用低;适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16.
佘锐璇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31-134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与蛛网膜下阻滞行剖宫产对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3至10月本院分娩的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分娩镇痛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研究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麻醉镇痛相关指标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血血气分析指标及各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的剖宫产病人80例,随机分为全凭氯胺酮麻醉组(Ket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术中持续监测BP、SpO2、HR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ERO2)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ERO2及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阈下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娩出前单独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新生儿氧摄取率及Apgar评分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海波  余加林  艾青  徐艳珍 《重庆医学》2012,41(21):2157-2159
目的探讨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d内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以83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为配方奶喂养,分为剖宫产组(n=44),自然分娩组(n=39)。采集生出后3d内每天的粪便标本,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对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日龄1、2、3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5.65±0.64、6.36±1.00、6.69±1.06,自然分娩组分别为5.69±0.75、7.19±1.15、7.49±1.29;日龄1、2、3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4.66±0.73、4.71±0.84、5.16±0.55,自然分娩儿分别为5.88±0.41、6.30±0.99、5.79±0.33,两种细菌的对数值在相同日龄行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改变了新生儿早期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因此自然分娩是最佳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晓军 《中外医疗》2013,32(2):10-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作为一种短效阿片类药物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与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于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孕37~41周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25):采用丙泊酚1~1.5mg/kg,瑞芬太尼1ug/kg(静脉缓推1~2min注射完),司可林1~2mg/kg全麻诱导;B组(n=25):采用氯胺酮1~2mg/kg,司可林1~2mg/kg全麻诱导。记录两组产妇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胎儿娩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血压,心率;记录两组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B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剖宫产全麻对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有效,且较氯胺酮全麻能更好的维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咪达唑仑辅助异丙酚麻醉在短时程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10μg.kg-1)辅助异丙酚麻醉用于短时程手术时,对异丙酚诱导浓度、时间和觉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30例腰麻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男性患者分为安慰剂-异丙酚-安慰剂组(PP组)、咪达唑仑-异丙酚-安慰剂组(MP组)和咪达唑仑-异丙酚-氟马西尼组(MF组),每组10例。记录3组异丙酚诱导剂量、时间、浓度,以及觉醒时间和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MP组诱导剂量、诱导浓度和觉醒浓度低于PP组,诱导时间和总时间短于PP组(P<0.05)。MF组诱导剂量和诱导浓度低于PP组,诱导时间、觉醒时间和总时间短于PP组(P<0.05)。MF组觉醒时间和总时间短于MP组,觉醒浓度高于MP组(P<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短时程手术,可显著降低异丙酚诱导时的用药剂量和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