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行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80例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过程中血糖波动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索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2hPG以及HbA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联合组治疗后FBG、2hPG以及HbAlc降低较对照组治疗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5.
贾亚非 《现代保健》2011,(18):25-2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FPG、2hPG、GHbA1C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组FPG、2hPG、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尤其餐后高血糖改善更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增长较快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到9 200万以上,且仍有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医疗负担。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随着血糖控制效果的提高,低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对体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60岁的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三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餐前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质量指数(BMI),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FBG、P2hBG、HbhlC下降显著(P〈0.01),BMI无明显变化(P〉0.05),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或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每组49例,西格列汀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阿卡波糖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HbA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卡波糖组治疗后比较,西格列汀组FBG以及HbAlc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甘精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单用门冬胰岛素30和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2hPG、FBG、HbAlc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2hPG、FBG、HbAlc数据下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且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hF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餐后血糖,加快血糖控制速度,减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瑞格列奈或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B组),每组30例,A组每日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B组每日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随访2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A组和B组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标ΔI30/ΔG30、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标HOMAβ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的变化,A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有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不大;A组有7例低血糖症的发生,其中有1例为严重的低血糖症,而B组无低血糖症发生,两组之间低血糖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瑞格列奈或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的方案都具有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 Alc并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且两者的治疗效果相当,A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有所上升,B组治疗前后对体重的变化不大,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联合文达敏(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与预混胰岛素注射两种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来得时联合口服文达敏组(A组,n=25)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皮下注射组(B组,n=21),治疗3个月。测定每组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C-肽,计算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增加,Homa-I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Homa-β、Homa-IR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A组胰岛素用量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来得时联合口服文达敏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较好改善β细胞功能,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门诊自我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门诊组及住院组各23例,空腹血糖11.1~16.7 mmol/L,门诊组糖尿病教育后开始自行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住院组胰岛素泵治疗,共4 w。结果两组第7 d、2 w、4 w各项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门诊组患者第7 d、2 w末血糖达标率低于住院组(39.1%vs 56.5%,60.9%vs 78.3%,p<0.01),但4 w末达标率无差异(87.0%vs 90.3%,p>0.05),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有效糖尿病教育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门诊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压分别降至(132.3±12.6)/(76.8±7.2)、(145.2±10.3)/(8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0%、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阿卡波糖片剂(卡博平)和进口阿卡波糖片剂(拜唐苹)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血脂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胰岛素水平、体重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卡博平组(73例)和拜唐苹组(74侧)进行治疗和比较.[结果]共有135例完成了试验(卡博平组67例,拜唐苹组68例).与用药前相比,第4周卡博平、拜唐苹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下降2.06和2.54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下降5.19和4.54mmol/L;第8周时空腹血糖分别下降2.56和2.34 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下降5.35和5.45mmol/L; HbAlc值分别下降1.25%和1.45%,卡博平、拜唐苹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4周及8周TG水平,以及体重和BMI均一定程度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国产和进口阿卡波糖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Alc值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血脂及体重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的延长有缓解趋势.[结论]国产阿卡波糖片剂在血糖控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拜唐苹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CSII组和MDI组,各61例,比较组间血糖达标时间、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小于MDI组(p<0.05)。结论 CSII泵胰岛素给药更符合生理规律,是目前最优秀的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最佳方案. [方法]将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组为甘精胰岛素组(20例),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NPH(20例),三餐前联用门冬胰岛素,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很好的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总量低干NPH组(P<0.05). [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08例新诊断的T2DM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根据体重指数进行成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三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空腹C肽水平及并发症发病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体重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HbA及空腹血糖增高,而微血管并发症以视网膜病变较为突出。超重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且超重组患者易伴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结论初诊T2DM的低体重患者需及时补充胰岛素并对视网膜病变并发症重点筛查;而初诊T2DM超重患者应积极进行减肥、降压及调脂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黎艺  陈开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187-3188,3193
[目的]探讨在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中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7例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未用任何降糖药物,在营养治疗中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比较在营养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BW)、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2个月的营养治疗,FPG由(7.84±1.19)mmol/L降至(6.19±0.60)mmol/L(P=0.000),2hPG由(13.97±3.35)mmol/L降至(8.59±0.90)mmol/L(P=0.000),HOMA-R由26.43±15.46降至17.14±7.68(P=0.031),BW由(72.1±11.3)kg降至(67.9±11.1)kg(P=0.006),BMI由(27.73±4.02)kg/m2降至(26.12±3.63)kg/m2(P=0.01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ns由(76.81±40.49)pmol/L降至(59.13±24.94)pmol/L(P=0.146),HbA1c(7.29±0.77)%降至(6.49±0.57)%(P=0.11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未用任何降糖药物,仅通过在营养治疗中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即可使患者的糖代谢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83例,未合并大血管病变90例,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VB12、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空腹血糖、血脂及肾功水平。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因变量,进行Pearsan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未合并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病程、叶酸、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载脂蛋白A、肌酐存在相关关系;病程、低密度脂蛋白为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而VB12、核黄素、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与叶酸、核黄素、载脂蛋白A、肌酐、病程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