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梅  梁前芝 《现代医院》2010,10(4):99-100
目的探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通过术前的评估、术后密切观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早期的功能锻炼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36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结论术前的评估、术后密切观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早期的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苑 《现代医院》2010,10(2):92-94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2009年收治的169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9例患者术后发生DVT80例(47.34%),年龄、BMI、抗凝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关节、创伤骨科Ⅲ级以上手术120例,所有术后病例均制定系统护理计划,周密观察;配合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肌注或口服抗凝药物,并辅以梯度加压弹力袜等方法,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及时发现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早期临床症候群,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病情得到了妥善地处理。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可能并发DVT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5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102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除正规抗凝治疗外,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和下肢静脉泵等处理来积极预防DVT形成。结果:本组术后1周有16例DVT、术后2周有12例下肢DVT,其中6例发生肺栓塞,死亡2例。结论: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和抗凝治疗,可以减少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4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给予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7.
吴灵芝 《现代养生》2014,(18):91-91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除血栓栓塞家族史外,两组其他各项危险因素比较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外科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雪莲  孙虹 《现代保健》2011,(11):96-97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选取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实施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治疗护理中注意回避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积极应对术后并发症,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下肢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仅3例经B超证实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本护理方法 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疗效,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路路通在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路路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中的应用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 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0。结论路路通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是预防高龄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建  王秀平  王彬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89-490,493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2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深静脉插管,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常规经右侧股静脉或经右颈静脉入路,如插管困难,则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包括同轴导管技术、翻山鞘技术、或经患(左)侧股静脉插管,44例放置了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尿激酶用量360万~1400万单位,34例行髂股静脉狭窄球囊扩张,9例行支架植入。[结果]对常规插管困难的病例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后,左髂股静脉插管总成功率为96.1%,下肢肿胀症状完全消失78例(76.5%),肿胀症状改善的24例(23.5%)。[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辅助性插管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插管成功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导致狭窄或闭塞,如侧支循环充分,不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术后早期即强化血栓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下肢(非切口处)疼痛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5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术前对产妇进行评估,以个人教育为主,家属积极配合,采取口头讲解方式,指导早期活动,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由0.26%降至0.[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教育,并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脑胶质瘤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只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4.69、4.6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6.67%,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23.33%,两组比较,X~2值为9.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简便易掌握,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为降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处理方法。[方法]回顾研究分析某院2003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98例吸毒患者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99条肢体的临床资料。2例选择自动出院未行手术,5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31例行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27例行股动脉破口修补术,35例行股动脉结扎术。[结果]98例患者中,5例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发生肺栓塞或术前存在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外,1例人工血管感染取出移植物后结扎股动脉,22例扩创引流加换药后保肢成功,其余手术患者术后均无肢体坏死症状。[结论尽早外科手术是抢救因毒品注射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彻底清创引流、控制感染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必要时结扎股动脉也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戚雪琴 《现代保健》2014,(23):142-144
目的:研究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复位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引起肢体肿痛患者除外),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选取L3-4施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7.5-10 mg,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 cm后平卧。20 min麻醉平面未达要求,硬膜外腔追加1∶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以下称利布混合液)。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5 min内起效,15-20 min麻醉平面固定。90.20%患者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改良Bromage评分3分者占98.12%,95.10%患者循环稳定,麻醉满意率100%。结论: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循环稳定,并发症少,能够满足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6例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老年骨折血栓患者表现为管腔增宽,管腔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图像,部分血栓可飘动。在老年骨折患者中,小腿内静脉的血栓发生率高,膝部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率亦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迅速诊断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可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预防DVT方法,研究组同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术后3d和术后7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