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人群膳食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膳食及血脂状况的影响.方法对上海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膳食调查及血脂分析.将高血压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高血压及营养健教,然后再对两组人群进行膳食调查及血脂分析.结果居民膳食中脂肪供能比例大于总热能的30%;钙及视黄醇摄入量不足;膳食模式中肉类偏多,奶类偏少,食盐摄入量超过6g/d@人;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早餐过少,晚餐过多;血清TC、TG、LDL3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健康干预后,干预组在脂肪摄入上明显降低,脂肪供能比例占总热能的30%以下;钙及视黄醇摄入量有所增加;在膳食模式方面,水果、奶类摄入量明显增加;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膳食状 况及血脂水平在宣教前后变化不大.结论高血压及营养宣教活动对提高高血压人群的营养知识水平,树立合理的膳食模式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膳食脂肪对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改善膳食脂肪摄入情况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脂肪摄入情况及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基线调查表明人群膳食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过高,脂肪供能比占总热能的30%以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L)水平偏高。相关分析表明,体质指数(BMI)和饱和脂肪酸(SFA)与血清TC、TG、LDL-C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C)/TC与BMI、SFA呈负相关,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呈正相关。进行社区营养干预后,干预组脂肪供能比小于总热能的30%,与对照组相比及自身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胆固醇摄入量有下降趋势;干预组人群血脂TC、LDL-C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减少膳食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对高血压人群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膳食抗氧化剂对老年性白内障的影响。[方法 ]选择潍坊市 30名 60~ 75岁健康志愿者 (A组 )与 30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B组 )。对 B组人群进行 1 5个月的膳食营养指导 ,于营养干预前后 ,通过 7日询问法调查两组人群膳食中抗氧化剂的摄入量 ,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视力等。 [结果 ]营养干预前 B组膳食抗氧化剂每日摄入量、血液抗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 A组 P <0 .0 1 )。营养干预后 B组视黄醇当量、维生素 E、维生素 C、硒的每日摄入量明显增加 ,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清硒含量明显升高 ,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 ;视力下降得到控制。[结论 ]膳食抗氧化剂的摄入量不足可能与老年性白内障有一定关系 ,增加膳食抗氧化剂的摄入能够控制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营养宣传教育的作用。 [方法 ] 2 0 0 0~ 2 0 0 1年在安阳市安钢社区对 15岁以上人群进行 1年的营养宣传教育。在宣教前后分别随机抽取部分人群调查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膳食情况 ,测定体重、血糖、血脂 ,并相互比较。 [结果 ]宣教后与宣教前比较 ,人群营养、膳食的基本知识明显提高 ,奶、豆、鱼虾、水果类食物的食用量增加 ,不良膳食习惯减少 ,体重有下降趋势 ,血糖与血脂有所改善。 [结论 ]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营养宣教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利用一项国家“八·五”攻关研究中不同地区13个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分析膳食营养对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及人群的平均体重指数)发现:人群平均动物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膳食胆固醇、膳食脂质分值(Keys分值)等营养因素的摄入量以及肉类、蛋类及糕点类的平均食用量分别与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均值正关联;人群平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均值负关联。本结果支持:在血清总胆固醇及膳食脂质相对较低的人群间,膳食脂质仍是影响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重要因素;适当控制肉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入量可预防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营养宣传教育的作用。[方法]2000~2001年在安阳市安钢社区对15岁以上人群进行1年的营养宣传教育。在宣教前后分别随机抽取部分人群调查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膳食情况。测定体重、血糖、血脂,并相互比较。[结果]宣教后与宣教前比较。人群营养、膳食的基本知识明显提高,奶、豆、鱼虾、水果类食物的食用量增加,不良膳食习惯减少,体重有下降趋势。血糖与血脂有所改善。[结论]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营养宣教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徐汇区社区3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156例和对照组157例,进行为期半年的营养干预,其中对干预组实施强化营养教育、营养软件评估、膳食指导和规范随访。观察并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血糖、血脂检测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接受营养干预后,空腹静脉血糖、餐后2 h末梢血糖和总胆固醇有所下降;糖尿病知识回答正确率较对照组也有所提高。[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营养干预对提高知识知晓率,控制其血糖水平,减轻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氏族部落人群高血压病常见危险因素及其与膳食、血糖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研究(Multinational Monitoring of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MONICA)方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8名≥16岁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氏族部落人群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膳食调查及生化检测。将≥30岁282名该部落人群(沙漠≥30岁组)与随机抽取新疆和田于田县≥30岁成年人151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沙漠腹地氏族部落≥16岁508人的高血压检出率为10.89%,沙漠组高血压检出率为14.55%,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为42.95%。两组(≥30岁)BMI、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TC、LDL-C、空腹血糖、摄入脂肪量、摄盐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沙漠组除HDL-C外,其他危险因素均低于对照组。沙漠组与对照组每天膳食中主要营养素和食物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沙漠组钠、钾、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及盐、油脂类等食物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肉类食物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腰围、高血糖及摄盐量为沙漠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结论]沙漠腹地氏族部落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低,该地区人群膳食中钠、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及盐、油脂类食物摄入量也较低,可能与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低相关。  相似文献   

9.
社区高血压及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高血压及营养健教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上海某社区随机抽取370名年龄为35-75岁高血压病人作为高血压及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调查的基线人群,其中干预组176人,对照组194人。结果 经一年的社区干预后,对两组人群进行高血压及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复查,干预组对营养知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在干预后也明显提高;在改善不良膳食行为方面,干预组行为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社区高血压及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人群提高高血压及营养知识水平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人膳食结构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糖尿病人 (DM)、空腹血糖受损者 (IFG)与正常人群 (NFG)膳食结构、体检及生化指标的差异 ,探讨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措施。方法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问卷、体检及生化检查。结果检出率 :本次参加调查的 94 3人中共检出糖尿病人 16 8例 (17.8% )、空腹血糖受损者 15 0名 (15 .9% )。血糖异常知晓率 :DM组为 75 .6 % ,IFG组 9.8%。膳食 :DM、IFG和 NFG组总能量平均摄入量分别为 2 2 72、2 5 10和 2 4 70 kcal;脂肪供能比分别为 34%、33.0 %和 33.2 %。体检及生化检查 :DM组和 IFG组血压、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0 .0 5 ) ;肥胖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确诊糖尿病人应加强膳食指导 ,在控制总能量的同时强调降低膳食脂肪摄入量。同时 ,为了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应将 IFG作为重点人群 ,提高 IFG知晓率 ,并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等健康教育活动,评价高血压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抽取的石河子市24小区干预前后的两次现况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高血压相关的12项防治知识、7项态度及7项行为改变均取得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小城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河北保定市区选择3个社区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社区为干预组,一个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高血压相关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等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前调查110人,干预后99人;对照组干预前调查99人,干预后81人。干预组干预前后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体重指数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遵医嘱服药率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常监测血压的比例提高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中小城市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建立一套适合社区"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实施方案,2004—2009年对目标社区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追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6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建卡率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32.52%增加到2009年的50.91%;首次脑卒中发病构成比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90.57%下降到2009年的80.00%;脑卒中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60.7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46.61/10万。结论在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不仅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便利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抽取25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进行以集体宣教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血压随访管理,干预组增加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体育锻炼率(77.95%)高于常规组(59.06%),食油量降幅(4.45g)大于常规组(2.24g),蔬菜摄入量的增幅(95.81g)大于常规组(27.54g),水果摄入达标率(70.87%)高于常规组(47.24%),体质指数降幅[(0.69±1.23)kg/m^2]大于常规组[(-0.17±1.18)kg/m^2],腹围减幅[(1.83±3.90)cm]大于常规组[(0.33±2.95)cm],收缩压降幅[(7.71±13.57)mmHg]和舒张压降幅[(5.34±10.69)mmHg]分别大于常规组[(3.65±13.03)、(1.96±9.18)mmHg],高血压控制率(84.25%)高于常规组(6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体育锻炼、低体质指数和按医嘱服药是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在以集体宣教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血压随访管理的基础上,增加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更能促进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的摄入,更能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并能减小体质指数,缩小腹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的影响,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防治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柳州市柳南区和柳北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 183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小组形式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对照组继续接受常规三级管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再次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2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及血压值变化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系统干预后对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管理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对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针对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强化干预。[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水平均有降低,以不规律锻炼率下降最为明显;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较干预前分别增加了0.6分,0.5分和0.8分;干预后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定期复查率分别提高22.6%、20.6%、72.8%和14.8%。[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张富松  符娟  潘苗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24-1126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160例)和药物结合心理社会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160例),治疗随访6个月。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干预、技能训练及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评定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健康状况问卷(SF-36)、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组HAMD总分、HAMA总分、ITAQ总分变化值、7项SF-36因子分改善值、GAS总分变化值、SDSS总分变化值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抑郁药结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自知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抗抑郁药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病人的干预效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昌平区某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本底调查及周期性健康检查中的高血压病人及其高危人群117例进行系统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建卡、定期测血压、口服降压药、健康教育指导、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健康行为干预。结果对3年的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除舒张压(HBP)没有明显变化外,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不同程度的下降。将2008、2009年的体检数据分别同2007年作配对t检验分析,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显示SBP、TG、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R项目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社区系统对高血压及其高危人群管理方法和干预措施是有效的,随着时间增长,整体情况逐步改善,政府须加强对社区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社区高血压限盐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杭州市5个城区分别选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高血压户和非高血压户各100户.共计2590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限盐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人群知信行水平和摄盐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11项知信行指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摄盐量〈6克者均明显增加,由干预前34.56%上升43.02%(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结合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也适合在一般人群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于艳岚  侯春玲  陈静静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25-3027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探讨农村高血压的防治模式。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北京市怀柔区选取289名高血压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师和全科医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参加社区干预的高血压患者289例,男性107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58.11±12.01)岁。在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高血压不能根治等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戒烟、限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健康行为采纳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率方面,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农村高血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分层管理等综合干预模式,对于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改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