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秋荣  程巧玲 《中原医刊》2007,34(13):50-5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对骨代谢影响的程度。方法检测了94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N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根据AER分为A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AER〈20μg/min)、B组即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AER〈200μg/min)、C组即大量白蛋白尿组(AERI〉200μg/min),并分别测定其研究对象的跟骨超声骨参数。结果糖尿病各组传导速度(SOS)、振幅衰减(BUA)及骨硬度指数(STI)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大量白蛋白尿组最明显。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异常,以大量白蛋白尿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icmellitus,T2DM)患者血清三叶因子(trefoilfactor3,TFF3)水平与尿白蛋白排出率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组116例按照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做如下分组:Ⅰ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30mg/24h),共25例;Ⅱ组微量白蛋白尿一组(30<UAE≤100mg/24h)共22例;Ⅲ组微量白蛋白尿二组(100<UAE≤200mg/24h)共24例;Ⅳ组微量白蛋白尿三组(200<UAE≤300mg/24h)共25例;Ⅴ组临床蛋白尿组(UAE>300mg/24h)共20例。血清TFF3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结果2DM各组中,Ⅰ与NC组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血清TFF3含量随UAE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三叶因子与尿白蛋白排出率呈显著相关,随着尿白蛋白量的增加而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骨量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跟骨超声仪测量早期RA病人30例及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的双足跟骨,主要诊断参数包括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和超声硬度指数(STI),对两组的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并同时分析RA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组BUA和ST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而SOS和O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右跟骨的BUA、SOS及S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病人中活动组BUA及STI值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均P(0.01),SO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跟骨定量超声BUA测值减低可反映早期RA骨量丢失的程度及评价疾病的活动性。STI作为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早期RA病人的骨量丢失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白蛋白量(24h UAE)和血尿酸(BUA)含量的关系.方法 对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24h UAE、UAE、测量血液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不同GFR组和UAE组的FBG和HbA1c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低GFR组和高UAE组的SCr、BUN、BUA和(或)24h UAE显著高于高GFR组和低UAE组(P<0.05).结论 GFR、UAE和BUA含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和贝那普利(BEN)联合治疗(COM)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62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①LOS组21例,LOS50~100mg/d。②BEN组20例,BEN10~20mg/d。③COM组21例,LOS(25~50mg)+BEN(5~15mg/d)。三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疗程为8周。三组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UAE,同时还测定血压、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钾等。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UAE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分别为LOS组(138±37)mg/24h与(94±26)mg/24h,BEN组(139±36)mg/24h与(92±23)mg/24h,COM组(140±39)mg/24h与(52±20)mg/24h。治疗8周后,LOS组与BEN组的UA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组UAE显著低于LOS组和BEN组(P〈0.01)。COM组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结论:LOS和BEN联合用药降低DN患者UAE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尿白蛋白〈30mg/24h),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尿白蛋白30~300mg/24h),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尿白蛋白〉300mg/24h);另选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尿素(BUN)、肌酐(SCr),并且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Cys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ysc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尿蛋白的增多而升高;CysC与CCR呈负相关(r=-0.417,P〈0.05),与BUN,Cr、CRP呈正相关(r=0.318,0.393,0.40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水平可以敏感地反应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发生,联合检测CRP与Cysc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空腹血糖(FPG)8~13 mmol/L],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30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组,30例),疗程12周,以两组FPG〈6.7 mmol/L,HbA1c〈7.0%为治疗目标,以两组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HbA1c来评价其降糖作用。根据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方法在降糖方面、安全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lc、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m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方法检测对象分3组,A组:2型糖尿病组[DM(+),UAlb〈30mg/24h,n=32];B组:糖尿病肾病组[DM(+),UAlb≥30mg/24h,n=30];C组:健康对照组[DM(-),UAlb〈30mg/24h,n=30],均测定血清CRP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甘油三脂(T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HOMA-IR指数。结果A组和B组hs-CRP明显高于C组(P〈0.01);B组hs-CRP也明显高于A组;且糖尿病患者hs-CRP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INS)和HOMA IR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与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和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炎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9.
高荣  邝红漫  左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05-10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76例尿白蛋白排出率30~300mg/24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依那普利20mg/d,治疗组给同剂量的依那普利加螺内酯20mg/d,疗程8周。观察两组UAE、血压、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AE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有效降低DN患者的UAE,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6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UAE〈30mg/24h)62例与微量白蛋白尿组(UAE为30~300mg/24h)59例。结果:2型糖尿病无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纽(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无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判断以及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不同类型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间的关系。方法:117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29)、微量蛋白尿组(n=48)和大量蛋白尿组(n=40)。30例体检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同时测定ACR。对各组白细胞介素水平差异及与ACR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T2DM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IL-2、IL-6、IL-8、IL-18水平高于无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IL-2、IL-6、IL-8、IL-18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IL-6、IL-8与ACR呈正相关(r=0.35,P〈0.01;r=0.42,P〈0.01)。结论:IL-6、IL-8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吕冰  王立 《疑难病杂志》2013,(2):104-106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在评估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1例,按HbA_(1c)水平分为3组:HbA_(1c)≤7%组24例,7%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成3个组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25,24小时微量白蛋白≤30mg·L-1),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n=100.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L-1),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n=75,> 300mg·L-1).凌晨抽空腹静脉血,测血肌酐(Cr)、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的血糖,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 h UAER)测定及眼底检查等检查,分析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与空腹血糖明显正相关(p<0.001),与餐后2h的血糖明显正相关(p<0.001),与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肌酐无相关性(p值均>0.05).A、B、C三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3.2%、29.9%和42.8%,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9.1%、41.5%和51.6%,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加而加重(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视网膜病变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MAU)定量进行分组:MAU〈30 mg/24 h为正常蛋白尿组(DN0组);MAU 30-300 mg/24 h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1组);MAU〉300 mg/24 h为糖尿病临床肾病组(DN2组)。对患者进行牙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及缺牙数目。入院常规检验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采集患者基线资料:病程、吸烟情况及牙周疾病治疗史,测量血压。结果:(1)DN1组与DN0组相比,BI、PD、CAL及缺牙数目均升高(P〈0.01),DN2组与DN1组相比,BI、PD、CAL及缺牙数目均升高(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CAL及缺牙数目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BUN、SCr与BI、PD、CAL及缺牙数目均呈正相关(rBUN=0.153、0.148、0.273、0.336,P〈0.05;rSCr=0.189、0.276、0.326、0.268,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与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牙周及牙齿缺失状况可以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本科室56名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30),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B组n=28)。A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低剂量二甲双胍(500~750mg/d)单药治疗,后3个月转为接受常规剂量阿卡波糖(150—300mg/d)单药治疗。B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阿卡渡糖治疗,后3个月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剂量与A组相同。检测两组基线、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血压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低剂量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5)患者的FPG水平;②低剂量二甲双胍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1)患者的HbA1c水平。阿卡波糖只降低了B组的HbA1c水平(P〈0.05);③低剂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能降低餐后2hPG,但是不能达到治疗目标值。结论: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相比,前者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和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阶段尿中及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2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分成3组:正常蛋白尿组81例(A):〈30mg/d;微量蛋白尿组85例(B):(30~300)mg/d;大量蛋白尿组86例(C):〉300mg/d。收集患者的尿标本及血标本分别检测尿NAG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等。结果①尿NA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逐渐升高。②血清胱抑素c在正常蛋白尿期就已经开始升高,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且其升高早于肌酐的升高。③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NAG检测可明显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率。结论尿NAG和Cys—C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姚志  徐援  王广  杨宁 《疑难病杂志》2013,(11):835-83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89例,依据HbAlc水平分为3组,即HbAlc<7%组59例,7%9%组115例,HbA1c≥9%组215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与HbAlc<7%组比较,HbAAlc≥7%的2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相对室壁厚度(RWT)、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质量指数(LVWI)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流速(A)及E/A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HbAlc>9%组E值、A值、E/A值与7%9%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时,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其异常程度随着HbAAlc的增加而加重,提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8例正常人和125例2型DM患者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根据24h尿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两组:无并发症组(UAE〈30mg/24h)45例;尿蛋白组(UAE〉30mmg/24h)80例。结果DM无蛋白尿和蛋白尿组血浆PC水平分别为124.1±10.7%和171.5±36.5%,与正常对照组血浆PC水平102.3±17.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DM无蛋白尿和蛋白尿组AT-Ⅲ活性分别为79.4±29.4%和40.6±13.2%,与正常对照组(95.4±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PC、AT-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DM凝血功能变化,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