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氟伐他汀组,每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d治疗,疗程6周,观察两组血脂、MMP-9、IL-18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氟伐他汀组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6周MMP-9、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MMP-9、IL-18水平明显升高,与入院时、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8.47±49.15)μg/L比(237.10±57.32)、(235.97±56.24) μg/L,(218.75±38.00) ng/L比(120.42±25.50)、(115.22 ±28.93) ng/L和(330.42±50.04) μg/L比(235.98±60.36)、(236.29±53.02)μg/L,(220.16±37.12) ng/L比(119.43±24.85)、(117.14±26.80) ng/L](P< 0.05),术后6周MMP-9、IL-18水平明显下降[(152.28±43.20) μg/L、(101.36±23.67) ng/L和(150.30±44.18) μg/L、(100.45±24.58) ng/L],与人院时、术前1d、术后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氟伐他汀组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周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1.00)、(5.15±0.61)、(1.84±0.50)、(3.13±0.88) mmol/L和(1.87±1.05)、(5.52±0.84)、(2.82±0.57)、(2.61±0.79) mmol/L](P< 0.05),术后ldTG、TC、HDL-C、LDL-C水平与入院时、术前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TG、TC、HDL-C、LDL-C水平与入院时、术前ld、术后l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介入术后MMP-9、IL-18水平明显升高,采取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MMP-9、IL-18及血脂水平,两种药物降低MMP-9、IL-18效果相当,但氟伐他汀降脂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46例)、阿托伐他汀组(46例)、常规治疗组(44例),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后CRP、IL-6、血脂。结果普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CRP、IL-6、血脂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普伐他汀组血脂下降显著(P〈0.05),而常规治疗组CRP、IL-6、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CRP、IL-6下降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UA患者CRP、IL-6、血脂,均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部分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河西区尖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确诊为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74.82±5.47)mmHg和(112.56±7.09)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45±6.81)mmHg和(119.38±7.38)mmHg;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为(4.35±0.76)次/周和(3.18±1.04)min/次,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4±1.03)次/周和(5.56±1.48)min/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绞痛发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以及早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0例UA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随机开放法将UA组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共有78例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完成造影。结果UA组血清hs-CRP基础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血清hs-CRP水平与依照Gensini积分评估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UA患者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的下降与LDL-C下降无相关性。结论UA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有一定关系。阿托伐他汀快速降低血清hs-CRP水平,在UA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UAP患者9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MD)%、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GMP140(5.25±2.38)g/ml、NO浓度(4.69±0.39)mol/L、IFN-γ(281.97±21.02)mol/L、TG(1.59±0.65)g/ml与LDL-C(2.59±0.59)mol/L等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7.53±2.62)g/ml、(3.89±0.37)mol/L、(249.51±20.44)mol/L、(2.00±0.70)g/ml、(3.55±0.7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UAP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陷丹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4例CHD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柴陷丹参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hree acyl glycerin,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及HDL-C水平分别为(61.36±6.14)%、(2.36±0.74)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3.69±5.87)%、(1.67±0.63)mmol/L,LVESV、LVEDV、TC、TG、LDL-C水平分别为(106.32±10.25)、(151.32±11.36)ml/m2、(5.12±0.46)、(1.62±0.30)、(2.12±0.6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9.65±11.74)、(167.25±12.63)ml/m2、(6.01±0.42)、(2.07±0.32)、(2.97±0.7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柴陷丹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HD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调节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李敏  张弘宇  张博 《现代保健》2014,(13):52-5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冠脉支架植入(PCI)术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10例U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治疗组(高剂量组)和10 mg治疗组(低剂量组)各55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100例。测定各组入院时及术后1周/1个月PAPP-A及TNF-α水平。结果:PCI术前UA两组血清PAPP-A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UA两组的PAPP-A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I术后1个月UA两组的血清PAPP-A及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UA患者PCI术后PAPP-A及TNF-α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血脂变化。方法:对109例UAP和143例AMI病人血脂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UAP组TG(171.2±146.9)mg/dl高于AMI组(136.9±84)mg/dl(P<0.01)及TG/HDL-C(5.5±6.2)比(4.1±3.3)和LDL-C/HDL-C(4.0±1.9)比(3.6±1.6)高于AMI组(两者均P<0.05)。结论:UAP病人LDL-C/HDL-C比值增高可能与其血管病变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范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78+78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择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6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7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n=30例),并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h-UA)和血清IL-18水平。[结果]DM组和DN组患者的的FPG、HbA1c和IL-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M组和DN组对比,FPG、HbA1c无明显差异,但是DN组患者的24h-UA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IL-18水平与24h-U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54,P﹤0.05)。[结论]IL-18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和肾脏损害程度的临床实验室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莫基敏  林道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87-358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他们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入选的86例ACS分成氟伐他汀组(n=43)及对照组(n=43),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住院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随防期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两组相似。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能有效降脂、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安全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血塞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英  焦鲁青  何志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84-4385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 d与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及血液流变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面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uAP病人的症状,治疗uAP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选择素、OX-LDL、NO水平在老年心绞痛发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4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和36例健康老人的血清P-选择素、OX-LDL、NO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P-选择素(1.90±0.89mg.L1)、OX-LDL(1.56±0.51mg.L1)、比对照组(0.89±0.31mg.L1,0.76±0.16mg.L1)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68.50±13.42mmo1.L1vs119.87±26.86mmo1.L1,P<0.05-0.01);相关分析发现P-选择素与OX-LDL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与NO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调脂治疗后病例组血清P-选择素、OX-LDL水平明显降低(1.25±0.37mg.L1,0.91±0.36mg.L1,P<0.01),NO水平明显回升(112.25±27.76mmo1.L1,P<0.01)。结论:提示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在心绞痛发作中有重要地位。P-选择素、OX-LDL、NO水平是其灵敏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日华 《现代医院》2010,10(5):35-3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分别使用硝酸还原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另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p<0.05),ET由(179.68±22.21)pg/ml改善为(72.65±10.26)pg/ml;血清NO水平显著提高(p<0.05),NO由(59.78±5.19)μmol/L提高到(127.31±11.62)μmol/L;C反应蛋白(CRP)显著降低(p<0.05),CRP由(39.18±12.46)ng/L改善为(15.82±9.425)ng/L;心理干预大大减缓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压力。结论丹参多酚盐酸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提高患者NO水平,降低E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对UAP的危险度分级法,对126例UAP患者分为Ⅰ级21人;Ⅱ级62人;Ⅲ级43人。对各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7d,对照组不给予低分子肝素。所有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直到控制胸痛为止。观察60天的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顽固性心绞痛)。结果:对Ⅰ级患者,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别。Ⅱ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有差异,(P<0.05)。Ⅲ级23人患者在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顽固性心绞痛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1,P<0.0001)。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Ⅱ级、Ⅲ级患者,均需要予以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以减少远期患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2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50例。根据NSCLC分期,分为NSCLCⅠ期组、NSCLCⅡ期组、NSCLCⅢ期组、NSCLCⅣ期组;同时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因子IL-27、IL-12、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外周血IL-27、IL-12、IL-10等炎症因子浓度进行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NSCLCⅢ期和NSCLCⅣ期的IL-27和IL-12浓度分别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NSCLCⅢ期和NSCLCⅣ期的IL-10浓度分别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IL-27、IL-12浓度与NSCLC分期呈负相关(p<0.001),外周血IL-10浓度与NSCLC分期呈正相关(p<0.001)。结论 IL-27可能参与了NSCLC相关炎症反应,IL-27可能是NSCLC治疗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 6例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患者 ,比较常规内科治疗及合用氟西汀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级别 ,心绞痛次数 ,ST -T改变 ,心率变异性 (HRV)及心律失常。结果 抗缺血联合抗抑郁治疗 ,较单纯抗缺血治疗 ,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变化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患者需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