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客观、准确地对海南省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进行评判,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海南省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评判物元模型。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方法抽取样本,于2016年4至5月用自制高校非突发事件干预体系评价表对海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3 027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再应用可拓模型理论对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不同学校间评价表的4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拓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关联度αj矩阵计算结果为[-0.402 0,-0.108 3,0.149 2,-0.298 4],海南大学的为[-0.363 0,-0.034 5,0.088 7,-0.299 2],海南师范大学的为[-0.472 1,-0.206 6,0.276 4,-0.255 9],海南医学院的为[-0.421 2,-0.133 2,0.205 0,-0.290 5],海口经济学院的为[-0.351 7,-0.058 9,0.026 7,-0.348 0],均属于第3类即中等级。结论海南省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还属于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荣康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28-4630
[目的]回顾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发展历程,分析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建策建议。[方法]关键词检索—文献回顾法,反思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发展历程;现场研究法(5.12灾后心理干预实践),深入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途径。[结果]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缺乏科学的干预机制、专业的干预人才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此外,人们对心理危机及干预还普遍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结论]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规范性、安全性,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和管理,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制定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和中长期持续干预方案,并为其实施提供组织体系、人员技术、政策法规、社会支持等软硬件资源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社区居民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的影响,为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干预提供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危机脆弱性评估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BCQ)评估社区居民的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社区居民危机脆弱性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②心理辅导后居民的危机脆弱性评分下降,消极应对减少;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因子对危机脆弱性的线性关系最密切。结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降低危机脆弱性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在社区层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社区居民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的影响,为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干预提供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危机脆弱性评估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BCQ)评估社区居民的危机脆弱性和应付方式.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社区居民危机脆弱性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②心理辅导后居民的危机脆弱性评分下降,消极应对减少;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因子对危机脆弱性的线性关系最密切。结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降低危机脆弱性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在社区层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0~6岁儿童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计算机系统在儿童早期发育评价与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先进的可视化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了0~6岁儿童体格、营养、心理发展评价和数据库管理以及早期干预指导系统。[结果]通过2000余例的儿童系统评价应用,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了儿童早期干预的服务水平、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有助于推动了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模式的转变,可显著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严重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受严重突发事件带来的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会极大地伤害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意义。该文概括了严重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总结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形式及方法步骤,分析了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干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经受严重突发事件带来的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会极大地伤害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意义。该文概括了严重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总结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形式及方法步骤,分析了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干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在预防、处理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应用,以提高应对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方法] 分析应对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危机管理的原则,探讨口岸危机管理的相关机制.[结果] 口岸危机管理应遵循未雨绸缪、公众利益至上、快速反应和透明的原则,并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处理和善后机制.[结论] 以危机管理应对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通过有效的危机预警、防范和处理,能够适应新<国际卫生条例>草案对卫生检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造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危机脆弱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和杭州同济职业技术学院4所院校,按专业抽取42个班级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危机脆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7份,有效问卷738份,问卷有效率为92.2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得分最高的维度为人际关系,其次为学习压力;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中位数为35分;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得分中位数为15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危机脆弱性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1),危机脆弱性与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当心理弹性进入高职学生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的回归方程时,生活事件对危机脆弱性的预测从0.255变成0.157(P0.01)。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心理弹性在高职学生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危机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生活应激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意念状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SLSI、SCL-90和UPI等测量工具对1 300名某综合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6.19%学生曾有"自杀意念",其中39.2%的学生抑郁因子分在中度以上;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变化、压力、冲突、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的主要生活应激;大学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的预测正确率为94.2%. [结论]该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诊断依据,应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建立一套适合社区"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实施方案,2004—2009年对目标社区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追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6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建卡率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32.52%增加到2009年的50.91%;首次脑卒中发病构成比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90.57%下降到2009年的80.00%;脑卒中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60.7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46.61/10万。结论在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青少年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重庆市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状况,为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和亚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对重庆市2292名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青少年学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4%、48.3%、56.0%;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3.8%、13.8%、12.6%,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女生身心亚健康的状态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间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和状态检出率均表现为高中﹥初中﹥大学(P值均﹤0.01);城市学生躯体亚健康的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结论]重庆青少年亚健康状况较差,应引起重视,加强健康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赵铁牛  王泓午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164-3165,3168
[目的]阐述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并探讨医生工作压力和心理症状之间关系的合理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方法]借助SAS9.0软件的CALIS过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对医生工作压力和心理症状之间关系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并进行合理性检验和修正。[结果]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69,均方根残差(RMR)为0.041,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55,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并合理解释了医生工作压力和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结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分析医生工作压力和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舒端  李静  邓德红  郑同刚  郑念祥  张连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465-2466,247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性别与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6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留守学生进行SCL-90心理问卷量表测量,进行综合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结果]干预前,男女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敌对、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等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后,男生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和总分、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有明显的降低;女生在恐怖因子和总分、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有显著性降低。[结论]通过干预,男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朱姝  黎贵湘  刘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26-2327
[目的]了解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抑郁状况,并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后再进行SDS测评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抑郁的现患率达56%,经过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DS评分由(51.92±13.39)分降为(43.50±9.80)分,抑郁的现患率由56%下降为24%,干预前后比较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情绪,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容  贺刚  江新  王磊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35-1736,1739
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有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6—2010年因心理疾病休学的大学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因心理疾病休学共84人,占休学总人数的26.58%。主要心理疾病为抑郁症71人,焦虑症4人,精神分裂症4人,神经衰弱5人,构成比分别为84.52%、4.76%、4.76%、5.95%;其中男生高于女生(P0.05);大一学生高于其他年级(P0.01)。结论高校应重视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心理健康,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云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95-3795,3798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病人有较好的血管条件接受化疗,保证了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方法]对60例肿瘤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合理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恢复血管弹性等措施。[结果]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干预可使肿瘤化疗患者有较好的血管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性实施一整套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两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各因素与焦虑状况的关系及心理干预后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一般资料与焦虑状况无相关性(P﹥0.05),而实验者给予心理干预前后焦虑状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一整套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前焦虑,有利于病人平稳渡过手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消防救援官兵震灾后心理状况及对应急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对20例消防救援官兵在震灾后应激反应采用团体咨询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对干预前后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的主要问题是持续警觉性增高的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按照应激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分组逐次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心理评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预后应激反应综合征减少,负性情绪和警觉性显著减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应加消防部队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徐传荣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8-2790
目的分析了解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探讨一系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的方法,了解感染病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晓情况,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感染病区86.0%的医护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但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5.8%。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性仅为30%,接触2位患者之间手消毒依从性仅为35.0%,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性达90.0%。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薄弱,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必要总结一套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