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本院ICU对64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153次纤支镜操作的经验。结果41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进行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吸痰、支气管清洗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吸入性肺炎经纤支镜治疗,5例痊愈,1例好转;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22例,经口气管插管1例,经口气管插管改为经鼻气管插管10例,均一次成功;另外,对6例气管插管易位、大气道阻塞、咯血患者的诊治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纤支镜在ICU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有重要价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综合ICU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该院ICU对93例危重患者进行238例坎纤支镜操作的经验.[结果]43例重症肺炎患者经纤支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8例肺不张患者经纤支镜治疗后全部复张;31例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或口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行纤支镜引导经口插入胃管5例均成功.对人工气道梗阻、气管插管或套管易位、气管插管或套管顶端贴气管壁、咯血患者的诊治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另外,还可通过细纤支镜了解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切开伤口内出血及肉芽形成情况及冲洗气囊上潴留物.[结论]纤支镜在综合ICU重症病人抢救及气道管理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87例急慢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纤支镜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协助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能快速、安全、高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应用纤支镜进行肺泡灌洗,能非常高效地协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有关不同气道开放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青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62-1964
[目的]为在紧急心肺复苏(CPR)中找到一条更易切实可行而又能方便推广普及的气道开放方法,以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急需心肺复苏的患者98例,随机分别被实施喉罩-气管插管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方法在CPR中的时效性、胸外按压的协调性、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实施组和常规组比较,其在气道开放时间上明显缩短,置入过程可以和胸外按压配合协调,可较快改善患者脑缺氧,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上述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气管插管序贯性气道开放能更有效而及时、可靠地早期开放气道,更能合理地与胸外按压协调配合,提高CPR患者的成活率和减少致残率,应该在CPR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意识清醒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意识清醒患者,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55例(纤支镜组)及喉镜直视下经口气管插管53例(喉镜组)建立人工气道,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并发症等。结果纤支镜组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喉镜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为意识清醒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安全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意识清醒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意识清醒患者,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55例(纤支镜组)及喉镜直视下经口气管插管53例(喉镜组)建立人工气道,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并发症等。结果纤支镜组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喉镜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为意识清醒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安全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564例经鼻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收入ICU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所有经鼻插管均一次成功。结果能及时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病人易于耐受、留置时间长、便于固定及护理。结论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插管准确,并发症少,病人舒适,便于护理。  相似文献   

8.
魏佳  黎祖荣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23-1524
本文探讨在改良面罩通气下同步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能性。作者应用改良面罩接呼吸机行正压通气,其侧孔处套入气管导管,将纤支镜从气管插管末端延长接头处插入气管后引导气管导管置入。结果表明改良面罩下同步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很大程度上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安全性,保证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序贯性气道开放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05例拟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气囊组、口咽通管组和喉罩组,各35例,分别实施面罩吸氧通气、口咽通气复苏心跳和置入喉罩通气复苏心跳,均待心跳稳定后行气管插管。对比三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复苏后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 05);三组成功复苏后2 h、5 h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与复苏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 05);面罩气囊组、口咽通管组成功复苏后2 h、5 h的血液酸碱度与复苏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 05),口咽通管组与喉罩组成功复苏后2 h、5 h的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复苏前(P0. 05),喉罩组复苏后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面罩气囊组、口咽通管组(P0. 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置入喉罩气囊行序贯性气道开放是更为有效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通气,缩短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促进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升高,降低复苏后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困难气管插管病人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方法。方法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引导下气管内插管技术。结果  36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 30s~ 3min ,平均 1.6min。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技术 ,为临床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野战急救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需要气管插管进行救治的野外伤员,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A组)30例,直接喉镜(A组)30例,其中7例经直接喉镜操作2次失败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操作,分析比较2组伤员气管插管操作所需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所致的即刻并发症。结果:2组伤员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困难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而A组一次插管时间长于B组(P<0.05),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后即刻并发症显著低于直接喉镜(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具有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等优点;野战急救困难气管插管采用Olympus LF-GP型(便捷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成功率高,速度快,并发症少,是提高野战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在烧伤合并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的诊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特重度烧伤合并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56例,均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了解气道损伤情况;清除气道内痰栓、坏死脱落的黏膜组织;局部注药。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30 min~1 d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可以确定吸入性损伤的部位以及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而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早期气道损伤诊断和辅助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气道炎性改变情况及比较经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取痰法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的灵敏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院ICU应用纤支镜治疗的VAP患者80例,观察纤支镜下气道炎性改变情况。同时,每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纤支镜和常规取痰法取气道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取分泌物的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①纤支镜检查发现各VAP患者气道内均有不同程度分泌物增多,部分有粘膜充血水肿,更为严重的部分有粘膜出血糜烂;②经纤支镜取气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的阳性率为90%;常规取痰法培养出病原菌的阳性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5。结论纤支镜检查可以直观反映VAP患者气道的病变程度;经纤支镜下取痰培养阳性率更高,能为VAP患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对VAP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起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气道炎性改变情况及比较经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取痰法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的灵敏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院ICU应用纤支镜治疗的VAP患者80例,观察纤支镜下气道炎性改变情况。同时,每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纤支镜和常规取痰法取气道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取分泌物的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①纤支镜检查发现各VAP患者气道内均有不同程度分泌物增多,部分有粘膜充血水肿,更为严重的部分有粘膜出血糜烂;②经纤支镜取气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的阳性率为90%;常规取痰法培养出病原菌的阳性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5。结论纤支镜检查可以直观反映VAP患者气道的病变程度;经纤支镜下取痰培养阳性率更高,能为VAP患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对VAP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起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莉  王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71-2172,2174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20)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n=20)。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前(T1)、进镜至声门(T2)、气管隆突(T3)及第10min(T4)及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有无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体动;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麻醉满意度(由镜检医师评价)。结果两组HR在T1时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高于L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T2~T4时,T组低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镜检期间均无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或体动。L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定位针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实施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定位针刺活检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检过程中不同的供氧方式分为A组(经鼻咽通气道接高频喷射通气,46例)、B组(经鼻咽通气道接高流量氧吸入,4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配合与护理过程。结果9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为50s-2min,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减轻纤维支气管镜受检者的痛苦,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是否是减轻纤维支气管镜受检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首次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组另再实施心理行为干预。让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术前心理护理之后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之前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2 h后填写"自我评定问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定问卷"17项对照项目中,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11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对首次接受检查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一种可以减轻纤维支气管镜受检者痛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