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病原灭活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批抽取新鲜冰冻血浆(FFP)和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MBPPS)各200ml×20袋,37℃水浴融化,无菌操作取样2ml,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因子FⅡ:C、FⅤ:C、FⅧ:C、FⅨ:C水平。结果 FFP与MBPPS凝血因子水平比较,TT、FⅡ:C的活性变化不显著(均P﹥0.05),PT、APTT、Fbg、FⅤ:C、FⅧ:C、FⅨ: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仍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结论新鲜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原灭活后,凝血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仍能满足临床输注血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霍梅  周莉  刘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08-480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IL公司的ACLAdvance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94例妊娠晚期孕妇和27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性、PT、APTT、F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凝血因子Ⅴ、Ⅶ、Ⅹ、Ⅷ、Ⅸ、Ⅻ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Ⅱ因子活性只比对照组稍高,而Ⅺ因子活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晚期妇女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g则显著增高;晚孕组PT与凝血因子Ⅱ、Ⅴ、Ⅶ活性成负相关,与Ⅶ活性相关性较好,而与Ⅹ因子活性无相关性;APTT与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成负相关,与Ⅷ、Ⅺ、Ⅻ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成分处于活化状态,这可能是引起孕妇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曼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49-3150
[目的]检测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因子的4项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某院237例重症肝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重症肝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也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因子检测可以较早发现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可以预先发现重症肝病患者是否具有出血倾向,对预防和治疗出血、抢救以及预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新生猪凝血状态,以及部分凝血因子促凝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制作新生猪HIBD模型,并设对照组.于恢复正常供氧后0h,24h,48h及72h时,测定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因子Ⅱ,Ⅴ,Ⅸ,Ⅺ的促凝活性.结果 在HIBD后48h,APTT,PT,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凝血因子Ⅱ,Ⅴ促凝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凝血因子Ⅸ,Ⅺ促凝活性,在HIBD后48h均数最高,有上升趋势.结论 在HIBD中存在凝血功能改变,在HIBD后48h变化最显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进一步加重脑缺氧缺血.这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机制中"脑血流改变"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情况。方法选择市中心血站抽取的新鲜血浆50袋,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病毒灭活血浆,对照组进行新鲜冰冻血浆,然后测定相关的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的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PT、TT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APTT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实验组的G和A/G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TP、ALB和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表明,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除了凝血因子Ⅷ和Ⅸ以外,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 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L 8000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进行融化后0、6、12、24 h分别测定FIB、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 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FIB(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 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7.
孟晓明  孙亚臣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4688-468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并进行介入治疗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一采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采用光散射比浊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Ⅶ(FⅦ)、Ⅷ(FⅧ)、X(FX)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g). [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APTT、Ps、VWF和uPA都低于治疗前(P<0.05);FⅦ、FⅧ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PT、AFTT、TT、Ps、VWF和uPA都高于对照组(P<0.05);Fg、FⅦ、FⅧ和FX都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介入治疗能够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亢进,但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边红放 《医疗装备》2011,24(9):39-39
有关止、凝血筛检临床上主要用于出血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或药物)监测。通过APTT和PT分别检测内、外源凝血的途径及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的总活性以及反映是否存在抗凝、纤溶的异常。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数据。总结几点体会。1内源凝血途径检测结果的异常(APTT异常、PT正常)APTT异常,PT正常则考虑到是否凝血因子缺乏还是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常见的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Ⅶ血浆水平的减低;血友病A、B;严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列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并与同期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均采用凝固比浊法测定,血小板(PLT)用美国AB-BOTT CELL-DYNl600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采取一期凝血法。结果肝硬化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FIB、PLT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凝血因子Ⅷ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Ⅺ、Ⅻ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肝硬化进行凝血因子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时造成的凝血障碍,有助于判定病情预后,对肝硬化出血的抢救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后,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含量有无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袋血液,滤前、滤后各取样5 ml,分别用血凝仪进行凝血因子FⅧ、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检测,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观察滤过前、后凝血因子变化。结果PT、APTT、FIB、FⅧ经白细胞过滤后延长(P<0.05),FIB(P>0.05)。结论经白细胞过滤后的血浆虽然部分凝血因子活性丢失,但其仍保持在正常水平,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