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方江春 《中国保健》2009,(15):619-620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检验方法及治疗差异。方法:对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难治性贫血(MDS—RA)与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进行细胞学诊断及综合治疗。结果:MDS—RA与MA病态造血有相似之处,MA的形态学诊断主要以红系巨变为主;MDS—RA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的区别。方法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镜检分类、骨髓涂片、骨髓铁染色等检验方法,重点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以及巨核细胞系细胞形态上的共性与差异。结果在所分析的病例中,外周血三系均出现一系或多系的降低。骨髓涂片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细胞核畸变上难以区分,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幼(样)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核畸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2种疾病的重要区别。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细胞形态学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有助于这3种疾病的鉴别与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病态改变,对确诊的MDS的骨髓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骨髓中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细胞形态上的变化,为MDS的形态学诊断寻找有力的诊断依据。方法:用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骨髓细胞学形态分析。结果:粒、红、巨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粒系主要以内外浆、颗粒粗大核浆发育不平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红系主要以双核、多核为主,核浆发育不平及巨幼样改变为主,巨核系主要以多圆核为主。结论:MDS至少有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DL-C、α-HBDH、LDH、血生化BIL检测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另选取同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所选取患者临床资料及HDL-C、α-HBDH、LDH、血生化BIL检测.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三系血细胞在巨幼程度方面相比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更为明显,HDL-C、α-HBDH、LDH和血生化BIL明显升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除巨幼样出现变化之外,还存有形态异常状况.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细胞形态上,除具有诸多相似性之外,彼此间还具有各自特性,二者所具有的不同点在HDL-C、α-HBDH、LDH、血生化BIL检测及细胞形态上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病因和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肝硬化(64.4%);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轻度异常,以血小板为主;骨髓象主要表现为脾功能亢进(47.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活跃为主,骨髓细胞分类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增生、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成熟障碍。增生减低组、增生活跃组和增生明显活跃组3组间的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肝炎后肝硬化是主要病因,脾亢是肝硬化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骨髓象。肝硬化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巨幼细胞贫血是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的贫血。1西医查房 1.1诊断依据①病史:有妊娠、饮食、胃肠道疾病、药物等引起营养不良的病史,面色苍白,疲乏无力。②实验室检查:血象呈中、重度贫血,红细胞形态以大细胞为主,骨髓象代偿性增生,三系列巨幼变以红系最为明显,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液异常的临床病因与外周血象、骨髓象特征。方法以10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作血常规检查,同时行骨髓穿刺获得骨髓涂片,进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级及分类计数。结果 104例患者血液异常的临床病因是多方面的,乙肝是主要病因(77.9%)。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轻度异常,骨髓细胞增生度表现多样,以增生明显活跃和增生活跃为主,骨髓细胞分类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骨髓象主要表现为脾亢(47.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象、骨髓象分析能够准确反映血液学异常,骨髓细胞学诊断意见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田延新 《中国保健》2009,(18):811-812
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甚至误诊。为了提高诊治水平,笔者对20例RA与50例MA患者的骨髓象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主要系体内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VitB12)弓l起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昕致的贫血,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其特点为骨髓细胞呈典型的“巨幼变”,该臣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可累及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严重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具有外周血(PB)和骨髓(BM)血细胞形态发育异常的特点.骨髓造血发育异常可累及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形成病态造血,这是诊断MDS的形态学基础.骨髓造血细胞成熟释放于外周血,因此通过量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骨髓病态造血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粱萍  楼方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802-4803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8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口服生血宁片的治疗,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片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均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血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红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10-3911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共60名,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和WHO判定运动性贫血的标准分为4组,为女性贫血组(n=12)和对照组(n=26)、男性贫血组(n=5)和对照组(n=17)。在实验室对血液中铁代谢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干预后,血清铁与干预前相比显著性的提高,女性贫血组提到了0.8,男性贫血组提高到了0.9(P﹤0.05),并与正常人的水平相接近。血清铁蛋白干预后,女性贫血组提高到了42.4,男性贫血症提高到了45.8,与正常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相接近。女性贫血组的血清转铁蛋白降低到了261.7,男性贫血组的水平降低到了275.2,与正常的血清转铁蛋白想接近。[结论]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机体铁的贮备量降低运动员的运动性贫血,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海市潍坊社区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贫血原因。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及住院的65岁以上的45例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临床随诊。结果 45例患者中,贫血的首要原因为缺铁性贫血,共18例(40%);其次为双向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2例(占26.7%)。原发诱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15例,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消化道慢性失血7例,膳食结构失调6例。结论老年人易患贫血,于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起病多隐匿,病因复杂多样,其中继发性贫血较多,应尽早明确病因,以便及时确诊慢性疾病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丁鸿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79-4680,4690
[目的]通过对田径运动员采用自行配置的营养补充剂进行营养干预,观察补充后对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为预防和防止运动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以氧供能为主的体育运动,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有氧能力。本研究纳入正常入学体育系大学生中经常运动的学生中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运动性贫血学生,对照组为正常学生。在学生体育锻炼期间给予试验组铁复合制剂治疗,并服用12周,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观察实验前和试验后相关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以及铁转蛋白以及营养干预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女性运动性贫血明显多于男性运动性贫血,实验前贫血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服用营养干预后干预组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与实验前相比显著性提高并达到正常值,而血清转铁蛋白显著性的降低。[结论]营养干预能有效的改善体内铁紊乱,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机体铁的贮备量,最终改善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5.
The use of progestogen-only contraceptives among women with sickle cell anemia has generated concerns about possible hematological and other clinical complication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we assessed whether use of progestogen-only contraceptives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mong women with sickle cell anemia. We searched the MEDLINE database for articles published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between 1966 and September 2004 that were relevant to sickle cell anemia and use of progestogen-only contraceptives. Of the 70 article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search, 8 met the criteria for this review. These studies did not identify any adverse events or clinically o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dverse changes in hemat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rogestogen-only contraceptive methods. Six studies suggested that users experienced a decrease in clinical symptoms and less frequent and severe painful crises compared with nonusers. Although data are limited,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progestogen-only contraceptives are safe for women with sickle cell anem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06—2013年25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恶性疟病例均有蚊虫叮咬史和有非洲地区居留史,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畏寒、大汗、呕吐、贫血、血小板数减少、和肝肾功能异常等。在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后,25例恶性疟均获痊愈,无输入性恶性疟传播。结论菏泽市输入性恶性疟以有非洲旅居史,青年、中年男性为主,近年来发病有所增加;恶性疟诊断主要依靠反复外周血涂片检测;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苑晓冬  刘梅生  王蕾  鲍中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07-2409,2412
[目的]研究分析发热病人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状况以及临床特征,为CAP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2007年度诊治的发热病人全部进行胸部X线摄片,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进行CAP诊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热天数、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等)、外周末梢血常规检查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39例发热门诊就诊病人中10~39岁者占61.0,60岁以上仅为15.6;共诊断CAP病人402例,总体患病比例为6.1,其中60岁以上的CAP病人占38.1,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CAP病人确诊时体温一般在38.0℃以上,20~40岁CAP病人中外周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比例为62.4,而50岁以上白细胞升高比例则为58.5,无呼吸道症状的CAP病人占CAP病人的36.8,86.1的CAP病人可在3d内确诊,4d内确诊则达92.3。[结论]在发热病人中有较高的CAP患病比例,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更易患CAP,CAP患者中36.8无呼吸道症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使人们对缺铁性贫血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并能积极的在诊断与临床诊治中发挥作用。方法:对某院31例缺铁性贫血骨髓象作回顾性总结。结果:31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骨髓内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只有1例与正常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31例标本中骨髓外铁为阴性的有30例,弱阳性有1例,内铁缺如的有15例,阳性的有16例,阳性率在1%~10%。骨髓增生活跃8例(占25.8%),增生明显活跃22例(占71%),增生减低1例(占3.2%)。结论:骨髓细胞学形态学特征与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Nutrition reviews》1976,34(9):269-270
Traditional practices such as uvulectomy, clitorectomy, circumcision and stripping the umbilical cord of bloo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nemia of infants in certain African tribes. Ignorance of such practices may lead to inadequate anemia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唐仪  李诗兰 《营养学报》1991,13(3):259-263
本文对259名正常初孕妇女的营养性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于不同孕期取血测定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原卟啉,血红蛋白,血清叶酸及血清维生素B_(12)含量。结果发现,孕妇体内铁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_(12)不足随孕周增加日趋明显,至孕后期血清铁蛋白<12μg/L者达72.0%;红细胞原卟啉>500μg/L(全血)者占25.9%;血清叶酸<3μg/L者占32.1%;血清维生素B_(12)<150μg/L者为25.6%。259名孕妇中89名患有贫血,总患病率为34.4%。对89名贫血孕妇按缺铁性、叶酸缺乏,及铁和叶酸双缺进行分类,以缺铁性贫血为主,为61例(68.5%),叶酸缺乏贫血22例(28.1%),双缺者3例(3.4%)。不同孕期贫血的分类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随孕周增加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叶酸缺乏贫血所占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