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谷丰 《中国卫生产业》2014,(35):109-110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9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止咳化痰、吸氧等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有5例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有3例出现了皮疹症状,有1例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我院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均用磷酸奥司他韦进行治疗。结果除2例患者要求中途停止治疗外,3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出现不良反应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结论磷酸奥司他韦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期间,其临床诊断病例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例3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199例和对照组(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治疗)192例,在试验开始后10 d内,记录有关的症状、体温、药物不良反应、继发性疾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间需要留观者分别为20例(10.05%)和33例(17.19%),需要住院者分别为5例(2.51%)和13例(6.7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0.15±21.86)h和(65.92±29.08)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2.21±28.96)h和(63.06±34.85)h,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1 h。治疗组密切接触者共481人,发病92人(19.13%),对照组密切接触者共415人,发病157人(37.83%),两组密切接触人群甲型H1N1流感第二代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4.9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早期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能有效地缓解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留观和住院概率,缩短疗程,有效降低密切接触人群的第二代流感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干扰素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组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对照组(采纳干扰素治疗,50例)、研究组(采纳磷酸奥司他韦+干扰素治疗,50例),两组均治疗7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对1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等方面资料。结果甲型H1N1流感好发于年轻人,发热、咳嗽及咽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及低钾血症,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后,平均1.5d后体温正常,平均6.6d后咽拭子病毒转阴,8.3d痊愈;治疗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使用奥司他韦无论是进口的达菲,还是我国的军科奥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期间,其临床诊断病例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例3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199例和对照组(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治疗)192例,在试验开始后10 d内,记录有关的症状、体温、药物不良反应、继发性疾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间需要留观者分别为20例(10.05%)和33例(17.19%),需要住院者分别为5例(2.51%)和13例(6.7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0.15±21.86) h和(65.92±29.08) 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2.21±28.96) h和(63.06±34.85) h,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1 h。治疗组密切接触者共 481人,发病92人(19.13%),对照组密切接触者共415人,发病157人(37.83%),两组密切接触人群甲型H1N1流感第二代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4.9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早期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能有效地缓解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留观和住院概率,缩短疗程,有效降低密切接触人群的第二代流感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孕妇重症甲型H1N1感染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自然人群的数十倍。现将笔者等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来源于本市各医院,根据怀孕与合并感染甲型流感的有关的诊断依据,诊断后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9年11月~12月中旬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患儿中50%有基础病变,30%年龄小于5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表现,合并有肺炎,70%有肺外并发症,4例有肝功损害,6例有心肌酶异常,2例出现肾功异常.所有患儿均予奥司他韦、抗生素对症治疗,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肾功不全者给予相应的呼吸机辅助通气、营养心肌、血液净化等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者及时用乌斯他汀.除1例由于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过重死亡,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尽早、足量应用奥斯他韦、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药物及支持对症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2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9月10日-2010年1月30日,328例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分为奥司他韦组281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7例,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328例患者高发年龄为18~64岁;多发症状为发热308例(93.9%)、咳嗽298例(90.9%)和咽痛219例(66.8%);常见阳性体征为咽部充血299例(91.2%)和扁桃体肿大75例(22.9%);与奥司他韦治疗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亦缩短。结论中国目前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非输入性病例为主;其性别及年龄构成与国外相似,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优于单用奥司他韦胶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热退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沙参麦冬汤加味(沙参、麦冬、百合、玉竹、花粉、冬桑叶、杏仁、桔梗、生甘草、生扁豆)配合西药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本病31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7.7%,总有效率96.8%;对照组痊愈率40.0%,总有效率73.3%。结论沙参麦冬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热退咳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四川地区中医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实验室确诊的轻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随机分入中药组(给予单付中药150mlTid,共5d)、阳性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75mgBid,共5d)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一粒Bid,共5d)。观察3组发热总持续时间、入组后发热持续时间、症状总持续时间、入组后症状持续时间、符合国家出院标准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75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完全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5.7d;在年龄、最高体温及入组时病程相似的情况下,中药组入组后发热持续时间(h)及入组后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亦略短于达菲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发病后发热总持续时间(h)、发病后症状总持续时间及符合国家出院标准的住院时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31例病人服中药后仅1例(3.2%)出现轻微腹泻;阳性对照组2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恶心呕吐(1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17);空白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中药组4例(12.9%),空白对照组3例(14.5%),阳性对照组3例(14.5%),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11,P=0.74)。[结论]轻症甲型H1N1流感具有自限性,症状轻,预后良好;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与单用奥司他韦治疗疗效相似,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中药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可能有一定的缩短热程及缓解症状的作用,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健康教育。同时,了解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接受情况和接种需求,为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的范围,遏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校大学生虽然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了解得仍不够深入和细致,而且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学校或专业的性质不同,医学院校或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掌握要好于非医学院校或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传染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曹海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88-989,99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进行疫情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109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38.05/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33%;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占全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的86.11%;发病年龄以8~24岁组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56%;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68︰1。[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较高,发病以8~24岁青少年为主,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找深圳市某看守所暴发疫情的病原体,并通过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及疫情控制效果,为预防控制人口密集单位暴发疫情积累经验.[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接种MDCK细胞培养,并做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38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出20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经MDCK细胞分离出11株流感病毒毒株.流行病学分析不能明确传染源,所以无法追踪该事件的源头.[结论]这是一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14-417,422
[目的]了解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京市首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时间为6月17日,至2009年第53周共报告发病数1209例,报告发病率18.78/10万。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8~9月第1个高峰期,11~12月第2个高峰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3︰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区县为鼓楼区48.7/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0~19岁组,发病率为66.56/10万。2009年南京市共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9月。2起发生在中学,1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最高峰为第48周4275例,ILI%的最高峰为第48周9.95%。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第44周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比例为100%。[结论]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11~12月,疫情整体态势体现为一个流行的状态。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轻症病例,青壮年组、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学生人群发病数较多,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季节时这些人群中的疾病动态,谨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高发季节时在这些人群发生较大散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认知程度,为指导在城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及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城区5个居民区,采样拦截法选择860名15岁以上居民做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完整填写问卷的852居民中,76.3%知道甲流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88.3%知道甲流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56.8%知道感染甲流后可不出现临床症状,76.3%知道用肥皂洗手可以有效预防甲流;86.4%更加注重加强体育锻炼,85.3%去人员密集场所的次数减少,93.4%做到了居室每日开窗通风;65.4%担心自己感染甲流,89.6%的认为公共场所应该每日消毒。[结论]烟台市城区居民对甲流知识掌握较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存在一定的恐慌,需进一步加强甲流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9年1~11月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感病毒谱和优势毒株,抽样调查重庆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预测发病趋势。[结果]2009年6月13日,重庆市确认首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2009年11月30日,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2179例,无死亡,发病率为7.74/10万。甲型H1N1流感在重庆的流行过程经历了输入个案病例、输入聚集性病例、病例本土化并出现多点聚集3个阶段,流行高峰为10月。病例分布于全市40个区县,主城区发病率高于远效县。男︰女=1.4︰1,报告发病以10~20岁组最多,职业以学生为主。400名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监测结果,阳性率为15.40%。[结论]2009年重庆市发生了流感流行,甲型H1N1流感已由输入转为本土,是导致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2009年重庆市流感的流行特征与往年不同;重庆市将继续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发病者的年龄、职业、地域范围将更加广泛;症状很轻或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者是引起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认2007年12月江苏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探究病例的临床变化规律及其病原的基因特征。[方法]通过知情人访谈和查阅病志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气管吸取物呼吸道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5N1基因检测,并开展病毒分离,分析血凝素(HA)基因特征。[结果]病例无明确禽类接触和暴露史,69名密切接触者患者父亲发病。病例病后d5后即出现"白肺",病后d8死亡,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下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HA和NA基因均为阳性,病原培养物经鉴定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该分离株HA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接近我国浙江、安徽等地分离株(99.0%,98.9%)。系统发生树分析为CladeⅡ系的2.3.4基因亚群,病毒HA1和HA2连接肽及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仍为禽源特性。[结论]该病例为江苏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无明确的禽类暴露史。分离株为2.3.4基因亚群,基因特征仍为禽源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甲流(H1N1)的病原、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对甲流(H1N1)的警戒级别升至6级,意味着它的世界性大流行已形成。本文根据世界最新文献,综述甲流(H1N1)的病原、诊断、治疗和预防,以期有一个总的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人抗流感病毒T细胞应答特征。[方法]分别在入院d1、d2和d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流感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并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1410±438)个细胞/μl、(880±275)个细胞/μl、(490±252)个细胞/μl和(1.72±0.60)。入院d1,流感病人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1099±519)个细胞/μl、(583±280)个细胞/μl、(415±222)个细胞/μl和(1.64±0.70),CD3+T细胞和CD4+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2分别为(1628±735)个细胞/μl、(886±374)个细胞/μl、(624±357)个细胞/μl和(1.65±0.7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显著高于入院d1;d4分别为(1690±613)个细胞/μl、(914±255)个细胞/μl、(646±252)个细胞/μl和(1.57±0.64),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的流感病人及男女间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病毒感染初期T细胞亚群的数量短暂下降,紧接着快速增殖反应。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T细胞应答,CD8+T细胞应答更为强烈。T细胞应答强度在男女间、不同年龄段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