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急性脑梗死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含量为(5.89±1.81)mg/L,治疗两周后为(1.53±1.28)mg/L。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81mg/L)(P〈0.01),治疗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轻型、中型、重型各组hs—CRP含量分别为:轻型脑梗死组(3.85±1.38)mg/L,中型脑梗死组(6.11±1.72)mg/L,重型脑梗死组(8.91±1.93)mg/L。经统计学处理,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hs—cRP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明确诊断的64例发病在7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加盐酸法舒地尔30mg2/日疗程两周;对照组予以常规措施加疏血通4ml1/日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PIL水平,以及用简式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法舒地尔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疏血通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分别为:对照组62.7±10.269.5±12.4;治疗组78.3±11.481.9±15.6。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显著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简式Fue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超早期开始使用盐酸法舒地尔的效果,动态监测血清S100β蛋白,初步评价其药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学证据。方法运用介入技术及自体血栓栓塞建立家兔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术后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盐酸法舒地尔组每日静脉给予盐酸法舒地尔9mg/kg,并每隔24h检测一次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d后处死家兔后行脑组织切片,TTC染色后计算梗塞体积大小。结果造模后7d,两组家兔均存活;盐酸法舒地尔组家兔半球梗塞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盐酸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评分普遍优于生理盐水组。盐酸法舒地尔组较盐水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低,且出现浓度高峰延迟。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塞超早期(6h)开始使用盐酸法舒地尔7d后能明显缩小梗塞面积,明显改善预后,其作用之一可能归功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32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不同病因型脑梗死血清hs—CRP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由心源性、大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甘露醇等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患者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其疗效可能与降低内皮素-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文龙  刘玉婷 《现代保健》2010,(14):165-16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分别为(8.51±.1.74) mmol/L、(12.8±3.1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0.52) mmol/L和(1.32±0.48) mg/L(P〈0.01),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病情轻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c-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脑卒中在临床上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作为评分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37例轻度(0~15分),29例中度(16~30分),14例重度(31-45分).另外再选择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对较为类似的80例体检健康的人员设定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空腹抽血来对hc-CRP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CRP水平是(5.74±2.49)mg/L,两组患者相比较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轻、中以及重度三组的hc-CRP水平分别是(3.05±2.95)mg/L、(5.59±2.77)mg/L、(9.32±2.83)mg/L,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急性脑梗死情况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超敏C-反应蛋白,其和急性脑梗死情况的严重程度呈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建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01-13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10月期间,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54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y水平。采用散射化浊法检测hs-CRP的水平。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以及不同梗死体积患者之间Hcy和hs-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Hcy和hs-CRP含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神经功能缺失患者相比,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失患者Hcy和hs-CRP含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梗死患者相比,中梗死和大梗死患者Hcy和hs-CRP含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 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 s-CRP)的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 I)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57例AC I患者(AC I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分别采用酶循环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 cy和H s—CRP,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 I组血清H cy和H s—CRP均明显升高,且轻、中、重型患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H cy和H s—CRP是AC 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与ACI患者的NDS有直接关系,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颈动脉超声对于ACI患者各种斑块的检出情况,对比颈动脉超声与DSA对100例ACI患者的诊断效能。另选取100名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最终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工作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CRP对ACI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共检出斑块者76例(76%);DSA诊断轻、中、重度狭窄以及闭塞总确诊率高于颈动脉超声诊断,且DSA诊断轻度狭窄确诊率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P<0.05);颈动脉超声对于ACI的漏诊率、误诊率明显高于DS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低于DSA(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CRP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一诊断结果,其联合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也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  相似文献   

11.
孙晓丹  张月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6-243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4h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根据hs-CRP水平,分为A组(hs-CRP﹤3mg/L,n=18);B组(3mg/L≤hs-CRP﹤10mg/L,n=32);C组(hs-CRP≥10mg/L,n=50)3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PCI资料。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d及180d随访期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肌钙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程度、梗死相关血管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30d心力衰竭发生率(C组﹥B组﹥A组)、180d血运重建率(B组﹥C组﹥A组)及180d心力衰竭发生率(C组﹥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初发AMI患者直接PCI术后24h测定的hs-CRP水平每升高1mg/L,住院期间及30d内发生MACE风险分别增加2.4倍(OR:2.42,P=0.045)及2.2倍(OR:2.187,P=0.042),30d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2.6倍(OR:2.565,P=0.043)。[结论]AMI患者直接PCI术后hs-CRP升高可能是术后住院期间及30d内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对30d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丙二醛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并深入探讨血浆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0例,以及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人群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浆常规生化指标、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MI、HDL-C、ApoA-1、ApoB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hs-CRP、MD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到急性心肌梗死组呈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MD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MDA水平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RP与MDA水平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这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抗炎、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及2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测定ACI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的血清OX-LDL、HS-CRP值,对不同临床类型ACI患者的上述2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评估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OX-LDL、HS-CRP含量明曼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组ACI患者OX-LDL、HS-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患者,OX-LDL、HS-CRP含量越高.进展性卒中组OX-LDL、HS-CRP明显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P<0.01).ACI患者OX-LDL、HS-CRP星显著正相关(r=0.493,P<0.05).[结论]ACI患者OX-LDL、HS-CRP水平随临床类型不同而变化,OX-LDL与HS-CRP可能在ACI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IL-6浓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6水平,并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不同分型间血清CRP、IL-6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组、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CRP、IL-6水平成正相关(r=0.52,P<0.01).脑梗死不同预后组显著进步组、进步组明显低于无变化组、死亡组(P<0.05).[结论]CRP、IL-6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何美霞  吴颉 《现代医院》2008,8(5):70-7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CRP和NO含量。结果脑梗塞组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O与CRP含量呈负相关(r=-0.66,p<0.01)。结论血中CRP、NO含量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放免法测定纳洛酮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并观察纳洛酮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亦有所下降(p<0.05);在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纳洛酮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盐酸纳洛酮能有效降低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损程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mm和(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4例和颈动脉硬化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SF的水平,彩超检查患者颈动脉的IMT、斑块及管腔的狭窄情况。结果T2DM患者的Hs-CRP、SF水平和IM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T2DM合并有高血压者Hs-CRP、SF水平和IMT值也明显高于单纯T2DM患者(p<0.05);颈动脉硬化组的Hs-CRP、SF水平比颈动脉正常组的Hs-CRP、SF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s-CRP、SF可能参与TZDM患者颈动脉IMT的增厚过程。两者升高可能预示TZDM并发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代莉  王慧智  田倩  王洪浩  方沛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4-2435,2439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IL-6、TNF-α、NO的变化水平情况,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在心肌梗死炎症治疗方面的可能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未能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效,血清炎症因子浓度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存活心肌细胞,抑制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峰值,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并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董丽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93-3294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A组,同期的42例中小面积梗死患者为B组,42名健康人员为C组,后将A组、B组发病后1d及7d和C组的血清ICAM-1、TGF-β1、IL-8、IL-10及VEGF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发病后1d及7d的血清ICAM-1、TGF-β1、IL-8、IL-10及VEGF水平均高于B组及C组,而B组高于C组,经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76-2877,288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9例临床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7例)、ACI对照组(32例)和ACI治疗组(30例)。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2周。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血脂全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浓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患者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h)、低密度脂蛋白(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瘦素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2)治疗2周后,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hs-CRP和瘦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是ACI治疗组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3)治疗2周后,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NDS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CI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AC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