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发病时间<6h且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20万U,30 min内滴注完,同时准备动脉溶栓:行全脑血管造影,经微导管在靶血管闭塞点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中持续以1万U/min泵入,总量不超过100万U.静脉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剂量为10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60 min内滴注完.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溶栓后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生活质量及修订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7d和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溶栓组[(8.97±4.56)分比(11.01±3.65)分,(6.88 ±2.31)分比(8.34±3.05)分,(4.06±3.02)分比(6.73±2.15)分](P<0.05或<0.01).两组溶栓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BI评分[(79.55±19.64)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69.31±21.35)分](P=0.0162).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疗效良好)率[72.0%( 18/25)]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52.0%( 13/25) ](P=0.0198).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该方法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52例发病6h内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32例,部分再通10例,未通10例;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者36例,疗效差者16例;疗效良好的36例患者中有32例(88.9%)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2分,疗效差的16例患者中只有2例(12.5%)NIHSS评分改善>12分;溶栓后脑出血12例(23.1%).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通率,显著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改善≥2分可能是患者后期疗效好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在治疗大动脉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大动脉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术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后Q和V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和Zc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术对大动脉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NIHSS评分,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预后好的患者共有18例(85.7%),血管完全再通的11例(53%),部分再通的9例(41%)。颅内出血率9.5%,病死率4.8%。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74例,在常规神经保护、一般支持及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于30min内滴注完毕,溶栓12 h后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除不应用尿激酶溶栓外,余治疗方法同溶栓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h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于治疗后2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属血液高凝状态,溶栓组治疗后3 h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 h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溶栓组治愈率[39.2%(29/74)]、总有效率[91.9%(68/7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3%(5/35)和68.6%(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2-2433
[目的]了解和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7例作为实验组进行分析,急性脑梗死52例作为随机对照组。考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程度、疗效差异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的S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42.3,有效率为71.2;实验组显效率为64.2,有效率为88.1。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是治疗ACI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寻找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24 h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PT,APTT等指标检查,检查合格后,观察组给予尿激酶1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进行溶栓,对照组给予尿激酶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进行溶栓,溶栓后,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22/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7%(10/2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2 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6/2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4/2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尿激酶15万U的溶栓效果要明显优于尿激酶5万U,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建 《现代保健》2013,(10):122-12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低颅内压、平衡电解质、血小板抑制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尿激酶50~25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加用血塞通0.6g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在24h、7d、14d的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两组患者未见全身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确切,本组无不良反应病例,能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确定其使用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同时该方法在应用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治疗的ACI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肌力恢复状况,并对比治疗前后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45/48)较对照组75.00%(36/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肌力恢复状况比较,观察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与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肌力恢复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根据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显效率达76.6%,血管再通率达86.7%以上。治疗后BI评分较前增加(尸l〈O.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尸〈0.05)。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能恢复患者脑部血流灌注、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而且能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01/09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20例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给予全程观察护理,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减轻,1例并发胃肠道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士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院后复发率为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高血脂史、高血压史是急性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月 《现代保健》2010,(18):29-30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另5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68.6%,对照组为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代莉  王慧智  田倩  王洪浩  方沛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4-2435,2439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IL-6、TNF-α、NO的变化水平情况,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在心肌梗死炎症治疗方面的可能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未能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效,血清炎症因子浓度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存活心肌细胞,抑制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峰值,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并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于人院后溶栓治疗前30~60min予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开始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索5000IU腹壁皮下注射,对比两组再通及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53例再通,再通率88.3%,对照组41例再通,再通率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3±0.6)h,对照组为(1.9±0.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有积极意义,且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观察组(57例,发生出血转化)和对照组(143例,未发生出血转化)。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尿蛋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