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荣  贾伟  李静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6):850-851
目的讨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和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供氧方法。方法对32例气管内异物患儿采用咽喉部表面麻醉加静脉复合全麻并高频通气加支气管侧孔连接麻醉呼吸回路持续供氧,有效解决了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供氧问题。结果 32例病人中,其中30例病人异物取出顺利,呼吸平稳,SPO2恢复正常,2例病人因异物位置较深达支气管内,支气管镜反复进入次数较多,时间较长达4h,术毕可见明显咽喉部水肿情况,立即插入较细的气管导管,并行气管切开造口避免严重的呼吸道梗阻,术后生命征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及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改进供氧装置连接麻醉机呼吸回路持续供氧,有效解决了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供氧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明  林世龙  赵晓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18-3919
[目的]对7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诊治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年龄、性别、异物种类、诊断及手术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儿均经支气管镜一次成功取出异物,1例因术中异物上端支气管黏膜肿胀阻塞支气管未找到异物,经抗炎3d后再次手术取出。气管、支气管异物主要发生于1~3岁小儿,男孩发病高于女孩,花生和葵花籽是最常见的异物。1例气管异物患儿到医院时已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未计入住院病例。[结论]明确的异物吸入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多层CT加三维重建有助于确定异物的有无及部位,及时诊断、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取异物是治疗的关键。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主要依靠加强对有小儿的家长们宣传气管异物的相关知识,防止5岁以下小儿进食花生、瓜子类食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opkins内镜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对不同位置异物取出时术中血清指标的差异,为小儿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呼吸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择期行Hopkins内镜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2例,根据异物所处位置将其分为气管组(29例)、左支气管组(28例)、右支气管组(35例)。3组患儿均行全麻、机械通气,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异物取出术。所有患儿均于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前5 min、手术完毕后5 min采集部分循环指标,同时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前5 min采集动脉血行血气指标检测,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并比较3组患儿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并比较3组患儿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3组患儿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后5 min、手术完毕后5 min气管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 O2均低于左支气管组和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左右支气管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②3组患儿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a O2、血浆实际碳酸氢根(AB)和标准碳酸氢根(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10 min、手术完毕后5 min气管组患儿Pa CO2均高于左支气管组和右支气管组患儿,Pa O2、AB及SB均低于左、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左右支气管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③气管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左、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置镜满意率、异物取出率高于左、右支气管镜组患儿(P<0. 05);④气管组患儿术中缺氧、屏气、呛咳、躁动率高于左右支气管组患儿(P<0. 05)。结论 Hopkins内镜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对气管位置异物患儿取出难度相对较小,但其对术中血清指标影响较大,也较易出现术中不良事件,临床对气管位置的异物应重视术中通气指标监测,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用1%的地卡因施行会厌部充分表面麻醉,置入支气管镜前,静注异丙酚2—3mg/kg,术中以微量泵注射4~5mg/(kg·h),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应激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0.5~1.0mg/kg。结果本组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无1例麻醉死亡,大部分患儿在停药后20~30min离开麻醉恢复室。结论氯胺酮合并异丙酚麻醉,是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丁卡因凝胶(利宁)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利宁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均匀涂抹利宁;对照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未做任何处理,两组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屏气程度和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度屏气患儿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利宁组中重度屏气3例(20.0%),对照组11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宁组术中最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利宁组最低SpO2<0.90、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利宁组VAS对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h无一例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及与利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利宁能够明显降低七氟烷吸入全麻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丁卡因凝胶(利宁)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利宁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均匀涂抹利宁;对照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未做任何处理,两组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屏气程度和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度屏气患儿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利宁组中重度屏气3例(20.0%),对照组11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宁组术中最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利宁组最低SpO2<0.90、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利宁组VAS对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h无一例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及与利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利宁能够明显降低七氟烷吸入全麻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方法;对42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及术中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麻醉、手术顺利的有35例,占83.3%,出现并发症的有10例次,发生率为23.9%,无1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衰、肺水肿等,均康复出院。结论:全组病例采用氯胺酮、γ-羟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配合丁卡因表面麻醉,能较好的满足手术要求。为避免意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应着重汪意并发痖的防治,如术前禁食并给以足量阿托品,术中充分供氧,采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解决异物取出过程中的通气问题:同时对术者要求动作轻柔、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气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麻醉机快速充氧连接气管镜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15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经口腔于声门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氧控制通气,氯胺酮或丙泊酚复合肌松剂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SpO2,术毕停用麻醉药,患儿清醒后拔管.结果 12例取出异物;另外3例反复探查未取到异物,吸引后放弃手术,其中1例术后咯出异物;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患儿均于停麻醉药15~30min清醒,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拔管后均未发生喉痉挛及喉头水肿,术后也未发生缺氧.结论 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气控制通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患儿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3):419-420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术后麻醉恢复期气道阻塞的相关因素,为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60例,统计术后麻醉期气道阻塞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60例气管异物术后麻醉恢复期患儿的气道阻塞发生率为31.67%;气道阻塞者误吸、窒息、喉痉挛、支气管痉挛、高气道反应、舌后坠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气道阻塞者(P <0.05)。Pearson分析显示,气道阻塞发生与误吸、窒息、喉痉挛、支气管痉挛、高气道反应、舌后坠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呈正相关(P <0.05)。结论误吸、窒息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是气管异物术后患儿麻醉恢复期气道阻塞的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气道阻塞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麻醉机快速充氧连接气管镜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15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经口腔于声门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氧控制通气,氯胺酮或丙泊酚复合肌松剂维持麻醉,术中严密监测SpO2,术毕停用麻醉药,患儿清醒后拔管。结果 12例取出异物;另外3例反复探查未取到异物,吸引后放弃手术,其中1例术后咯出异物;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患儿均于停麻醉药15~30min清醒,睁眼,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拔管后均未发生喉痉挛及喉头水肿,术后也未发生缺氧。结论 经快速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插入气管镜用麻醉机高频喷射充气控制通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声门暴露良好便于气管镜的插入,术中不发生屏气、呛咳,患儿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均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吸痰对全麻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安全性。方法108例静吸复合全麻患者,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依患者情况给予常规吸痰护理,待清醒时拔除气管导管,随机分成两组,A组清醒时吸痰后拔除导管(n=50例),B组清醒时不再吸痰直接拔管(n=58例)。以患者呼之睁眼,应答正确,配合动作,握拳有力,脱氧10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为拔管指标,观察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和10rain时的心血管反应,确定不吸痰的安全可行性。结果A组、B组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的血压、心率与拔管前相比均升高;A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时较拔管前有所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吸痰的情况下,清醒后直接拔除气管导管,避免了患者拔管后的缺氧,减少了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吸痰方式、操作方法改进、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综述了全麻苏醒期患者的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两种途径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某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期间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行肠内营养,根据鼻饲途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胃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胃潴留、呕吐、误吸和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胃潴留、呕吐、误吸和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较传统鼻胃管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营养均衡,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丁耀茂  林红  丁伟 《现代医院》2010,10(3):28-3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变化,了解这三种药物对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于诱导前、插管后3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相当,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8-1779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持续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时停止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行机械通气5d、1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d、1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能降低和延迟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问题。方法 :分析 11例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 9例为手术病例 ,行气管开窗取瘤术 2例 ,气管侧壁切除肌瓣填塞修补术 1例 ,气管环行切除对端吻合术 6例。结果 :本组病例早期全部误诊 ,误诊时间 3个月~ 2年 ,手术病人均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死亡 ,无切口感染及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 ,随访 1~ 5年 ,4例良性肿瘤病人均存活 ,5例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切除者术后生存 5年以上 1例 ,1~ 3年 2例 ,死亡 2例。结论 :应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认识 ,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气管肿瘤病人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降低全麻并发症的发生率,了解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手术室需全麻患者426例。回顾分析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应用效果。[结果]共处理21例麻醉期间的异常情况,其中插管误入食道者3例,机械通气不足者3例,机械通气过度者4例,小气道阻塞者5例,连接处脱离、螺纹管扭曲及机械故障者3例,钠石灰耗竭者2例,恶性高热者1例。[结论呼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灵敏性高,能及时发现全麻期间呼吸功能不全及机械故障等异常情况,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胡贵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47-274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例胆囊结石、5例胆囊息肉患者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其中5例加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观察SpO2、BP,分析术毕SpO2和拔气管导管时间。结果术中1例出现短时间SpO2下降〈85%,2例〈95%,93%以上维持在96%~100%,术毕有40例(88.9%)SpO2维持在99%~100%,4例(8.9%)维持在97%~98%,仅有1例为96%;术中有2例BP下降至(76~85)/(48~53)mm Hg,术后拔管时间最长50 min,最短为5 min内,平均18.1 min。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CO2气腹下完成,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明显影响,术中连续监测SpO2、BP,有助于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吕长海  丁芸  刘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68-4369
[目的]寻找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式。[方法]对麻醉、切口的位置,去骨的方法与器械进行改进,应用于临床,并对术前、中、后患儿配合程度、操作时间、愈后等进行观察。[结果]改良后的术式用于临床儿童配合度高、易接受,基本无并发症,长期愈后良好。[结论]该术式适用于儿童,易于掌握,应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