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51-85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7个月~5岁),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水压灌肠情况,并观察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进行水压灌肠所需的最大水压由低到高分别为A组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通过对206例小儿肠套叠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其中有25例采用2次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1981206例(96.11%)。结论:超声引导下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好,无1例发生结肠穿孔,较传统方法无X线辐射。  相似文献   

3.
于海红 《现代保健》2009,(9):124-12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2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治疗肠套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44例经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整复前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复位前144例均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血便表现,复位后症状消失139例;复位前腹部可触及异常包块100例,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97例;复位前144例B超均能探及腹部异常包块,复位后异常包块消失139例;碳剂实验144例(6-8h)排便有碳剂139例,无碳剂排出5例;B超诊断符合率100%,复位成功139例,复位成功率96.5%。结论: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的诊断、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治小儿肠套叠及在彩超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术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探头及高频探头,对可疑肠套叠患者进行多切面探查,发现异常肠源性团块回声诊断为肠套叠时用水压灌肠法进行复位,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团块的大小、所处位置、回声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并摄片和录像记录,追踪随访。结果:采用腹部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病程在48 h内的小儿急性单纯性肠套叠,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时观察使用水压灌肠复位效果良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能动态观察其活动情况,并了解有无并发症,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空气灌肠组和水压灌肠组,每组52例。空气灌肠组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水压灌肠组采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神经降压素(NT)]水平,以及呕吐、腹胀、肠淋巴结肿大、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水压灌肠组复位成功率高于空气灌肠组,复位时间、大便隐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空气灌肠组,复发率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水压灌肠组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空气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相比,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可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X射线组33例复位成功,11例失败(其中2例穿孔)。超声组42例复位成功,未出现再次复套、水潴留、水中毒和肠破裂穿孔等并发症,4例复位失败。X射线组复位率75%,超声组复位率91%。结论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较高,几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9,(6):901-90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水压灌肠复位失败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水压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患者78例,根据研究对象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腹手术(对照组)和腹腔镜手术(实验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套叠的复发情况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肠粘连、肠梗阻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水压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减少患儿住院天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与X射线下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2011年我院行X射线下空气灌肠治疗的肠套叠患儿230例及2012-2013年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的肠套叠患儿352例,比较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穿孔率。结果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成功复位347例,失败5例,成功率98.6%;X射线下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25例,失败5例,成功率97.8%。结论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时间短,无辐射,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B超下灌筒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肠套叠6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探讨其适应证。方法676例肠套叠患儿,年龄2个月~4岁,病程3h~5d,其中467例采用B超引导下灌筒灌肠法诊治,209例采用B超引导下手控加压灌肠及诊治。结果636例经1~2次灌肠复位成功,40例未获成功而改做手术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4.1%。结论B超引导下灌简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技术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简单易推广,适应证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探讨其适应证.方法676例肠套叠患儿,年龄2个月~4岁,病程3 h~5 d,其中467例采用B超引导下灌筒灌肠法诊治,209例采用B超引导下手控加压灌肠及诊治.结果636例经1~2次灌肠复位成功,40例未获成功而改做手术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4.1%.结论B超引导下灌筒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技术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简单易推广,适应证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初诊CT检查疑似小儿肠套叠患儿,观察患儿行空气灌肠术病例的确诊与治疗情况,统计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分析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空气灌肠的必要性以及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本组患儿经灌肠术后56例作出肠套叠确诊,56例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术,经过治疗,治愈40例,复位失败患者行手术复位16例,经空气灌肠或碘剂灌肠术后确诊4例、排除2例。结论: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效果明显,诊断率高,安全性高,有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的婴儿,尤其是肥胖儿最常见。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欧美为高,约占新生儿的5%~4%。男高于女,约1.53︰1。多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优点。方法:利用空气灌肠复位器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对4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治疗。结果:整复成功424例,成功率95.3%,灌肠过程中无肠穿孔发生。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效果与透视下空气灌肠无显著差异,并可以避免射线危害,减少人员浪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温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效果。方法对38例肠套叠患儿,采用超声诊断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复位。结果4例超声示套入肠管血运差转手术治疗,余34例患儿全部复位成功,其中2例24 h内复发行再次灌肠复位成功。结论在超声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无辐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钱斌  鲍健  陈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1,27(2):235-236
目的比较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使用自动控制压力的肠套叠复位机,对238例肠套叠患儿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及钡剂灌肠诊断及整复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空气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7%,平均耗时20 min;行钡剂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3%,1例肠穿孔,平均耗时50 min。结论两者的确诊率均较高,但空气灌肠复位率稍高于钡剂灌肠,同时更方便、快捷、安全。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2例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结果:322例在空气灌肠中见软组织阴影,20例肠道未见软组织阴影,316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空气灌肠可以明确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在治疗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彭娟  王军 《泰山卫生》2004,28(1):19-20
2002年1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进修期间用空气灌肠成功地诊疗小儿肠套叠10例,均全愈出院。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诊断及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临床可疑小儿小肠型肠套叠36例患儿采用低频和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在高频超声下采用0.9%NaCl溶液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36例小儿小肠型肠套叠患儿中,经低频超声确诊仅4例,占11.1%,经高频超声确诊32例,占88.9%;经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确诊患儿的套叠肠段的平均外径、平均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阿托品后肠套叠未见松解的25例患儿,在高频超声下采用0.9%NaCl溶液灌肠治疗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高频超声及早确诊和灌肠复位治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是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经超声诊断肠套叠病例78例,并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的肠套叠小儿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混合性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纵切面呈“假肾征”。67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11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肠套叠具有无创性、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