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Denis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9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除1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82%)、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79%)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25.45%)、Cobb角(平均35°)、椎管容积(平均24.29%)分别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74%)、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96%)与术后即刻分别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椎体间完全融合。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一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0例。方法 依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骨块状态进行选择性椎管减压:轻度椎管狭窄则行间接椎减压,若有神经损伤症状同时作椎板减压;严重椎管狭窄、后柱伤,后纵韧带损伤碎骨块游离,骨块旋转则间接椎管减压+椎板减压+脊髓前减压。结果 30例中29例减压充分,30例固定牢固,神经恢复好转率占70%,结论 认为在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为观察后路器械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复位作用,自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应用爱德华和沈氏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治疗爆裂骨折64例,分别观察骨折复位,椎管形态和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显示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组伤椎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7.8%和52.1%恢复到正常的95.5%和90.3%,水平移位分别由术前的17.3%和18.7%达完全复位,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6.1°和23.4°分别恢复以术后的 相似文献
4.
5.
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0例。方法 依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 ,碎骨块状态进行选择性椎管减压 :轻度椎管狭窄则行间接椎管减压 ,若有神经损伤症状同时作椎板减压 ;严重椎管狭窄、后柱损伤、后纵韧带损伤碎骨块游离、骨块旋转则间接椎管减压 +椎板减压 +脊髓前减压。结果 30例中 2 9例减压充分 ,30例固定牢固 ,神经恢复好转率占 70 %。结论 认为在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 ,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程度、碎骨块状态进行选择性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切除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1月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共40例。随机选取19例行经单侧椎弓根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A组),21例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手术(B组)。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估。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测量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DR片及CT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椎Cobb角及椎管正中矢状径变化评估脊柱重建及骨折减压情况。[结果]A组在椎管矢状径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B组,而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伤椎前缘高度及相邻椎Coob角纠正、矫正度再丢失与B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都有程度不同的恢复,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而恢复1级以上的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复查DR片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切除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不仅能重建脊柱的生理曲度及稳定性,克服传统手术术后内固定失败、矫正度再丢失等不足,还能达到直接解除神经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4):305-30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载荷分享评分9分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3月~2013年12月对22例载荷分享评分9分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2~63岁,平均(41.24±9.83)岁。按照Frankel分级法,术前神经功能A级6例,B级4例,C级2例,D级3例,E级7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和Denis疼痛分级评定临床效果。影像测量伤椎前缘高度(AVH)和后缘高度(PVH)百分比,伤椎楔变角(VBA),后凸畸形角(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SI)。[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时间65~360 min,平均(115.26±45.23) min,术中出血量100~2 000 ml,平均(287.66±78.43) ml。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椎弓根螺钉断裂。除6例术前Frankel A级和7例E级者无变化外,其他患者Frankel指数均有1级以上的改善。Denis疼痛分级,14例P1,6例P2,2例P3,90.91%(20例)患者无任何疼痛或基本不痛(P1+P2)。术后和末次随访AVH、PVH、Cobb角、VBA、S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AVH、PVH、Cobb角、VBA、SI比较均有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术后绝对卧床2个月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载荷分享评分9分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减压与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骨科自1998年2月-2002年4月所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28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减压椎管前壁成形与AF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对其预后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个月~4年),Cobb角术前平均31°,术后矫正为10°。28例中26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1~3个Frankel分级。结论本技术方法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操作简便、减压充分、内固定牢固、方便植骨融合等优点,且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前路减压修复重建的必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23例,女3例,年龄23~62岁。其中T2 6例,L1 12例,L2 4例,L3 3例,L4 1例。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级13例,C级5例,D级6例。手术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重建术,其中4例因脊柱三柱结构损伤严重,同期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结果26例术后影像学检查胸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内减压彻底、充分。均获随访1~6年,平均17.7个月。术后3个月植骨区达骨性融合,神经功能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出现不可逆恢复外,其余有1~3级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脑积液漏、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明显植骨块吸收伤椎塌陷、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重建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充分及内固定牢固等特点,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7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椎管扩大减压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5岁。根据Denis爆裂骨折分型,A型33例,B型26例,C型17例。神经功能损伤参照ASIA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21例,D级3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及椎管内占位变化,分析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76例患者手术时间136~218 min,平均159 min;术中出血量150~360 ml,平均225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47个月,平均32.1个月。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52.0±5.9)%、(87.2±1.8)%和(8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7,P=0.000);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9.7±8.2)°、(5.7±2.9)°和(5.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2,P=0.000);椎管内占位率分别为(37.5±7.2)%、(12.3±3.3)%和(1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2,P=0.000);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均未见明显丢失(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3例,B级0例,C级10例,D级21例,E级32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6岁;均为单一节段骨折,T_(11)8例,T_(12)10例,L_112例,L_26例。按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总评分为7~9分,平均7.4分。按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merica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8例。36例均采用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对比评估术前、术后初期、末次随访时以下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ASIA分级评估);后凸畸形矫正(Cobb角)情况;伤椎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记录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及植骨面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3.5(2.8±0.3)h;术中出血量为550~1 350(880±120)ml;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移位、断裂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情况:除A级和B级各有1例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7例,D级10例,E级17例。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伤椎椎管容积恢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各个指标在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结果与术后初期复查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经单一入路同时完成骨折复位、环脊髓360°减压和脊椎的三柱重建;其椎管减压彻底、即刻稳定脊柱、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所能取得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4 (64.03±7.82)岁;AO分型A3型26例,A4型9例。其余3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2(62.78±6.40)岁;A3型2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5±2.5)、(1.8±0.8)、(0.9±0.4)分,B组分别为(5.4±2.3)、(1.7±0.6)、(1.2±1.8)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例:A组分别为(40.4±8.8)%、(92.0±4.9)%、(87.1±3.8)%,B组分别为(41.2±6.6)%、(93.2±4.6)%、(80.0±4.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18.4±6.9)°、(2.8±2.2)°、(4.2±2.6)°,B组分别为(16.8±7.2)°、(2.7±2.5)°、(6.0±2.4)°。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例与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2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与单纯结合伤椎成形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伤椎固定结合成形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研究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和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3-2012-06行手术治疗的6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指标以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65例获得随访,其中短节段固定组31例,长节段固定组34例,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18.4个月)。65例中出现断钉3例,均为短节段固定组,螺钉松动4例,其中1例为长节段固定组,3例为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要明显少于长节段组,2组间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相比术前则明显增加。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与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短节段固定组创伤较小,但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爆裂性骨折的Denis分类,对26例无瘫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NovaBone又名固骼生)进行治疗。26例患者均为单一节段椎体骨折,椎体的破坏程度采用McCormack的LSC评分。[结果]26例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平均改善11.5°)。经术后平均20.5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无Cobb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及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椎体压缩程度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23~61岁(39.3±9.1岁)。AO分型A型6例,B型2例,C型1例。骨折节段:T12 2例,L1 3例,L2 3例,L3 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残损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采用与伤椎置钉同切口脊柱全内镜下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痛程度,在脊柱X线片和CT上测量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 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45min(112.4±21.2min),出血量50~110mL(83.9±19.6mL),住院时间7~13d(9.1±1.3d)。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13个月(8.4±3.9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4.7±1.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亦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另3例神经损伤患者完全恢复。结论:经伤椎置钉同切口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有效的神经根及椎管减压,矫形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法经病椎椎弓根植钉、复位、植骨及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9月,对2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经病椎椎弓根植钉、复位、植骨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38.4岁。累及节段:T125例,L17例,L25例,T12~L14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4例。按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其中A型7例,B型11例,C型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X线片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3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周及1年时后凸Cobb角分别为(3.4±2.4)°和(5.2±3.2)°,两时间点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22.1±1.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36.0±2.0)mm,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相邻上下位椎体高度比值为95.3%±1.3%,术后1年分别为(35.0±2.4)mm和94.4%±2.5%,两时间点间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但均较术前(14.6±2.1)mm和40.2%±1.5%显著提高(P<0.05)。术后1年患者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25)。结论改良法经病椎椎弓根植钉、复位、植骨以及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8.
Cheng-Meng Ge Yu-Ren Wang Sheng-Dan Jiang Lei-Sheng Jiang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1,20(12):2195-2201
Introduction
To our knowledge,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 a neurological deficit treated with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laminar fusion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Our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interlaminar fusion in treating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 a neurological deficit. 相似文献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RF或AF复位固定骨折推体,结合前路经胸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32例。结果 32例均能耐受手术,并获6~24个月的随访,X线片复查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后突角消失,RF或AF螺钉无松动断裂,CT复查椎管减压彻底。32例均在术后2~4周内恢复排尿功能,6个月内两下肢均有Frankle 2~3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①后路RF或AF复位、固定满意,前路手术减压彻底;②后路RF或AF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安全有效价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