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高校体育系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琳 《中国校医》2004,18(3):232-233
篮球运动自身的技术特点,加上人体解剖和生理的弱点,导致了其运动损伤的特殊性.据统计,篮球运动损伤种类多达102种,仅次于足球和棒、垒球[1].球龄5年以上的篮球队员,几乎全部有受伤史,平均受伤率在80%以上,人均损伤1.3~2.7处(不包括未影响训练和比赛的轻微伤),训练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对篮球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篮球运动损伤在高校体育系参加篮球专项训练的大学生中发生很频繁.为了解篮球运动损伤情况及特点,分析产生损伤的原因,为预防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篮球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类型及损伤原因,为业余篮球运动员的安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陕西省某大学200名业余男性篮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业余篮球运动员损伤部位、膝关节损伤类型及膝关节损伤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共发生损伤390人次,损伤部位分布广泛,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膝关节(26.41%)、踝关节(16.67%)及手指(10.26%),髋关节损伤占比最低,为2.05%。调查对象膝关节损伤类型中占比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皮肤擦伤(40.00%)、半月板损伤(21.29%)和髌骨劳损(14.83%),膝关节脱位占比最低(1.29%)。膝关节损伤原因中占比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技术动作错误(21.12%)、肌肉力量弱(18.22%)、未重视热身运动(10.44%),运动负荷过重占比最低(3.33%)。结论篮球运动是一项膝关节负荷较大的运动,大部分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都发生过损伤。业余篮球运动员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加强核心力量及腿部肌肉力量训练的同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此外,还应注重热身运动及运动后腿部肌肉的放松等,以此保证安全地进行篮球运动。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损伤预防与自我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篮球运动损伤的类型和致病原因,为提高篮球教学训练水平,减少运动损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违反比赛规则、与速度、高空落下有关、冲撞、技术动作不正确,预防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包括:意识型、技巧型、物质型、体能储备型几个方面。[结论]应加强自我保护方法的传授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周红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51-3252
[目的]研究运动员中急性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200名运动员中急性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并用SPSS13.0分析急性运动损伤的原因。[结果]共发生急性运动损伤166例,运动损伤发生中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多发生于年龄小,运动年限低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时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3月和10~12月,在损伤类型中,受伤最多的是拉伤和扭伤,受伤项目最多的是单杠。[结论]在体操运动训练过程中,应该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群力量和韧带柔韧性的训练,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从而有效地预防急性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5.
王伟  刘媛媛  韩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61-396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老年人群的人口学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并分析影响老年人群运动健身行为的因素,为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国民运动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情况、健康状况、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5部分。[结果]145名受试对象中,均表现患有多种疾病的征象,老年男性的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骨关节病和肝病的发病情况与老年女性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睡眠时间、食欲状况和吸烟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男性和女性体育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88.9%和85.7%。运动中有控制心率的男性与女性比例分别为27.6%和26.9%,有专业人员指导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0.3%和7.5%。经相关分析发现职业、文化程度和月人均生活费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紧密联系。[结论]北京丰台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参与健身锻炼的比率较高,以有氧运动为主,但缺少力量性练习,运动中缺乏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86-1887,1889
[目的]研究运动对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体育专业并有规律运动学生50名为运动组,非体育专业并无规律运动学生50名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相关指标值。[结果]性别和运动分别是影响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骨强度值、t值和Z值的因素。并且运动对体脂百分比和骨密度各指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规律的运动对人体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0-362
[目的]探讨广西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及原因,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研究对象在篮球课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部位、性质、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抗激烈、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动作不规范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关节损伤、挫伤与拉伤、腰背肌肉损伤是篮球课程中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占86.21%。[结论]学生在篮球课程当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比较严重,值得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张菊英  王敏  力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21-3822,3827
[目的]探讨四川省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数据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及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结果]在统计描述中发现不同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教育水平及拥有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是否为贫困户、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P﹤0.05)。[结论]不同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差异,反映了四川省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不公平性。加强对贫困户家庭成员、女性、老年人口、离婚或丧偶、离退休以及无业人员等群体的健康关注和健康干预,将有利于改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9.
宋子良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62-4264
[目的]为预防心理障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运用问卷、心理量表SCL-90对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在预防心理障碍过程中效能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一定比例;体育活动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项目越激烈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越显著。[结论]体育活动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以每次锻炼1 h以上、每星期锻炼3次以上、经常参加混合类项目的体育活动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四川省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我省居民死亡结构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死亡率的变化及标化死亡率的比较,对四川省2000年疾病监测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0个监测点,报告死亡率为571.80/10万,标化后死亡率为467.66/10万。危害人群的主要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已成为威胁我省人群健康的一大疾病,治理环境以及加强社会人群尤其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金幸  姜春善  金春花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56-4157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警察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方法]将382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局职工作为观察组;同时将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日立7600-010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尿酸(UA)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出高尿酸血症99例,患病率为25.9%,对照组则检出11例,患病率为1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01,P﹤0.01)。此外,观察组中朝鲜族与汉族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女以及部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边地区警察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无民族差异,提示该人群应及早加强健康教育和其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study to estimate counts of individual occupational injuries and claims over long spells of working life (up to 13 years) in the USA. It explor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1979. I found that 37% of all surveyed workers who had experienced one on‐the‐job accident reported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injury, but only 56% of all occupational injuries and illnesses resulted in workers' compensation claims. I estimated different count model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dividual worker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on individual injury counts and workers' compensation claims counts. Lower educational levels, less tenure, work in dangerous industries and unskilled occupations, and job demands are found to b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multiple on‐the‐job injuries. The most interesting results, however, refer to the role played by individuals' pre‐injury characteristics: early exposure to dangerous jobs is among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higher count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later in life. Early health limitations are also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workers' compensation claim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about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both the health and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young people as determinants of their future occupational injurie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