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血压的影响 ,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3年对乌鲁木齐市某社区 3 0 75名 2 5岁以上居民进行体检与血压、血脂检测 ,分析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腰围 /臀围 (WHR)对血脂、血压的影响。 [结果 ]身体脂肪分布与血压、血脂密切相关 (r为 0 10 2~ 0 3 67,P <0 0 1) ;BMI是影响男性血压的主要因素 ,WHR是影响女性血压的主要因素 ;对血脂的影响因素中 ,男女均为WHR >BMI >WC。 [结论 ]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BMI大于WHR ;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WHR大于BMI。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居民体质指数,腰臀围比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锦泉  彭绩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902-904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研究了深圳市5 个行政区年龄在20 岁以上,在深圳居住5 年及以上8200 名常住社区居民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居民体质指数(BMI) ≥25 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IGT 患病率明显高于体质指数(BMI) <25 的人群,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IGT 患病率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2.6 倍和23 倍。随腰围、臀围及两者之比的升高,糖尿病患病率和IGT患病率升高;腰臀围比≥1 和<1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IGT 率之比分别为1:5 和1:25。研究结果还表明,随腰围的增加两率增加更加明显,腰围平均每增加1cm 糖尿病患病率增加05% ,IGT 患病率增加10%  相似文献   

3.
《长寿》2009,(6)
所谓“脉压”,是指收缩压(俗称高压)减去舒张压(俗称低压)的数值。正常成年人在休息状态下脉压介于30~40毫米汞柱,小于30毫米汞柱或大于40毫米汞柱均属不正常。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脉压过大或者过小,则可以作为诊断下述疾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脉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 098例疑诊冠心病住院的老年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冠心病组1 402例(66.8%),对照组696例(33.2%),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依据受累及主要冠脉支数分为0、1、2和3支病变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PP、PP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66.56±5.01)、(68.34±5.23)岁]、PP[(55.17±15.18)、(60.42±17.50)mm Hg(1 mm Hg=0.133 k Pa)、PPI[(0.41±0.07)、(0.43±0.08)]、LDL-C[(2.83±0.80)、(2.97±0.88)mmol/L]、GLU[(5.43±1.57)、(6.01±2.02)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研究对象的PP[(55.17±15.18)、(58.07±16.42)、(61.19±17.18)、(62.87±18.83)mm Hg]、PPI[(0.41±0.07)、(0.42±0.07)、(0.43±0.08)、(0.44±0.08)]、Gensini积分[(2.71±1.57)、(14.59±12.41)、(35.39±25.02)、(65.78±37.5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0支病变组比较,1、2、3支病变组的PP、PPI、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PI、GLU、LDL-C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060,95%CI为1.038~1.081;OR=2.237,95%CI为1.466~3.413;OR=1.708,95%CI为1.357~2.148;OR=2.076,95%CI为1.519~2.837;OR=10.376,95%CI为2.354~45.738;OR=1.132,95%CI为1.045~1.225;OR=1.208,95%CI为1.066~1.369)。结论 PP、PPI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P、PPI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PPI是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成人肥胖与糖代谢障碍及其患病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及体脂分布与糖代谢障碍指标和糖尿病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四川省泸天华集团公司6387名职工糖尿病流行病调查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比、多重线性回归、相对危险度等方法分析体重指数、腰围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关系以及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情况下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结果: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尿病和IGT的患病率都随体重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升高,特别是当体重指数在24,男性腰围在85、女性腰围在80以后,各指标都有显著性的改变。结论:成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推荐的我国成人肥胖标准:BMI≥24,男性腰围≥85,女性≥80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用BMI和WHR指标分析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分析肥胖与糖尿病(DM)关系。方法 分析甘肃省3700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词查资料。结果 肥胖中DM发病率7.19%;DM、糖耐量减低(IGT)组的BMI、WHR均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DM组的WHR显高于IGT组(P<0.05)。结论 肥胖是DM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腹型肥胖更易患DM。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年11-12月陕西省汉中市9个农业乡镇≥18岁农村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居民的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对早期肾损害的指示作用.方法 纳入80例经诊断证实为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老年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60例仅诊断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为B组,再随机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PP、PPI检测,并对A组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A组中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PPI≥0.5的患者分别占70.0%(56/80)、75.0%(60/80),明显多于B组的41.7%(25/60)、43.3%(26/60)和C组的26.7%(8/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PP≥60mm Hg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U)、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分别为(13.23±3.22)mg/L、(56.6±13.2)mg/24 h、(1.9±1.2)mmol/L、(2.6±1.2)mmol/L、(2.01±0.80)m/L,与PP<60 mm Hg患者的(12.03±2.32)mg/L、(42.7±12.3)mg/24 h、(2.2±1.3)mmol/L、(2.9±1.3)mmol/L、(1.21±0.90)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酸(SUA)、血肌酐(SCr与PP<60 mmHg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0.5患者β 2-MG、SCr、MAU、LDL及Cys-C分别为(10.53±2.43)mg/L、(97±22)μmol/L、(52.5±12.4)mg/24 h、(2.2±1.2)mmol/L、(1.91±0.90)mg/L,与PPI<0.5患者的(14.00±2.15)mg/L、(82±16)μmol/L、(40.7±11.3)mg/24 h、(2.7±1.3)mmol/L、(1.23±1.10)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UA、HDL与PPI<0.5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中PP≥60 mm Hg及PPI≥0.5的患者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P及PPI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对该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PP及PPI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广西城乡居民体质指数和腰围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城乡居民成人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糖尿病(DM)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关系。方法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所确定的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4个城市和4个县18岁及以上3041名城乡居民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测量以及空腹血糖测定,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居民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分别为4.2%、1.6%,显著高于农村(0.8%、0.8%)(P<0.01)。BMI为<18.5,18.5~23.9,24~27.9及≥28者DM患病率分别为0.7%、1.4%、5.9%、9.8%,差异显著(P<0.01)。男性WC为<85cm,85~89cm及≥90cmDM患病率分别为1.4%、8.4%、6.0%;女性WC为<75cm,75~79cm,≥80cm者DM患病率分别为0.6%、1.3%、10.6%,均有显著差异(P<0.01)。除18~29岁外其他各年龄组随着BMI增大DM患病率不断上升;男性WC除18~29岁外、女性WC除30~45岁组外,各年龄组均呈现出随着WC增大DM患病率也明显上升趋势;男性30岁以上WC85~89cm的DM患病率达10.0%,是同年龄组WC<85cm的4.95倍,女性组WC≥80cm、18~29岁的DM患病率达11.1%,是同年龄组WC≤75cm组的17.5倍;还发现双重肥胖者(BMI≥28,同时男WC≥90cm或女性WC≥80cm)DM患病率高达10.9%。结论BMI和WC水平与DM/IFG有良好的相关性,尤其是BMI≥28或男性WC≥85cm30岁以上人群或女性WC≥80cm各年龄组以及双重肥胖者均是DM患病高危人群。因此保持或控制BMI≤24和/或WC<85cm(男)、WC<80cm(女)对防范DM、IFG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矿工高血压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08~2009年在某院保健站确诊的96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将BMI和WHR按不同水平分级.使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不同BMI和WHR水平与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关系. [结果]体重指教、腰围/臀围比和血脂异常率及脂肪肝的程度均呈正相关. [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引起TG升高,并可增加脂肪肝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孙亚慧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60-3861
[目的]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教职工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年龄、性别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入选1 876名教职工,男921人,女955人。做腹部B超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应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与体重指数(BMI)判断样本人群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年龄、性别间的关系。[结果]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脂肪肝患病率增加,两者有相关性(r=0.996)。样本人群中脂肪肝分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应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5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结论]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脂肪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but the dependence of these associations on gender and age has not been clarified.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s of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ith systolic (SBP) and diastolic (DBP) blood pressure and assessed possible interactions with gender and age. Data concerning blood pressure and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were collected at enrollment in a cohort study from 10,928 non-smoking adults, all over Greece, who have never received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Multiple regression-derived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were estimated to compare effects among variables. Among men, waist circumference appears more important than BMI in the prediction of SBP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2.26 vs. 1.52 mmHg/SD), and to a lesser extent DBP. In contrast, among women, BMI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aist circumference, in the prediction of SBP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3.97 vs. 1.56 mmHg/ SD) and to a lesser extent DBP.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on blood pressure by gender are evident among older individuals (> 55 years); among younger individuals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have comparable effects in both genders. Among younger individuals,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are independent and equally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SBP and DBP in both genders, whereas among older individuals waist circumference is the dominant predictor of blood pressure among men and BMI is the dominant predictor of blood pressure among women. Associations are more evident with respect to SBP than DBP.  相似文献   

13.
张红岩  任彩丽  吴颖利  杨凤  齐彦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82-1883,1885
[目的]了解离休老干部的代谢状况和特点。[方法]对参加体检且资料齐全的881例离休老干部按性别、年龄分组,并进行各组血糖(GLU)、血脂(TG和TCHO)和平均体重指数(BMI)的比较及各组高血糖、高血脂和高体重指数构成比的比较。[结果]女性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1;GLU90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TCHO90岁~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高GLU检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休老干部代谢水平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我国成年人血糖水平现状,探讨BMI、腰围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监测区(县)选取≥18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收集人口学基本信息、慢性病危险因素信息、BMI、腰围和血糖水平等。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分组描述不同特征人群的血糖水平,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BMI及腰围与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77 816名研究对象,我国成年人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73±1.46)mmol/L、(5.37±0.83)%,其中,均以≥60岁年龄组最高,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城市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略高于农村(P<0.001);平均FPG和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均随BMI和腰围的增长而增高(P<0.001)。多重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BMI每增加1 kg/m2,未诊断为糖尿病、新诊断为糖尿病和自报已诊断为糖尿病的FPG分别增加0.019 mmol/L(P<0.001)、0.021 mmol/L(P=0.163)和0.028 mmol/L(P=0.088);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加0.015%、0.050%和0.033%(均P<0.001)。腰围每增加1 cm,亚人群的FPG分别增加0.008 mmol/L(P<0.001)、0.014 mmol/L(P=0.004)、0.023 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加0.006%、0.019%、0.019%(均P<0.001)。腰围的标准化β值均高于BMI。结论 未被诊断为糖尿病且BMI或腰围高于正常值的成年人是重点防控人群。腰围预测血糖水平的能力高于BMI,应加大举措提高腰围知晓率,有助于实现各人群维持血糖正常。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中青年教职工血压及高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中青年教职工血压及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普查四川大学东区30~45岁教职工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结果(1)男、女血压平均值分别为119.60±11.01/79.49±8.91mmHg,116.41±11.10/76.90±7.63mmHg,两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血压为正常高限者占9.33%,高血压总患病率6.18%,其中Ⅰ级高血压占81.36%,Ⅱ级高血压占16.95%,Ⅲ级高血压占1.69%.(3)高血压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为能从青年时期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对Ⅰ级高血压病人应采取恰当的二级预防,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血压为正常高限的人群,应尽早开展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当前成都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现状和卫生服务需要,分析其不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成都市分层随机抽取社区居民1102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成都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是6.3%,慢性病患病率是9.6%,较同期有所下降.前5位的主要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炎、关节炎及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结论]应充分重视重点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邹俊怡  冯端宇  曾雨昕  普诗涵  乔田  陈玥  刘雪婷  成果     《现代预防医学》2020,(12):2162-2165
目的 探究成都市成年居民基于预包装食品营养价值评价模型所得的膳食质量与体脂率、腰围和空腹血糖的关联。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76名20~7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24h膳食回顾、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价值评价模型计算的个人膳食得分来评价膳食质量。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得分与调查对象体脂率、腰围和空腹血糖的关系。结果 调整性别后,膳食得分与体脂率、腰围、空腹血糖均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 0.951、- 2.374和- 0.324,P值分别为0.042、0.041和0.048)。结论 基于预包装食品营养价值评价模型的膳食质量与体脂率、腰围和空腹血糖水平有一定相关性,提示该预包装食品营养价值评价模型也许可以帮助人们合理选择食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对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1992—1994年和1998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男女性中年人群中进行的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科合并共35 003人,比较不同BMI和WC分组的平均血压水平及其高血压患病率。结果:随着BMI和/或WC的增加,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多数BMI组中,男女性WC与血压均值和高血压患病车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线性趋势检验P<0.05),同样在不同的WC组中,BMI均与血压均值和高血压患病车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男女性按不同BMI及WC标准分组的年龄调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6.5%、14.1%(BMI<24kg/m^2,男/女:WC<85/80cm),29.8%、20.6%(BMI<24kg/m^2,男/女:WC≥85/80cm),29.6%、24.7%(BMI:24.0—27.9kg/m^2,男/女:WC<85/80cm),39.2%、30.3%(BMI:24.0—27.9kg/m^2,男/女:WC≥85/80cm),57.5%、43.3%(BMI≥28kg/m^2,男/女:WC≥85/80cm)。结论:BMI和WC均与人群血压有相互独立的关联,保持BMI和WC均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珠海市斗门区居民体重指数(BMI)、腹围与血压的关系,为控制体重及向心性肥胖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斗门区两镇,对其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和体检。结果体重指数为〈24、24~28、≥28时,血压均值分别为125.49/79.81、135.62/85.42、/44.63/93.77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5%、47.6%、71.0%;腹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4.67/79.65mmHg上升到135.50/85.09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25.5%上升到48.5%。体重指数对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的预测效果高于腹围;超重、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0和5.2倍。结论珠海市斗门区居民血压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腹围的增加而上升,体重指数是预测高血压的重要指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正常妊娠前后妇女血压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及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南省浏阳市37个乡镇随机抽取14个乡镇,以抽样乡镇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登记建册的所有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在其首次婚前检查时进行面对面访问和填写调查问卷,随访观察时收集妊娠期间血压资料并追踪其妊娠结局.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探讨血压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11名孕妇妊娠前后资料完整,其中排除41例妊娠期高血压者,共570名正常孕妇纳入研究.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SBP分别为(109.9±12.9)、(100.6±9.6)、(102.6±l0.1)、(107.8±10.9) mm Hg,DBP分别为(71.1±9.0)、(64.3±6.6)、(65.1±6.8)、(68.3±8.1) mmHg.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孕后3个时期的血压均数均低于孕前,而孕晚期的血压均数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和DBP在4个时间点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变化趋势的线性拟合检验也有统计学意义.孕前BMI、孕前腰围和年人均经济收入对血压变化有影响.孕前BMI和腰围值大的孕妇孕期血压升高明显,而年人均经济收入主要影响孕前血压,对孕中后期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压较孕前水平下降,而孕晚期血压高于孕早、中期.孕前BMI、腰围值和年人均经济收入是孕期血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