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胃肠运动,胃电,结肠电,胃酸分泌,胃肠激素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针刺足阳明胃经穴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认为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胃肠运动、胃电、结肠电、胃酸分泌、胃肠激素及胃粘膜血流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针刺足阳明胃经穴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 ,认为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以丰富经络学说内容。方法:整理足阳明胃经的相关经典文献,分析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气血多寡、病候及腧穴主治规律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胃经脉大血多、气盛阳旺;足阳明主润宗筋。结论:足阳明胃经是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经脉,联系脏腑器官众多。通过化生气血、调节气机来调控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疏通调理足阳明胃经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足阳明胃经上的有效腧穴,采取针刺疏通调理足阳明胃经法,使经络和腧穴的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治疗肥胖症60例,结果:显效21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经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并对血脂及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5年的文献报道,对足阳明胃经的实验研究情况,从胃经与胃相关及联系途径,胃经经穴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形态结构,胃经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与显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足阳明胃经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邓云平  曾涛 《针刺研究》1996,21(3):68-70
为探讨肥大细胞在经络活动中的作用,本文对比观察了针刺大鼠一侧“足三里”及“髀关”穴后,两侧足阳明胃经上五对不同穴区皮下筋膜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发现各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均显著高于经穴旁,针刺后各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皆明显增加,而经穴旁肥大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是经络活动及循经感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试述足阳明胃经及临床证治266071山东青岛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医院安培祯足阳明胃经是十二正经之一,与任督二脉相合构成了人体内的巨大网络系统—十四经脉。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它参与十四经脉的循环往复,气血能源的保障供给,在经络学说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灸学》教材中足阳明胃经在大腿部几个穴位的定位,明显与《针灸逢源》之前的针灸书籍不符,经探讨分析,仍然以古书中介绍的为准为宜。  相似文献   

9.
胡蓉 《光明中医》2009,24(10):2019-2020
目的:培养高职高专针推专业学生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法:以<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为例进行说课设计.结论: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十二经脉是人体的大周天,根据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汇于四肢末端,阳经交汇于头面部,阴经交汇于胸腹部。但是在胸腹部除阴经外,足阳明胃经也循行其中。如“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相似文献   

11.
足阳明经美容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重点就足阳明胃经与面部皮肤以及形体的美容关系,从穴位功能、经络循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强调在临床中应该重视足阳明胃经的整体经脉的美容作用。认为应该对足阳明胃经在皮肤、形体美容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胃肠病(fune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的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疾患,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脑轴及粘膜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病位在肠,且言"大小肠皆属于胃".胃经循行分布广泛,过腹...  相似文献   

13.
针刺足阳明经不同部位腧穴人体胃窦容积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严洁  常小荣 《针刺研究》1995,20(1):60-65
针刺足阳明经四白,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内庭等穴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观察胃窦上下径,前后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穴大多能使胃窦容积明显增大,而针刺对照点则变化的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阳明胃经补泻同用法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在我院脑病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观察穴位放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患者取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后,患侧解溪、内庭穴放血,医生用左手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直刺3~5mm,快进快出,采用反复交替挤压的方法,每穴挤出血液7~10滴。同时加用足三里隔姜灸,病情较重者双侧均用,病情较轻者可酌情减少穴位。1次/d,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率、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合并电解质情况、合并肺部感染指标的改变,评价治疗(14±2)d、(21±3)d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率、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合并电解质情况、合并肺部感染、合并便秘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阳明胃经补泻同用法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足阳明胃经体表循行路线的声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40例健康成人的足阳明胃经做了实验观察,结果显示:胃经虽然跨越了多个体区,行程长,路线也较复杂,但声波的传导是循经的,其传导轨迹与古典文献描述的胃经体表循行路线基本一致,以上事实说明以低频声波为客观指标检测经络循行路线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胃窦面积增大[1] ,胃幽门压力增强[2 ] 及胃运动总功率增高。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穴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 ,本文对5 0例健康成人 ,进行了针刺足阳明经穴前后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影响的实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5 0例健康人均为本院学生 ,其中男性 18人 ,女性 32人 ,年龄 18~ 2 5岁。随机分为 5组 ,其中 4个针刺组和 1个空白对照组。即四白组、足三里组、四白旁组 (旁开 1cm)、足三里旁组 (旁开 1cm)、空白对照组 (不给针刺 ) ,每组 10人 ,分别于不同实验日 ,随…  相似文献   

19.
足阳明胃经脊髓脑干神经网络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任路  李静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117-2118
经络理论中有关经脉循行分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经脉学专著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关于十二经脉外行部分的循行分布规律秉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著《灵枢.经脉》。而历代医书中对足三阴三阳经脉、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在躯干部循行规律却少有论述,文章从三维圆柱体的假说、"背为阳,腹为阴"、气血阴阳平衡的理论及"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疗原则等角度探讨其循行,旨在进一步剖析经络循行的真谛,使针灸经络学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