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卫生防疫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不同时期卫生防疫面临的状况、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对不同时期防疫策略、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对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借鉴和启迪。[结果]震后10个月,德阳地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区卫生防疫体系恢复常态,卫生防疫应急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结论]一系列防控措施行之有效,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2.
大地震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汶川大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卫生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涉及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卫生学评估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结论]及时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可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灾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饮用水卫生工作实践,分析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全履盖中的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防疫措施,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饮用水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大地震灾害之后,无通过饮用水发生的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全面总结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后北京市疾控中心开展的抗灾防疫卫生应急工作经验,发现工作不足,为将来更好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参照国家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和相关技术文件,从卫生应急的反应速度、规范化程度、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及防疫效果等方面,按照好、中、差三级对此次灾后卫生应急工作进行矩阵评估。结果此次灾后卫生应急工作,反应迅速、步骤合理、措施得当、效果显著,尤其是与各级政府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疾控机构在灾后卫生应急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和权威地位,但是在应急工作有序性和规范性上还有所欠缺,也暴露出北京市基层疾控部门在开展自然灾害后抗灾防疫应急工作能力和准备上的不足。结论应提高抗灾防疫意识,积极开展自然灾害前的应急准备工作,编制预案,培训技术,进行物资储备,并找准职能定位,不断规范、强化灾后卫生防疫应对措施与程序,持续提升抗灾防疫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多次执行国内外医学救援任务中分析防疫力量、物资投入的有效性、预防的低效性和非持久性,是救灾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方法针对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医务人员存在"标准预防"概念与"防护标准"认识混淆误区,结合卫生防疫现状和预防理念,运用科学高效可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提出灾害应急救援早期开展主动卫生防疫策略新思路,制定了一套主动卫生防疫策略系列保障体系,明确责任和规范标准化保障方案。结论完善人才素质培养、知识技能培训,将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防疫技能操作,作为平时基础内容、卫勤必训课程、战时技能掌握,成为防疫骨干通科人才,提升救援队灾害医学救援中卫生防疫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评估鲁甸6.5级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形势特点,总结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经验,为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深入地震灾区,实地调研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形势与防疫措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果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做法是: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做好抗震救灾准备;深入实地了解卫生防疫形势,制定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震区卫生防疫坚持预防为主、军地一体、科学防控。并根据卫生防疫实践提出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的三点启示。结论鲁甸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保障措施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遵照国家和军队的统一部署,第三军医大学多支卫生防疫队赴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理县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在认真分析、充分把握灾区乡村卫生防疫形势的基础上,依照地震后各时期不同的防疫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并对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工作能力进行了强化和提升。结论在确保地震灾区无疫情的同时,也推动了灾区乡村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为地震灾区乡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卫生防疫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21"抚河决堤灾后灾区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掌握灾区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灾后防病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走访群众等多种评估手段,对环境危害因素、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卫生系统能力恢复、重点传染病防治效果等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受灾乡镇公共卫生各项指标较受灾前期有显著改善,综合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为确保"灾后无大疫"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结论制定规范、科学的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建立卫生评估方法是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卫生防疫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与效果,旨在确保大灾之后三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方法搜集、整理绵阳震后传染病疫情资料及卫生防疫工作相关报表与专题调查及报告,提出相关卫生防疫措施: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村;规范应急处置,统一技术方案;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杀防疫,消除病媒生物性疾病隐患;防止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发生,严格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保证灾区饮水安全,加强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加快能力恢复,注重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加强应急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开展灾民安置点及学校卫生督导检查,控制群体危险因素发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研究"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状况,分析卫生防疫工作效果。结果由于卫生防疫工作应对措施得当,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1月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及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0938/10万)较地震前(2008年)同期水平(29.1069/10万)下降了17.22%。结论 5.12地震后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科学有效,处置有力,确保了大灾之后3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对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赴苏丹维和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规律,确保维和官兵生命健康。方法:分析维和任务区卫生防病工作特点,明确卫生防疫工作思路,形成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结果:任务期内无流脑、霍乱、黄热病等传染病发生,疟疾感染率较前批维和部队明显下降:结论:形成良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全员防控已成为大型医院管理的新常态,通过快速建设钢结构用房、改建固定式抗疫用房、足量储备抗疫物资、健全院外支援及院内应急队伍梯队、建立常态化应急预案等措施,探索动态调整抗疫全体系储备,并实行全院封闭式管理,健全疫情防控手段,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野外驻训地域卫生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官兵健康的问题,对指导做好官兵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X年7月,收集某驻训地域的地理气候、水源、环境、传染病与地方病、医学媒介生物、居民卫生习惯以及卫生人力资源等资料,查阅文献资料信息,并结合历年的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结果]驻训部队在某驻训地域驻训练时可能遇到的卫生问题包括当地气候条件对驻训官兵身体健康的影响,饮用水二次污染,环保缺乏监督管理,传染病和地方病威胁,医学媒介生物危害,军事劳动环境危害等。针对性提出卫生防疫保障对策。[结论]查明某驻训地域的卫生流行病学特征对指导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发挥积极作用,能确保驻训官兵的身心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的功能变化,总结"抗疫"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从医疗资源动态管理角度分析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型综合医院所发挥的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洪泽县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如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49+1557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手足口病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洪泽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洪泽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48例,聚集性病例6起,重症病例1例,年发病率为115.68/10万。[结论]2009年洪泽县手足口病疫情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季节,手足口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幼托机构引成流行,做好对患儿的隔离工作,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郧阳医学院2009级新生对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和行为,为新生流感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由调查员发放调查表,并作说明,当场填写收回。[结果]新生群体对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但绝大多数的学生愿意做好个人防控工作,积极面对当前的疫情。[结论]有必要提高认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流感等传染病的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方法]在四川省选择结核病和艾滋病疫情均较重的两个县开展为期6个月的试点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探索出了“4个一”工作协调机制和“一初筛、二转诊、三检查、四诊断、五鉴别”的工作模式,以及并由结防人员采血、告知阴性结果,由艾防人员检测、告知阳性结果的HIV抗体检测和咨询程序。结核病人中HIV检出率为2.40%,HIV/AIDS中结核病的检出率为5.06%。[结论]在结防机构和艾防机构间建立一套有机的协作机制是做好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政府强力主导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方法]自2005~2010年,利用实施CHARTS项目的机会,探索出了以政府强力主导的综合防治模式的"五个一策略",包括一个指导思想、一个机制、一个规划、一个领导机构和一个重点,尤其从理论上提出了以民生发展为核心的艾滋病防治的社会发展理论。[结果]通过五个一模式实施,提高了省级政府及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逐渐形成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促进和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将艾滋病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最终扩大了艾滋病防治的覆盖面,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的传播。[结论]通过政府强力主导,极大地扩大了防艾工作面,增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可及性,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覆盖面得到提高,有效地遏制艾了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陈淑琴  王玉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91+2396
[目的]了解青铜峡市2009年医疗单位消毒质量,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原宁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编《消毒法规汇编》规定的方法和标准执行。[结果]本次监测86家医疗单位,共监测样品626份,合格500份,总合格率为79.87。[结论]所有消毒物品的合格率明显高于空气的合格率,且紫外线灯的合格率较低。消毒工作是卫生防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杜绝因消毒质量问题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应改善患者的就医和住院环境,加强医疗单位消毒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汶川大地震后绵阳灾区卫生防疫及消杀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工作总结的方法对防疫消杀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累计处理遇难者和动物尸体676万多具,处理粪坑52万多个(次),清除蚊蝇孳生地351万多处,消杀面积9.3亿m2。蚊密度由21.77只/人工.小时减少到1.47只/人工.小时,蝇密度由0.73只/m2减少到0.11只/m2。鼠密度由4.26处/2000m减少到0.24处/2000m。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97.45%。食品销售环节抽检合格率为91.47%,校园内小食品抽检合格率为84.68%。各类餐、饮、炊具合格率为92.00%。灾后应急接种甲肝疫苗100870人份,乙脑疫苗46779人份,流感疫苗464400人份。1~12月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种中,肠道、呼吸道、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总发病率为310.1688/10万,较2007年下降26.72%。其中肠道、呼吸道、虫媒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55.6977/10万、154.1012/10万、0.2325/10万和0.1363/10万,发病率分别较2007年下降35.81%、14.37%、58.63%和29.67%。[结论]卫生防疫工作措施得力,方法有效,全年未发生任何规模性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