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献血者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过程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掌握心理学知识十分重要.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者,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献血反应是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心理或生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2004年5月-2005年2月,我站共接受无偿献血3.4万例次,其中出现献血反应191例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松芯 《河南中医》2020,40(3):463-46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按摩对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状态以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54例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7例。所有献血者均给予常规采血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的变化、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献血反应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5112名亲友互助献血者的心理需求.方法:对自愿到本中心参加互助献血的5112名亲友献血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以及互助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需求.结果:5112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5),中老年多于青年或青壮年(P<0.01),农民工和大学生多于其它职业;在献血心理需求调查中,献血动机以亲情、友情和奉献爱心为主,显著多于其它原因(P<0.01),献血心理障碍是疼痛和恐惧感显著多于其它因素(P<0.01),献血者最希望得到的物品是公益物品和定制记念品(P<0.01),而献血者最重视的仍然是献血证或用血保证,其次是服务态度和耐心(P<0.01).结论:开展亲友互助献血有利于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招募更多的献血员、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及建立起稳定的低危献血者人群,形成无偿献血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取穴联合心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2020年8月吉安市中心血站发生献血反应的1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献血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献血操作基础上采用辨证取穴联合心理干预措施,对2组献血者进行焦虑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有效率比较和护理总满意率评估。结果 采取辨证取穴联合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辨证取穴联合心理干预能缓解献血者的焦虑情绪,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市血站采血已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在采血工作中,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打击了自愿者的献血积极性,也不利于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尽量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我们对我市近5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终病人是指肿瘤晚期、各种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生命即将结束时的病人。每个患者在临终前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及强烈的心理反应。笔者认为这种心理反应可分为6个不同的时期,并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对这6个时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析静脉采血对小儿的不良心理刺激因素及心理反应,并根据患儿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处于采血时心理状态稳定,使护士尽量一次穿刺成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液病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它的确诊对许多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心理因素,同时血液病的治疗如化疗也会带来一定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本文尝试讨论运用心理护理技术对不同病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我科血液病房1992~1996年住院患者73例,其中白血病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3例;IT…  相似文献   

10.
纪长荷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48-149
为确保临床安全用血、提高血液质量,自我国1981年10月1日颁布《献血法》经持续不断大力宣传,现今在我国已经形成良好的无偿献血氛围,在某一方面作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日趋增多,因参与献血的公民有不  相似文献   

11.
李润平 《光明中医》2009,24(1):143-144
目的:通过对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降低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初次献血者除进行献血前后的一般护理外,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的恐惧、疑虑等不良情绪,改善心境,提高献血者的勇气和自信心,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进行了心理护理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心理护理是献血者献血过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对初次献血者更需要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手外科是省内重点专科之一,所以收治断指患者比较集中,自残断指患者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各类及多系统功能衰竭者的科室,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在这里的患者可得到安全、周到、细致的系统化护理。但是由于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易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紧迫感,增加了心理负担,尤其是家属不能守候在患者身旁,使患者产生心理上不适。故针对不同的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的变化及反应。方法:选择无偿献血者1079人,从献血开始至献血结束后半小时观察。结果:献血反应与献血者年龄、心理状态、体重有关系。结论:献血者捐献200-400ml血液基本没有反应,只有一少部分因身体、心理、年龄等诸多因素会发生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献血反应除与献血者对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缺乏认识,与献血者疲劳、空腹、睡眠不足、采血环境不佳、采血人员的穿刺技术等因素有关外[1],还与献血者献血时的体位有重要的关系。笔者观察发现,在半卧状态献血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坐位献血,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9月—2006年1月在杭州龙翔服饰城采血点献血的无偿献血者7 706例,均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可献血。采血人员固定,半卧状态采血使用依维柯中型采血车,坐位采血使用金龙大型采血车,对2种不同姿势下所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2月,我科对140例胃镜检查的患儿心理反应进行了观察及分析,并实施了针对性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各种化学物品所引起的眼部损伤称化学烧伤。70 %~ 90 %的化学烧伤为碱性烧伤。多发生在工厂、实验室或医疗单位 ,常见化学物品为石灰、水泥、氨、氢氧化钠等。碱性化学物质与细胞结构中的脂类起皂化作用 ,形成的化合物有双相溶解度 ,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脂 ,可继续向组织渗透扩散 ,破坏力强而持久。从而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目前现实 ,对身心键康的恢复极为不利。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心理反应当一个人意识到已经患了病以后 ,其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